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立志做“绿色经济”的排头兵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共和篇

16.02.2017  00:39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广袤的大地上,共和县就如同一个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青海湖南岸。

    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青藏公路109国道、青康公路214国道穿境而过,县府恰卜恰镇距离省会西宁142公里,县内旅游资源富集,太阳能、水能、地热等新型清洁能源发展极具潜力。

    “共和县处于三江源的核心区,绿色是发展的主基调。2016年,我们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绿色经济’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今后,我们仍将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厚植绿色发展优势,强化生态保护建设,相信将来共和的生态保护和发展潜力会越来越大。”共和县县长华旦说。

      一产持续创特,以草地生态畜牧业、特色种植业和设施养殖业为主的现代农牧业快速发展,2016年总产值达11.66亿元,同比增长4.2%;二产持续优化,建成了生态光伏园区和恰卜恰工业园区,入驻企业68家,全年总产值40.23亿元,同比增长13.4%,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速16.7%;三产持续升级,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青海湖、龙羊湖旅游开发全面提速,龙羊峡生态旅游景区顺利开园,实现总产值22.32亿元,同比增长9.3%,全年接待游客208万人,实现旅游收入5.23亿元,同比增长17.53%。作为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县,如今,共和县的绿色产业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特色养殖与生态旅游携手前行

    环青海湖和沿黄地区的特色生态农牧业秉承了共和县多年以来的区位优势,依托海南州国家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以“一区三园多辐射”为核心,目前该县43个牧业村实现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全覆盖,以草定畜、种草养畜、草畜联动的发展方式已全面铺开。在沿黄河区域,青稞、油菜、枸杞、蚕豆等特色作物占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繁育生猪、西门塔尔牛、良种肉羊、蛋土鸡这样的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已达67处。

共和县冷水鱼养殖在省内一枝独秀。在龙羊峡的冷水鱼养殖基地里,民营企业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养殖的虹鳟鱼,肉质鲜嫩,品质上乘,空运销往全国各地。为了养出绿色、健康的虹鳟鱼,饲料是从国外进口的有机饲料,连人都可以食用。

    “水质非常好,除了虹鳟鱼,我们还投放了与虹鳟鱼伴生的小银鱼,既可以作为虹鳟鱼的食料,沿湖的老百姓还可以每年打上两次渔拿去销售,帮助群众增收。”该公司负责人刘玉震说,现在龙羊峡库区仅以三文鱼为主的冷水鱼网箱养殖面积达13.33公顷,年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

    除了丰富的渔业资源,龙羊峡还确定了以黄河文化、民族文化和工业文化为核心,以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低氧运动和度假养生为重点的黄河上游生态休闲旅游区建设目标。

      围绕“一圈两湖四城”旅游发展布局,共和县加快推进青海湖、龙羊湖旅游开发,累计投资4.6亿元,完成了龙羊湖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镇区市政设施建设、环湖地区旅游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旅游产业基础日益完善。环湖46个乡村旅游接待点规划评审工作全面完成;倒淌河旅游综合服务中心、环湖地区停车场建成投入运营;龙羊湖滨水主题公园、黄河大峡谷、龙羊峡土林地质公园等景观景点初步形成,景区正式开园营业。

    “青海湖南岸在县域内,还有龙羊湖,文成公主进藏也从共和县经过,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把旅游和文化进行融合发展,让旅游产业有丰富的内涵,同时基于先天的自然优势,打造生态旅游,实现天蓝、水清、草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和县旅游局旅游局局长刘文军说。

能源产业与沙漠绿洲交相辉映

    在共和太阳能生态发电园里,一块块太阳能光伏板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借光行风。在历届州委州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共和太阳能生态发电园目前入驻企业40家,全县光伏和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达3437兆瓦,实现并网发电3208兆瓦,全县发电量84.73亿千瓦时,其中,光伏园区实现发电量达44.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55%。新能源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强势发展。累计完成投资达300多亿元,大力推进光伏、风电项目建设,园区道路、绿化等工作基本完成,沙漠生态绿洲形成雏形。

