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  解读《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时间表路线图

08.05.2015  11:48

 

 

 

 

 

 

  本报记者刘晓星5月7日北京报道 国家发改委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深入解读,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等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介绍说,《意见》通篇贯穿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理念,确立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动要符合自然规律、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基调和导向;描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愿景,按照“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体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绿色化”取向,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循环等突出问题,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意见》包括9个部分共35条,总体脉络概括起来就是“五位一体”、“五个坚持”、“四项任务”、“四项保障机制”。 

  在张勇看来,与国家以往出台的一些重要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文件相比,此次发布的《意见》是一份很全面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它的特点有6个字:“站得高、落得实”。 

  “站得高”指《意见》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综合性、系统性,为生态文明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具体有3个方面:《意见》针对我国资源的国情,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总体要求,是国情所需。着眼于解决当前人民群众感受最深、反映最强烈的环境问题,做出了具体的部署,是民心所系。《意见》体现了我国自古以来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理念,同时,进一步突出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的要求,通篇贯穿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发展所向。 

  “落得实”主要有几个方面,《意见》有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一是任务明确。梳理了一百多项工作任务,下一步把这些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认真地抓好贯彻落实。二是操作性强。《意见》部署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具体的路径、抓手和着力点。不仅是我们政府要下大力气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同时也是让社会各界、每一位公民都成为生态文明的建设者,都有用武之地,共同建设美丽中国。三是要求严格。《意见》不仅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提出了目标、时间要求,还建立了监督检查机制,设置了刚性约束,责任更加明确清晰。 

   意见》总体脉络是什么?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对《意见》进行了简要介绍。《意见》包括9个部分共35条,总体脉络概括起来就是 “五位一体”、“五个坚持”、“四项任务”、“四项保障机制”。

  “五位一体”,是围绕党的十八大关于“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要求,提出了具体的实现路径和融合方式。

  “五个坚持”,是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将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明晰细化。

  “四项任务”,是明确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等4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四项保障机制”,是提出了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统计监测和执法监督、加快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等4个方面的保障机制。

   城镇化发展走向何方?  

  《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其中,明确提出要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对此,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指出,划定城市开发边界,首次是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来。这次《意见》再次提出了明确要求。划定城市开发边界至少有三重意义:

  一是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一个时期以来,城镇化加快发展,但城镇化质量不高。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规模、城市建设的低效外延扩张,缺乏一种压力最终导致转型发展动力不够。城市开发边界明确下来,会成为城镇化转型发展的一个新动力。

  二是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是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举措。

  多年来,城市外延扩张确实占用了大量土地,中国的国情是可耕地不多,城市所在区域大多数又是平原地区,所以城市的扩张占用的大量土地一半以上是耕地。

  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保护耕地,首先得控制建设用地。但是基础设施也要保障,所以重点还是要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规模扩张。通过这个方式来促进集约节约用地,促进保护耕地。

  三是通过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尽可能守住山水自然、自然生态的自然本底,把城市放在大自然当中,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对于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去年7月国土资源部会同住建部挑选了14个最大城市,对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进行了首期试验,经过近一年工作,目前有一些原则已经明确,一些方法也已经确定,有了初步成果。

  董祚继在介绍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工作推广经验时指出,第一,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要评价一个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确定适宜建设的上限,这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基础。第二,坚持节约优先。现在城市土地利用比较粗放,即使有潜力也得从紧划定边界。第三,坚持保护优先。如果这个区域优质耕地比较集中,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集中分布,这个区域的城市边界就要划得更严一点。第四,优化城市空间开发格局。我们除了从严还要科学,通过边界科学划定促进城市科学发展。第五,我们毕竟不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所以还要做好和现行规划的衔接。

   能否守住生态保护红线?  

  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庄国泰指出,有5个环节十分重要。

  第一,要保证生态保护红线能落地。生态保护红线落地要越细越好,能到乡镇更好,落到1∶50000的图上最好,甚至可以用矢量图实施有效管控,哪些越过了红线,哪些没有,一看就一清二楚。

  第二,要制定负面清单。在红线划定的区域里要严格管控,明确哪些方面的活动不允许做。不同的功能区里限定对象、限定要求不同,有些活动即使允许开展,也应该设定一定的限度。

  第三,明确责任。对于红线的管控,中央部委有责任,各级政府、省、市、县甚至到乡镇都要有相应的管理管控责任要求。套用一句国际上的话,就是“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

  第四,建立有效的管控平台。现在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支持下,正在搭建一个生态红线管控平台,“天地一体化”,卫星在天上监测,地面上及时检查,及时发现哪些行为越了红线,造成了破坏。

  第五,严格责任,奖惩分明。财政部门设定了生态补偿机制,每年投入几百亿元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补偿,受补偿区域有责任把这个区域保护好,不能一边拿着国家补偿,一边大肆开发,造成生态破坏。对补偿到位,但却没有保护到位的地方,要追究责任。

   财税政策怎么变?  

  财政部经建司副司长孙志表示,近年来,财政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一直在切实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投入。同时,积极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实施了煤炭资源税的从价计征改革,调整了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和税率,更好地发挥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作出了全面部署。

  孙志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从以下方面更好地支持生态文明建设。首先,突出财政资金支持重点。重点加大对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农村环境的“以奖促治”,把资金集中于突出的环境问题。继续强化对自然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支持力度,支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天然林保护工程等等,加快矿山环境治理。继续强化对节能减排新能源发展的引导,和发改委等部门一起推进节能减排的综合示范,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加快淘汰落后过剩产能等。同时,财政部也将保障好环境保护部的生态红线划定等管理工作。

  其次,进一步完善利于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体系。积极推进环境保护的费改税,将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全国人大做好环境保护税的立法工作。同时,在实施好煤炭、天然气、石油资源税从价计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资源税从价计征的范围。财政部将积极推进生态补偿机制等制度建设,不断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稳步扩大流域上下游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起成本共担、效益共享的机制。同时,将积极推进排污权的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孙志表示,财政部将通过资金政策、税收政策及推进制度建设等方面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

   怎样理解“绿色化”?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司长何炳光说,《意见》中“绿色”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不应该小看“绿色化”这3个字,至少有两个方面的特色。

  第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直观上的绿色和内涵上的绿色转型、绿色发展是有机统一的,《意见》通篇贯穿着“绿色化”的主线,把“绿色化”作为实现生态文明目标的一个重要抓手。

  第二,动静结合,有机结合。“”是指经济绿色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就是我们最后享受绿水青山的结果。“绿色化”是按照生态文明理念和要求来改造国民经济存量,构建增量,大幅提高国民经济的绿色化程度。我国传统经济发展伴随着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代价比较大,形象地说是“黑色经济”或“褐色经济”,“绿色化”就是要“去黑存绿”,用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五化协同”的一个重要方面,“绿色化”至少要在5个方面取得成效。

  一是绿色布局。要构建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和产业布局,合理布局和整治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建设绿色城市、绿色乡村。

  二是绿色生产。要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引导绿色设计,生产绿色产品,发展绿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质上就是讲经济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的问题。绿色产业是为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提供技术基础和产业支撑的产业,根据《“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到今年年底,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大概相当于GDP的2%左右,不仅为生态文明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产业支撑,同时也为经济做出正贡献。

  三是绿色生活。要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提倡绿色消费。这也是《意见》中一大亮点,要促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促进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

  四是绿色思想。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绿色教育,形成人人、事事、处处、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五是绿色共享。有了前面的绿色布局、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和绿色思想,多措并举,真正落实,才能得到绿色共享的结果,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使绿色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本版文章除署名外,由刘晓星 张楠 高楠 程梓桐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