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生态立州环境第一发展理念 伊犁好风光 草绿牛羊壮
◆本报记者班健
见到新疆伊犁州特克斯县环保局书记尼加提时,他刚把自家钥匙交给居委会,欢迎来自内地的旅游者到家里住。
尼加提参加的是特克斯县组织的家庭旅馆服务活动。伊犁州风景优美,慕名而来的旅游者越来越多,每到旅游旺季,几乎所有的旅馆都爆满,特克斯县号召老百姓办起家庭旅馆。
一个旅行者说,他非常期待住进少数民族居民家中,既欣赏美景,又能感受新疆独特的文化。
这几年,伊犁州党委、政府坚持“生态立州、环境第一”的执政理念,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路子。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前夕,记者来到伊犁采访。人们骄傲地说,对伊犁而言,生态是最大的品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后劲,也是最宝贵的资源。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对伊犁环境保护工作高度关注,提出“两个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本着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生态优先,强化环境保护。确保伊犁天蓝、地绿、水净,让各族群众永远享受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环境、一流的人居环境。
2013年10月,环境保护部公布了第六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名单,伊犁成为全疆唯一入选的地区。那么,这里的人民受益了吗?这里又如何保持一流的生态环境?
让牧民享受生态红利
喀拉峻(特克斯县)—库尔德宁(巩留县)遗产地是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际遗产地保护惯例与要求,禁牧是保证遗产资源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必要措施,这意味着牧民需要从核心区搬出。
在溪水相伴、雪岭云杉映衬下的库尔德宁景区外围,巩留县阿尕森镇达尔特村哈萨克牧民木哈西·克尔克孜巴依告诉记者,禁牧之后,他开起了牧家寨,一年收入能达到七八万元,以前游牧迁徙,娃娃上学、老人看病都困难,下来定居后,孩子们能好好上学了,大女儿已经大学毕业了。
记者了解到,在库尔德宁景区,像木哈西·克尔克孜巴依这样从事旅游服务的牧民达45户,年增收约6万元。
骑马走天山,现在,牧民的马有了新角色。记者了解到,特克斯县喀甫萨朗村专门成立马队,一个旅游旺季,一匹马最高挣1万元,低的也在4000元左右。
不光如此,农牧民通过餐饮接待、马队服务、宾馆住宿、文艺表演、旅游纪念品和农牧产品销售等多种方式直接间接参与到旅游业,年底还有分红。
伊犁州委书记黄三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伊犁州抓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让老百姓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由于旅游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提升,伊犁州农牧民的产业形式、生活方式都在发生变化。
牧民过去只是骑马放羊,现在马已成为旅游的享受品,羊成为旅游的消费品,毡房是旅游体验地,手工制品成为旅游纪念品,牧民的文明素质、生产技能、收入来源构成都发生巨大变化,稳定的生态红利正在持续释放。
让草原更美丽
采访时,有的老牧民坦言,刚搬下来时,心里想不通,牧民不放牧能干什么?
但现在,牧民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世面见得多了,腰包鼓了,娃娃有学上了,老人能就近看病了,更可喜的是,赖以生活的草原环境越来越好。
仅以巩留县为例,当地对库尔德宁草原自然遗产地实施草原禁牧,禁牧面积达8.8万亩,涉及425户2207人。2012~2014年禁牧区植被监测结果显示,禁牧区植被盖度达100%,牧草平均高度从60厘米提高到85厘米,产草量从每公顷2310公斤提高到3224公斤,草原植被得到恢复。
接受采访时,牧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伊犁州实施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禁牧以来,每亩地能得到50元的补助,不光如此,地还是自己的,禁牧区可以作为打草场利用,秋季草可以收割给牛羊过冬用。
木哈西·克尔克孜巴依说:“我们哈萨克人热爱草地。青草不能拔,刚出来的树就像小娃娃一样,不能砍。”
黄三平强调,生态立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就要解决好牧民的保障,尤其是生态补偿的问题。不光解决超载过牧、草场退化、水源地涵养、植被恢复等问题,更要解决好人民群众尤其是牧民的生活、生产问题,让广大群众能享受到生态建设的红利。
现在,牧民祖祖辈辈热爱的草原更健康,牧民们以另一种方式表达着对自然的保护和感恩。
取消GDP考核
按照易经八卦形制建造的特克斯县城市布局独特,俗称八卦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这个小城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伊犁州决定,对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昭苏县、特克斯县取消年度考核中的GDP指标,对这两个生态文明试点县实施差别化考核政策,弱化GDP、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考核,不再突出工业项目的招商引资,主要考核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指标。
特克斯县委书记刘莉介绍说,取消GDP考核,主要是取消工业增加值考核项目,这样县里压力小点,不用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业、工业增加值和工业发展上,反过来会有更多的精力和基础投入现代农牧业、旅游和生态产业上去。
位于中天山脚下的特克斯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2013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78.85,名列全疆第二,2014年成为全疆为数不多的列入国家主体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序列的县。在伊犁乃至整个新疆,特克斯的生态地位都十分突出。
虽然是财政贫困县,2011年以来,特克斯每年都投入9亿元~11亿元,加快民生事业发展,占全年财政支出的81%以上。此外,成立三大基金,支持县里的特色农牧业发展、旅游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打造的“天山药谷、养身杂粮、西域香料世界、黄金菌原生带、天山蜜源”等5张绿色名片,也都依赖于生态资源。
向生态要发展,向生态要效益,不光是保护,还要有序开发,一定要让生态回馈老百姓。黄三平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如果不取消GDP考核,容易使得生态核心区、水源涵养区因为开发受到破坏。取消考核,采取差别化的绩效考核,要求这些地区把环境保护好,但经济发展责任没有减少,也就是对金山银山的构成、发展方向进行结构调整、优化,但是绿水青山依旧在。
这几年,特克斯生态富民效益显现,干部群众走“绿色崛起”之路的信心越来越足。尼加提说,现在临近县的朋友很羡慕特克斯,慕名来取经的人越来越多。
而在伊犁州其他地区,巩留县虽然没有明确取消GDP考核,但绿色GDP比重不断提高,也在探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考核权重。
素面朝天 还其自然
独特的美景下往往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优美生态和资源开发,怎么取舍?记者了解到,特克斯县、尼勒克县、巩留县,这几年都选择了把资源埋在地下。
尼勒克县唐布拉景区东西长一百余里,有113条沟,天山山脉、草原、喀什河、温泉交相辉映,沟沟有景,景景相连,形成水、山、天融为一体的自然景观画面,被誉为“百里长卷、天然画廊”。
而此前,美丽的唐布拉也曾经历过生态破坏。水电开发时,草地破坏严重,国电新疆吉林台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为此付出了停产两年、生态修复投入1亿元的代价。
黄三平表示,这几年,伊犁州对过去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于环保的做法进行整治,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党委政府的责任严防死守。
记者了解到,针对实际情况,伊犁州制定了 “两条铁律”:即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严禁不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不符合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不符合国家先进工艺的项目进入伊犁。在产业布局、项目选址上,严禁在生态环境核心区、水源保护区进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