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稿·2015“精彩答卷”:青海改善民生步履铿锵
青海新闻网讯 蓝天白云映照下的青海大地,尽情欢腾的牛羊跑“活”草原,幸福平和的人们笑脸盈盈,一曲温暖民心的幸福乐章高亢悠扬,各族儿女随之欢乐而唱……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光荏苒,这厚重温暖的声音依然回荡在耳畔,那深沉炙热的大爱仍旧流淌在心田。
“十二五”收官之年,一路疾驰着的“民生”号列车不减速,改善民生福祉的臂膀更加坚实有力,步履更加铿锵激昂。虽然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民生指标”却全线飘红——这一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8.9%,跑过GDP增速;这一年,新增就业不降反增,期盼中的“更稳定的工作”和“更满意的收入”成为现实;这一年,公租房、奖励性住房加快建设,棚户区、危房改造齐头并进,更多群众搬离危房、棚户区,“忧居”变“宜居”……
这一年,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生活质量有了新改善,人们的幸福指数节节高、满足感“噌噌”上升,人民利益愈发成为了发展的底色。
促就业 增收入
——“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一项民生举措可以遮挡阴暗,一项民生举措就是一片阳光。
家住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山乡下李村的李柏邦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工作终于在2015年有了着落。肢体二级残疾的他在结束了两个月的电脑培训后不久,被推荐到了青海铝型材厂。
不用作别父母妻儿,不必背井离乡远行,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必定会为人们省去不少后顾之忧。去年,与李柏邦一样,在家门口圆了就业梦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从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大力培训城乡劳动力、贫困劳动力以及“两后生”,再到生态公益性岗位多地“开花”……一揽子鼓励就业创业的新政策落地,让“饭碗”多了起来。
柴米油盐酱醋茶,居家过日子样样都离不开“荷包”里的钱,也只有当“荷包”鼓起来,生活才能滋味更足、质量更高、味道更浓。“涨工资,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好的消息。”说起去年的开心事,在麒麟湾晨练的大爷大妈们异口同声地说。去年4月初,我省28.5万名企业退休人员,收到了刚刚补发的1至3月增加的养老金,大家更是喜上眉梢。
涨涨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不仅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又“涨”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医保、低保、三江源生态移民家庭燃料补助等标准以及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报酬也均有提高,农民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持续增加……一系列的好消息频出,让“荷包”鼓起来了。
保基本、上水平
——“兜底的民生保障网里你我同在”
对于个人而言,住房承载着家的希望。对于社会而言,住房则是安居之本、民生之要、和谐之基。
搬新居,放鞭炮,日子越来越红火。“新房里吊顶、吊灯装好了,马桶、洗手盆也装好了,就连地板砖也铺好了,添置了几样简单的家具就搬进来了。”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中铁乡杜宗村索南一家是村里的特困户,搬入新居的日子越过越好,索南激动地说:“住得稳,早致富。”
现在,越来越多的群众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大家由衷感叹道:“幸福生活像花儿一样”。仅去年一年,我省就新建公租房和棚户区改造8.53万套,开工建设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和奖励性住房6.71万户,让“忧居”变“安居”。
在群众心里,住房是数一数二的大问题,但通电用水的问题也还真不小。
“自来水拉到了家门口,再不用到一公里外的山沟里驮水吃了。”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甘沟乡东山村村民王胜利高兴地说。曾经,东山村的群众常因吃不上水、靠天吃水而发愁。现在,只要拧开水龙头,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哗哗”而出,一条自来水管连起了群众的心。
去年,40.78亿元真金白银的投入,让农牧区44.8万人喝上了安全洁净的水,让无电地区3.98万人用上了电,让366个乡镇实现了宽带、客运班车的全覆盖……水通了,网通了,电来了,车来了,每一个人都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只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也就没有办不好的事。
贫困人口始终是省委省政府的最大牵挂,当7865名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干部怀揣责任与使命踏入村子的那一刻起,贫困村的命运正在悄然改变。在田间地头共商脱贫大计,在山林草场共谋致富之路,一股脱贫致富的正能量正在凝聚,正如不少村民所说的,“第一书记进了村,贫困乡村变模样,村民心里亮堂堂。”
“八个一批”专项行动方案和交通、水利、电力、通信、医疗卫生、文化惠民、金融、科技、电商和市场体系建设等9个行业扶贫专项实施方案,托起了贫困群众的致富梦。瞧,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的路越来越近了。
补短板、促公平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民生福利你我共享”
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会少!
教育是民生之基。如果要问过去一年我省的教育发展情况如何,只需看看去年新建、改扩建的学校,就会有最直观的感受。
幼儿园内笑声连连、欢乐不断,仅仅去年上半年,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就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35所,园舍建筑面积达16743平方米,同步完成各幼儿园大门、围墙等配套设施建设及教学、生活仪器设备购置。目前,同德县学前教育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8%,学前3年入学率已由2011年的10%提高到了现在的76.7%,短短3年,就提高了66个百分点。
从同德县学前教育如火如荼的发展,可见全省教育发展情况一斑。去年,27亿元资金流向了义务教育,上学从此不再难。
当“上学难”不再是老大难,“看病贵”问题也正被积极破解,2015年7月29日,青海省交通医院取消了316种基本药物加成,标志着我省省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与之一道,市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蹄疾步稳,也让群众享受到了更为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老人是社会的财富,真心映“银发”,情暖老人心,随着高龄老人生活、老年人体检补助等制度的建立,7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月人均标准的提高,让老人尽享民生实惠。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养老是个千古不变的话题,老有所养也是每个老年人的期待,去年我省建成社会养老服务设施525个,新增社会养老床位5140张,全省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由25张增加到30张,让养老更贴心更放心。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心里有杆秤。教室更明亮、道路更宽敞、保障更完善,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我们的环境也越来越美了……群众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是对这份民生答卷做出的最好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