    站在园区里3米多高的观测台上,整个光伏园区的面貌映入眼前。一望无际的太阳能电池板依次排列着,有固定式、旋转式和长达2米多的太阳能电板,十分壮观。

    “现在,光伏园区的光伏发电能力正不断增加,以生态观光、绿色生态为主的衍生发展圈已初具雏形。”园区里的运营管理员李峰说道。

    同时,光伏园也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生态园区。光伏项目建设时,努力贯彻生态环保理念,把太阳能光伏板提高1米,从而使更多的阳光可以照到草地上面,清洗太阳能光伏板后的水用来灌溉草地,草用来养羊,羊粪助草生长,改善了生态环境。

      目前,共和县继续把扩大清洁能源作为拉动全县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抓紧实施续建130兆瓦光伏、750千伏变压站、330千伏变压站等项目,新建250兆瓦光伏项目,继续扩大光伏发电规模,鼓励各大新能源企业向生态环保、旅游观光等多元化发展,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龙羊峡发电分公司,可以看到嗡嗡作响的发电机组。在塔拉滩地区,建设“水光互补”的光伏发电,为龙羊峡发电分公司增色不少。

    共和县自身所具备的绿色清洁能源为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变生态环境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既保护了自然环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让整个社会都为之而受益。

      眼下,新能源产业已占到工业经济的一半以上,共和县正在争当“绿色经济”排头兵的道路上疾步前行。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和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

    站在塔拉滩上,绵延数公里的防护林带和一块块闪耀的太阳能光伏电板构成了绿色的“海床”,从风沙肆虐到天蓝草绿,共和县在发展的同时,不忘生态环境治理,为“绿色经济”发展构建起强有力的生态屏障。

    近几年,共和县通过大力实施三江源一期、二期工程、青海湖流域综合治理、龙羊峡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塔拉滩荒漠化治理等重点工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2016年,全县完成黑土滩治理4667公顷、封山育林1333.33公顷、封沙育草2000公顷、人工造林1333.33公顷,公益林和天然林补偿面积增加6000余公顷。如今,共和县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大幅改善,光伏园区沙漠生态绿洲渐具雏形,农牧区环境连片整治成效显著,营造了村庄家园美、城乡环境美和旅游景点景观美的良好发展环境。

      在经济转型发展中,共和县全面落实企业减负松绑优惠政策,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不断优化工业结构,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采访感言】良性循环特色“标配

    这次采访中,共和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给记者留下了两个深刻的印象。

    一个是塔拉滩,这里曾经是茫茫的沙滩,谁能想到多年之后,这里成为共和县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区域。初到塔拉滩的光伏园区,在原本是光秃秃的沙滩上一片片太阳能电池板恒久矗立,组成了一个“光与绿”的海洋,让人心生震撼。

    光伏园区的建设不仅为青海带来了绿色的新能源发展模式,而且其生态环保意义非凡。一株株柏树、一片片牧草在光伏电板下落地生根,牢牢地阻挡了沙地的侵蚀,再加上园区边方圆百里的公益防护林,构筑了一道强力的绿色屏障。

      另一个是龙羊峡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在这里民泽公司发掘龙羊峡得天独厚的水产养殖资源,带动着周边十几个村镇发展水产养殖业。每到七八月份,龙羊湖边的一个个网箱,一艘艘渔船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新营生,成为青海冷水养殖的主力军。

    这些年,在共和县的产业优化布局中,水产养殖只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帮助群众致富的举措之一。为了能增加产品附加值,以农家乐、旅游景点开发、林下养殖等多元一体的发展方式已经在这里开花结果。龙羊峡“三文鱼”的品牌已经享誉省内外,再加上环青海湖—龙羊峡—贵德精品旅游项目的启动实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群众因此而受益。

    从省内一枝独秀的冷水鱼养殖到生态光伏园区建设,从新型清洁能源开发到生态旅游的踏步向前,共和县在时代大潮中,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同时坚持生态环境的保护,谱写出了一曲干群同心、发展“绿色经济”的动人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