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青海:让河湟百姓持续享有蓝天白云
08.01.2015 17:42
本文来源: 西宁市环境保护局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对青海要保护好生态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出要强化问题导向,坚持与时俱进,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在此背景下,青海日报《生态青海》应时而生,自觉担负起为生态文明建设鼓与呼的重任。
《生态青海》专刊将致力于解析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热点事件和热门话题,以多元的视角,鲜活的案例,中肯的分析,实用的信息,介绍各地各部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做法,努力打造融启示性、指导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特色版面。邮箱:[email protected]
新年到来,即使是在供暖高峰的隆冬季节,当你在阳光最为明媚的午后登上西宁市的南北山远眺,碧蓝的天空下,林立的高楼群层次分明,能见度极高。面对着眼前的天蓝、风清、云白,我们这些生活在湟水两岸的人们在享受着洁净空气的同时,应该会感受到一种心旷神怡的欢畅。
事实证明,一年多以来省市联动,坚持不懈进行大气污染治理的举措的确见到了成效。
不仅是亲眼目睹,还有数据支撑——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西宁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3.1个百分点;海东市空气优良率比上年提高了9.4个百分点,西宁、海东环境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再现的蓝天,沉淀着一份厚重的民生情怀;创新实干中催生的综合治理经验,记忆着一段攻坚克难的历程。
再看一组数字:湟水两岸,面积仅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2%,而就是这区区2.2%的面积,却承载着全省61%的人口、52%的耕地和70%以上的工矿企业,GDP占全省的56%,工业产值占66%,集中了西宁、海东两座重要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青藏高原最宜居的地区之一。
湟水谷地之于青海的至关重要性显而易见;
湟水谷地的环境状况之于青海百姓的至关重要性显而易见。
然而,近年来,随着区域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能源资源消耗持续增加,东部城市群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并呈现“河谷型”、“复合型”、“多源聚合型”特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表明,以西宁市为重点的湟水河谷区域大气环境首要污染物是颗粒物,其中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主,PM10的主要污染源为城市扬尘、煤烟尘、土壤风沙尘、机动车尾气尘、建筑水泥尘、电解铝和钢铁尘。按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年均浓度超过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偏低,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形势不容乐观。
营造天蓝地绿、山青水秀,呼吸上新鲜的空气,看到蔚蓝的天空,享受大自然的和谐,成为数百万市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治理大气污染刻不容缓。
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毅力,必须按照“标本兼治”、“近治标、远治本”的工作思路,作为改善以西宁为重点的东部城市群空气质量。
一场持续一年多的全面治理大气污染“攻坚战”和“持久战”于2013年秋在湟水南北打响。
“西宁、海东地处黄土高原西部边缘,城市扬尘和土壤风沙是两市首要污染物PM10的主要‘贡献来源’。”环保专家如是说。
施工围挡、场地硬化、洒水降尘、车辆冲洗、裸露区域覆盖率必须达到“5个100%”。按照这个施工标准,主要从施工扬尘管控、道路扬尘治理、裸露地扬尘治理、区域环境卫生整治、规范渣土运输五个方面入手,解决扬尘污染的突出问题。
一年多来,西宁市对447家工地进行了近一年的拉网式排查,95%以上的工地基本落实了“5个100%”施工要求;购置了15辆喷雾抑尘车,减少工地扬尘;狠抓大风天气施工管理,确保空气质量不恶化;确定了全市57条重点道路清扫保洁和洒水降尘的新标准;对面积达13平方公里的建筑施工、拆迁现场、待开发用地、市政设施建设等裸露地采取密目网覆盖措施;投入15万元维修了3个生活垃圾场场区道路;对280万平方米裸露的荒地、山地,采取了压实、硬化或洒水板结等措施;全市渣土运输车辆密闭改造和进行GPS安装车辆达到1138辆。
设市不到两年的海东市正值各项建设高潮,湟水两岸变成了“大工地”,扬尘管控任务格外繁重。针对这种情况,市政府对施工场地提出设置硬质围挡、进出口硬化、施工区覆盖或绿化、车辆冲洗、湿法作业、车辆限速、特殊天气停工等7项措施。至目前,各县(区)已累计检查渣土运输车3.5万余辆,查处超载、未加盖封闭、带泥土上路等车辆1200余辆,全市已改装渣土运输车600余辆。
曾经,烟囱的高度和数量是一座城市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象征,而如今,却成了城市大气的重要污染源,要使空气质量好转,综合整治工业污染源和城市煤烟尘污染必不可少。
2014年内,我省向社会公示的33家企业48个大气污染限期治理项目已建成34个,西宁、海东纷纷淘汰燃煤锅炉。
截至2014年底,西宁市16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煤锅炉全部“清零”,实现了市区“无煤化”。海东市已完成261蒸吨燃煤锅炉“煤改气”,470家餐饮单位也实施了“煤改气”,取缔城区露天烧烤点310个,责令125家劣质煤炭经营户停产。
面对诸多工业企业,西宁市深入推进西钢烧结机头脱硫增容改造、青海水泥,新型建材水泥窑脱硝等氮氧化物治理、青海桥铝电除尘器改造等大气污染治理项目;主动淘汰一些落后产能和高污染企业,通过严格监管措施的逐步落实,预计工业企业减排二氧化硫3000多吨、氮氧化物230多吨、烟粉尘450多吨。
海东市重点对互助塘川、乐都汤阿和民和工业园区60多家工业企业进行了明察暗访,并有针对性地做出停产整治、强行关停、限期整改等措施。
可以说,在促进转型升级,建设生态文明的进程中,烟囱作为老工业时代的象征,将永久地成为历史……
“到2014年底西宁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0万辆,7年新增25万辆。”来自西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的数据显示。日益激增的机动车流在造成交通堵塞、停车难等问题的同时,也是城市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污染源。
对此,两市强化了机动车污染治理和油气回收改造。两市政府出台了黄标车鼓励性淘汰补助政策。到2014年11月,西宁市黄标车淘汰数量达16050辆,提前、超额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成为全国率先完成2014年黄标车淘汰任务的三个城市之一。
