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牧厅】六措并举推进农牧业供给侧改革上台阶

01.11.2016  13:08

  今年以来,省农牧厅始终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从省情、农情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根本,着力实施“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降成本、补短板”六大举措,稳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台阶。

   一是统筹粮经饲调结构。 坚持以养带种、合理改种,种植结构呈现出“六增三减”,即:调整小麦种植面积为14.26万公顷,增加0.27万公顷;青稞5.93万公顷,增加0.12万公顷;玉米4.99万公顷,增加0.32万公顷;饲草2.9万公顷,增加0.58万公顷;蔬菜4.87万公顷,增加0.2万公顷;其他作物2.67万公顷,增加0.5万公顷;油料作物15.14万公顷,减少0.94万公顷;马铃薯9.26万公顷,减少0.35万公顷;豆类2.27万公顷,减少0.31万公顷。

  同时,在湟源、互助、门源3县实施粮改饲试点,在湟源、互助、门源、天峻、贵南、民和6县开展草牧业试点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新增饲草种植面积约0.87万公顷,建设高标准饲草基地4.23万公顷,改良天然草原1.35万公顷。目前,全省饲草总面积达到17.33万公顷,年产鲜草650万吨。年内扶持199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目前农区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5%。柴达木枸杞产业种植面积已达3.03万公顷,全省特色作物种植比重达到85%。

   二是打造品牌提质量。 顺应市场高品质需求,全力打造“高原、绿色、无公害、有机牌”,助推全省8个马铃薯、油菜生产基地7.52万公顷被国家确定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祁连县103万公顷草场被认定为全国有机牦牛、藏系羊生产示范基地。全省有效使用“三品一证”标志产品达到47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07个、绿色食品128个、有机食品7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48个、绿色食品生产资料13个。绿色食品年产量75万吨,产值突破25亿元,实现出口创汇15万美元。

  全年对21县(市、区)的86个生产基地、18个农贸批发市场和经销店蔬菜、水果、食用菌质量安全例行监测525批样品,11328项(次)。对全省各地60家屠宰场开展了“瘦肉精”例行检测,共检测样品28260份,对17家牛、羊屠宰场开展“飞行检测”共抽检尿样624份,全部为阴性。通过检测监管,有效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产业链接促融合。 坚持试点先行,在大通、民和、海晏、天峻和河南5县开展产业融合发展与农牧民利益联结试点。经积极推动,协同省发改委从国家争取专项建设基金4.05亿元,支持14个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带动民间投资59.46亿元。同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451家,在今年经济运行下滑的态势下,我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仍实现平稳增长,预计全年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可实现销售收入88亿余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2%左右,辐射带动农牧户51.7万余户。

  为加快产业发展,成立了青海省农牧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安排乌兰、都兰、贵南和河南四县农牧业担保贴息贴费资金750万元,目前在保余额10650万元。继续与邮储银行协作开展“授信池”业务,共审批授信贷款107笔,授信贷款金额9.76亿元,预计年底可突破10亿元,缓解了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

   四是节能增效降成本。 全面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年内全省化肥用量保持在27万吨,与上年持平,化肥利用率达到3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农药用量1400吨,比上年减少82吨,农药利用率达到3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有机肥施用量比上年提高了6%。化肥用量得到控制,科学施肥水平明显提升,农药用量减少,残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农业生产投入降低,面源污染下降。

  将我省首次列入全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奖补范围,扶持大通、互助、德令哈等7个优势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建设马铃薯贮藏窖、蔬菜保鲜库和枸杞烘干设施892座,新增马铃薯贮藏能力29070吨、蔬菜保鲜能力12160吨,枸杞烘干能力达535吨/天,马铃薯、蔬菜、枸杞的产后损失率分别降低到14%、10%、20%。利用电商等载体,拓宽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了流通速度,节省了流通环节。

  同时,进一步扩大农牧业保险规模、范围、品种,藏区牦牛藏系羊保险扩大到6个县,全省349.73万头牦牛、204万只藏系羊已纳入保险范围。大田作物等品种承保规模也稳步扩大。截至目前,年内保险赔款11481万元,极大地减少了灾情损失。

   五是增强后劲补短板。 截至9月底,年内共落实中央农牧业基本建设投资107809万元,较上年增加29838万元,增长38%,推进了三江源二期、退牧还草、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藏区专项“菜篮子”工程等10类项目,基础设施得到大力改善。

  牵头组建成立了青海省重大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控队伍,配备了8架多旋翼防控无人机、植保检测无人机、车载式远程喷雾机等现代化植保机械,增强了省内重大突发性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控能力。完成培训新型职业农牧民1.68万人,并依托农业援青平台,助推农业部、对口援青省市为我省培训农牧业管理干部、农牧区科技带头人730余人,增强了推动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利用12316三农热线载体,开展专家热线坐堂74人次,利用短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放各种农牧业政策、科技、信息10万余条,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效益。

   六是简政放权去杠杆。 积极稳妥推进财政支农资金安排权和项目审批权下放工作,在全省范围内选择30个县开展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探索解决资金使用“碎片化”等问题,形成了“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口子放水”的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机制。

  2016年,全省切块下达资金量达到86%以上,其中耕地地力保护补贴65004.76万元全部切块下达到县,全面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通过资金切块下达,调动了地方积极性,增强了资金使用的自主权,提高了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推进了现代农牧业发展进程。(吴庆猛)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