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要在精准扶贫中当好“金刚钻”

10.05.2016  04:11

  4月26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陕西调研时的讲话。其中刘云山强调了“要坚持抓党建、促扶贫,发挥党组织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指出“要把优秀干部充实到扶贫一线,做好选派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工作,做好党员结对帮扶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组织保证。”

  “第一书记”作为上级机关选派到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的重要力量,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具体实践看,他们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扶贫攻坚,推进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增收工作中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展现了抓党建、促扶贫的显著效果,从中也锻炼打造了一批优秀的年轻干部。

  “第一书记”都是单位的“骨干”、“精英”,要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揽好“贫困村”这个“瓷器活”,当好精准脱贫的“金刚钻”。“第一书记”当好“金刚钻”就要做到“精准发力”。具体来说要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因村制宜当好“四员”、开展“四扶”工作。

  要当好“宣传员”,开展“精准扶志”。俗话说“人穷一时,志穷一世”。“有志者事竟成”。从实际情况看,许多一直徘徊在贫困线上的农民缺乏一种创业的胆识,有的想干点事却又“前怕狼后怕虎”,思想上顾虑重重;有的创业失败则“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精神上不堪一击;有的因好吃懒做、精神懈怠甚至自暴自弃在村里“出了名”;有的则自认为天生愚钝、致富无门而“不求上进”,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驻村“第一书记”要当好“宣传员”,做好“统分”结合,将党和政府的惠农利民政策宣传到位,树立困难群众“再创业”、“敢创业”的信心和勇气。同时要当好“查访员”,切实分析好村情、民情、贫情,对困难户一户户了解,分别建立台账。要分户制定精准扶贫措施,因户制宜帮脱贫。

  要当好“教导员”,开展“精准扶智”。常言道,“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必扶智、阻止贫困代际传递。”“扶贫先扶智,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第一书记”要当好“宣讲家”、“教导员”。首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对困难家庭的子女想方设法保证能上学、不辍学。其次,要通过文化下乡、专家宣讲、远程教育、党员(村民)会议、道德讲堂等形式,强化对贫困村党员群众的思想教育、文化熏陶,破除封建迷信、愚昧思想,靠勤劳、靠科技、靠政策、靠信息、靠网络来脱贫致富,做好“精神扶贫”。

  要当好“技术员”,开展“精准扶技”。俗语说,“一技在手,吃穿无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技术扶贫具有可持续性,是扶贫工作的“潜力股”。“第一书记”要结合自身特长、单位特点、任职村特色,做好农业产业、特色产业的培植壮大。在自身“燃料”不足的情况下,可以求助“外援”,邀请相关科技专家、学者到现场讲课、指导,要通过办“农民学校”、“农村夜校”等形式广泛开展农业产业化技术方面的培训,变“输血”为“造血”。同时要通过“互联网+”的形式,积极开辟农产品流通渠道,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要当好“招商员”,开展“精准扶业”。实践证明,“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实现精准脱贫,不能是一时,必须保证持续增收,做好“农工商”相结合、一起抓的“大文章”。“第一书记”大都来自机关,人缘广、关系多、路子宽,要当好“招商员”,因村制宜积极搭建招商引资的载体和平台,引进一个或几个能增加村集体收入,村民干得了、收入高的产业项目,让农民成为“家门口的工人”。另外,要充分发挥农村土地资源优势,推进土地流转,通过租赁、入股等形式引进“大户”搞特色“种养加”项目,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深挖农民增收渠道。(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