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17.12.2015  16:00
原标题:稳步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王秀军

  近年来,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任务要求,积极采取有效举措促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明显提高,多样化特色化办学稳步推进,学校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持续加强,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一是,入学机会明显增加,有利于优化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2009年的79.2%提高到2014年的86.5%,全国初中毕业生中有95.1%的学生能够进入更高一级学校就读,比2009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有了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入学机会的明显增加,推动了我国每十万人口中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人数2014年超过3100人,比2000年增加了近三倍,这对进一步改善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夯实大国崛起所需人才的战略储备、加快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二是,课程教学改革更加注重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课程教学资源始终是高中多样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各地各校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探索成为推进多元化的重要途径。浙江省2012年实施“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通过大幅度增加选修课程比重,提高“选择性”,实现学生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选课走班,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北京市有些学校逐步探索建立了包含学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职业考察课程等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和选择需要的多类型课程体系。这些日渐兴起的课程改革创新和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极大推动了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由理念转变为现实。

  三是,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探索,引领高中特色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国家顶层设计指导下的办学模式多样化探索,由点及面,实现了从改革试点到稳步推进推广的目标。国家在2010年启动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以来,北京、上海、黑龙江、新疆和南京等5个地方,承担了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试点项目,各地立足本地实际和发展需求,积极探索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实现途径和有效推进机制。经过试点改革基础上的经验交流、总结推广和政策引导,我国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实施路径和引导政策不断得以明确。普职融通高中、综合高中、学科创新高中、国际高中和艺术体育特色高中等多样化的办学类型,在试点中焕发出强烈的生命力,一些有影响的示范区和具有引领价值的特色高中不断涌现。北京市积极探索“职普融通”的综合高中办学模式;上海市通过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特色高中建设项目等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多样特色发展;湖南省建立了示范高中、综合高中和特色高中共存的多样化办学格局;其他各地也积极与社会场馆基地、科研院所进行联合,扩大办学资源、集聚办学特色。这些特色化改革创新,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有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出了探索性贡献。

  四是,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改革的抓手作用进一步显现。积极推进综合多元评价制度改革是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有力保障。根据2014年《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等要求,各级政府积极探索对高中学生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成绩相结合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机制,并推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一步成为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的主要依据,同时逐步形成统一招录、特长录取、划片录取等多元招生录取机制。新的评价制度越来越成为推动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有利于全面提升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每个学生实现个性化、有潜力的发展。

  面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提高教育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新任务,当前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水平与多样化办学的态势,将为“十三五”时期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实现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扎实的基础。

  (作者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副所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