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瓷盒中的民国风雅

22.02.2016  08:14

  青海新闻网讯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粉彩是一种在瓷胎上的彩绘方法,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粉彩瓷器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是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清朝末期,随着瓷器制作工艺的衰退,粉彩瓷逐渐没落。但是,在民国时期迎来了又一个鼎盛时期。

   一见倾心粉彩瓷盒

  粉彩盒属于瓷器中的日用品,是人们用来盛放肥皂的器皿,也就是皂盒。

  清朝末年,块状肥皂由外国销售到中国,粉彩盒便应运而生。但在当时,肥皂稀少,价格颇高,只有贵族富商使用,所以粉彩盒也只是少量制作,数量极少。民国时期,随着肥皂被人们的普遍使用,粉彩盒迎来了兴盛。

  省城藏家谢海宁先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瓷器收藏爱好者,他收藏的粉彩盒,以民国时期为主,部分藏品也涉及晚清和解放初期。谈及收藏粉彩瓷盒的经历,谢先生回忆道:“我已经记不清楚是在什么地方第一次看到粉彩瓷盒了,只记得是很偶然的契机。以我二十多年收藏瓷器的经历来看,这个瓷盒实在是太稀罕太精美了,第一次见就决定一定要收藏下来。”从那天开始,只要是在文玩市场见到粉彩瓷盒,谢先生就会与卖家沟通交流,在双方商量好价格之后,他便把粉彩瓷盒归置到自己旗下。

   诞生在实用中的艺术

  谢先生收藏的第一个粉彩盒,是一件民国时期的花卉图案粉彩盒。这个粉彩盒整体为不规则多边形,边框由直线与曲线衔接而成,盒子的八个角角度圆润。盒盖上的盖钮采用绳纹的形式,像一根编制的短麻绳,缠扭在盒盖的最中央。盒盖的一侧绘有一丛绿草,画匠用黑色,墨绿色,浅绿色以及翠绿色四种颜色深浅交加,生动地表现出草儿旺盛的生命力。郁郁葱葱的草丛中,有几朵小花探出脑袋,这几朵小花有粉有蓝,与鹅黄色的花蕊相互交衬,明艳动人。盒身上的图案与合盖上的图案相差无几,浓淡相间,清新明艳,立体感很强。盒底中央有制作工匠的印章,盒底的四个角分别烧制有四足,支撑整个盒身,粉彩盒制作的精细便在这些细节上展现得淋漓精致。

  在谢先生收藏的粉彩盒中,有两只民国时期仕女图案的粉彩盒,格外引人注目。这两只粉彩盒盒盖都绘有仕女图案,不同的是仕女或站或卧,形态不同。画匠以工笔重彩描绘了中国古代的仕女形象,以严谨不苟的造型和细腻精微的勾勒与着色,使得笔下的仕女人物身姿潇洒俊美,体貌端庄秀雅,形象飘逸清隽。这两只粉彩盒的盒身,都只绘有颜色与盒盖图案颜色相同的花朵,以突出盒盖上的仕女图案。

   每一个都独一无二

  谢先生介绍,民国时期的粉彩盒做工精细,由当时的工匠采用独特的点染与套色手法,纯手工绘图,一笔一画都倾注心血,许多作品堪称杰作。当时同一批量的粉彩盒,虽然绘制的图案是同一幅画面,但是由于手工制作,画面细微之处会有少许差别,所以每一个粉彩盒都是独一无二的。民国时期的粉彩盒,盖钮多有花样,以绳纹钮和过桥式钮居多,有的粉彩盒还会在盖钮上添加金粉,精美的程度更胜一筹。盒身图案采用的画法,既有严整工细,刻画微妙的工笔画,又渗入淋漓挥洒,简洁洗练的写意画,还有夸张变形的装饰画风,使得画面精微处,丝毫不爽;豪放处,生动活泼。盒底多为四足,并用红色颜料,印出制作者的名字,表明出处。

  值得一提的是,民国时期部分粉彩盒采用的贴花工艺制作,而在当时,我国并不生产贴花所使用的花纸。所以民国时期贴花粉彩盒的花纸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这就与解放后我国生产的贴花粉彩盒形成差异,成为民国时期粉彩盒的特点。

   关注度不高升值空间小

  提及民国粉彩瓷盒的市场潜力,谢先生表示:“民国时期,人们对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粉彩盒,收藏意识还不够高,所以保存完好的粉彩盒并不是很多。”粉彩盒虽稀少,但是价格较同期瓷器,低了很多。“粉彩盒还没有进入人们的视野,在这个人们并不关注它的时期,它的价格自然不会很高。”

  就拿谢先生四年前买的一个山水粉彩盒为例,当时在收藏市场,这个山水粉彩盒的价格在400元左右,四年之后的现在,这个粉彩盒的价格也只在800元之内。“晚清时期的粉彩盒最为稀有,但是市面价格最多也就在2000元以内,民国时期的粉彩盒价格更低,制作工艺最精美的价格也就在1000元以内。”谢先生说。

