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生命”之喻的分量

01.04.2016  03:08

  “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自然环境;要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把保护生态环境形象地比作“眼睛”和“生命”,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提到了新的高度。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青海提出这样的期望和要求,足见青海在全国生态大局中的地位之重要,这是谆谆教诲,殷切希望,更是鼓励鞭策。

  “青海的最大价值在生态、青海的最大贡献在生态、青海的最大潜力在生态”,这样的定位决定了青海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与自己所处的海拔一样站在一个高处,肩负着事关全国生态安全的责任和使命,如何不负总书记的重托,如何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化作青海扎扎实实推进生态保护的巨大力量,这是在面向“十三五”新的历史时期,摆在我们面前重若千钧的大课题。

  我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不落伍、不掉队,我们的确需要尽快甩掉贫困“帽子”,的确急需通过发展实现赶超,在决胜的“十三五”拿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入场券”。但是,并不能因此忽略了自身担负的生态重担,而是要在突出生态保护优先地位的前提下,“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走出一条富有青海特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在巩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打造坚固而丰沛的“中华水塔”上迈出坚实步伐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良性轨道提速前行。

  诚然,我省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已经成果斐然。打造了享誉国内外的“青海蓝”金名片,青海湖水域面积为15年来最大,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07个百分点,湿地面积越居全国首位,在向经济发展要“金山银山”的同时,托起了令举世赞叹的“绿水青山”……绿色发展之路在青海脚下越走越宽,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步伐越走越快。但同时诸如生态保护工作还不到位、生态文明制度还不够完善等问题,也急需我们补齐“短板”,在奋力打造“三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筑起制高点。

  总书记把生态环保建设喻为“眼睛”和“生命”,这对作为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主战场、经济发展“稳压器”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来说,在目前力攻经济下行,实现“破冰”的形势下,具有更为深刻的指导意义。在重振“柴达木经济雄风”的道路上,主打“绿色牌”,在转型发展上谋求突破,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汇聚发展动力,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