海东市共淘汰机动车4600余辆。同时加快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改造,按照《海东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市商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全市加油站油气回收工作。
“大气污染治理是一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攻坚战,任重而道远。”省环保厅的专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5年,我省将坚持不懈地推进东部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
重点完善西宁、海东两市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以社区为单元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强大气污染防控的联合会商、信息共享、预警应急联动机制,严格落实目标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
继续推进绿色施工标准,全面巩固落实好建筑施工场地和道路实施“5个100%”控尘降尘措施,强化工业企业物料堆料场地遮挡措施;
加强煤质管控,通过发放燃煤补贴等措施,鼓励居民使用优质煤,重点监督华电、桥电等耗煤大户使用低硫、低灰份燃煤,继续对两市餐饮业实施清洁能源改造; 实施好西宁特烧结机尾电除尘改造项目等21个工业烟(粉)尘升级改造项目;
加快城区智能化交通系统建设,切实改善出行高峰时段交通堵塞带来的怠速状态下高浓度尾气排放状况;
持续抓好湟水谷地南北两山绿化、人工湿地等工程建设,提高区域林草植被覆盖率,有效减少土壤风沙尘污染……
大气污染治理艰巨复杂,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这是一场攻坚战。青海已到了走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重要关口,必须以壮士断腕的魄力,过好结构调整的坎,爬好转型升级的坡,闯好治理污染的关。
这也是一场持久战。大气污染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来治理,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确保大气污染防治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取得全面胜利。
治理大气污染,路途艰辛、遥远,但只要坚持向前,总有一天能突出重围、走向成功。
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如此,人定胜霾。
河湟百姓持续享有蓝天白云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持之以恒,消除“心肺之患”
一片蓝天,是每个人早晨推开窗户最想看到的美景。
从2013年秋以来,通过以全面控制扬尘为突破口的攻坚治理,以及黄标车淘汰、燃煤锅炉煤改气、加油站油品升级改造及工业污染源深度治理,以西宁市为重点的东部城市群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空气中PM10等污染物浓度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城市扬尘等突出污染问题得到明显遏制,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曾记得,每进入冬季,省会西宁的上空便朦朦胧胧,整个城市几乎都处在一片灰暗之中,空气质量已成为广大市民群众的“心肺之患”。
建设中的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青藏高原最宜居的地区之一。然而,随着区域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能源资源消耗持续增加,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并呈现“河谷型”、“复合型”、“多源聚合型”特征,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形势不容乐观。
面对大气污染,从省委省政府到各市州,都意识到打一场治理雾霾、清洁空气攻坚战的必要性。为此,省委省政府印发了以西宁市为重点的东部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意见。以西宁市、海东市为重点,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毅力,按照“标本兼治”“近治标、远治本”的工作思路,重点从扬尘污染治理、工业污染治理、机动车油气污染治理、煤烟尘污染治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具体工作。经过一年多的集中攻坚治理,西宁市和海东市的空气质量明显提升。
开局良好,任重道远。大气污染是长期积累形成的,而且环境问题容易反复,抓一抓好一点,一放松就反弹,治理工作也必然面临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决不能以破坏生态、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当前,从湟水源头到省境“东大门”,从老爷山下到拉脊山麓,以实施重点大气污染治理项目为抓手,西宁、海东联防联控,点线面源综合控制、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源头治理和生态增容结合的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和“持久战”正如火如荼。
展望未来,我们深信,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增强,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成功,青海一定会打赢大气污染治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河湟百姓一定会持续享有清空明月、蓝天白云。
本文来源: 西宁市环境保护局
08.01.2015 17:42
故
事
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王建军主持
5月10日,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水利厅
12.68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全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我省集中力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近日省财政厅下达资金12.水利厅
省直机关工委党员干部参观廉政教育基地
4月12日,水利厅
我省完成千余名省管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数据录入工作
为切实做好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年度集中录入水利厅
2018年度全省目标责任(绩效)考核结果公布
4月18日,水利厅
我省事业单位招聘全面启动
近日,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