  察颜观色辨年代

  粉彩盒并不存在真与伪,辨别粉彩盒多是辨别它生产的年代。资深瓷器收藏者谢海宁先生就辨别粉彩盒年代的方法,归纳了四点。

  第一看釉色。晚清时期瓷器的釉质相较于早期渐糙,所以晚清及民国时期的粉彩盒,釉面多不够干净,釉面常有均匀似涟漪的小皱纹。时间较接近现代的粉彩盒采用机器上釉,釉面平整光滑。

  第二看色彩。粉彩的绘制,一般要经过打图,升图,做图,拍图,画线,彩料,填色,洗染等工序。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较早的粉彩盒采用矿物颜料着色,又经过岁月的沉淀,使得色彩莹润柔和;时间较接近现代的粉彩盒多采用化学颜料着色,色彩明艳。

  第三看画面。粉彩盒的画面包含山水、花卉、人物等,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晕染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这种制作方法虽费神,但可以使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让画面粉润柔和,富于国画风格。时间较接近现代的粉彩盒多为批量制作,有模板拓印,画面缺少生动。

  第四看使用痕迹。民国时期的粉彩盒作为日用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难免会有磕磕碰碰,极少有完美无瑕的。有瑕疵和使用痕迹的粉彩盒,要比无瑕疵或者白净无使用痕迹的粉彩盒更靠谱。

  河湟乡间的胭脂盒

  胭脂是古代妇女化妆用的红色颜料,它原产于我国西北的焉支山,匈奴贵族妇女常以“阏氏”(胭脂)妆饰脸面。随着时代的变迁,地域文化的不断融合,妇女的妆饰风俗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涂抹红妆的习俗始终不衰。

  在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当一个女孩子遇见爱情的那一刻起,便把所有的情感锁在一只盒子里,不管经历任何离别苦难,都不会让它离身,这一只由女人亲手装载幸福的盒子被称为——胭脂盒。

  我省藏家姬凤奎先生收藏了一对民国时期的胭脂盒,制作工艺非常精良。姬先生对民俗文化十分感兴趣,所以经常四处寻宝,几乎每次都不会空手而归。这对胭脂盒便是姬先生几经波折得来,所以更显珍贵。

  姬先生说:“有次我到青海民间去寻访收藏品,在农村的一个朋友家里见到了这对青花胭脂盒,当时就爱不释手,想着不管花多少钱都要把它收下。”由于经常到民间走动,姬先生对鉴赏瓷器类的藏品有了一定的经验,他见这对胭脂盒,外形饱满滑顺,底部虽有一定的年代感,但漆面依然淳厚亮丽,便一眼看出它的价值。姬先生说:“当时我朋友说什么也不出手,并不是因为它的价值高,主要因为它的意义深远。这对胭脂盒是我朋友家祖上流传下来的,到他奶奶手里已经经历了百年光阴,是当时祖辈们的陪嫁之物。后来我朋友家道没落,很多东西已经流失,朋友见我识得此物的贵重,再经我多次央求,便忍痛割爱卖给了我。”

  姬先生所藏胭脂盒,盒体长方,由盖、身两部分组成,长5厘米,宽3.5厘米,高2厘米,整体品相完好。每只胭脂盒盖上面有一个非常醒目的喜字,并在喜字上面嵌出圆形状造型,喜字周围为八只蝙蝠围成两圈大小不同,花样不一的图案,局部以两条青花线条勾勒出整体轮廓,使盒体呈现出丰满圆润的感觉。盒盖侧边前后各有两只相对的蝙蝠,整体图案寓意喜庆吉祥,幸福如意。盒子造型别致,花纹布局疏朗,青花色彩淡雅,历经百余年至今不失原貌,反映出了清晚期工艺品精湛的制作水平。

  胭脂盒是古代女子的陪嫁品之一,姬先生得到爱物之后,还不时地拿出来研究。据姬先生介绍,古时人家提亲,男方家的聘礼除了茶叶和点心,还会用制作精致的胭脂盒装了女子化妆用的脂粉,作为聘物。女方家若是接受,会把茶叶点心分送亲友,借以通告吉期,脂粉则留下自用,以丰润面容,妆饰美丽。所以胭脂盒这一化妆用具,千百年来在民间各地广为流传,其中一些材质珍异、制作工巧的精品,也是玩家们苦心追寻的收藏之物。

  姬先生说:“胭脂自古以来是女性的爱物,而精美的胭脂盒也成为小众收藏的一个门类,真正好的藏品价格也不断上涨,但是目前市场上所流行的年代久远的藏品也多有赝品,价格高低不一,因此,藏家们要仔细观察,避免买到假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