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精神在基层:“分界线”变成“交汇点”

20.06.2017  14:23

  6月15日上午,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瓜什则乡,我们目睹了一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柔和对决”的生动故事。

  这两年,随着瓜什则乡政府办公楼的建成,西合来、尕什加、郭进、阿旦四个行政村的500多户村民在此定居,造成乡政府周边土地日益紧缺。村无界限,村民杂居混住,河道北侧由东向西近一公里长的集体用地被14户牧户私自占有,并拉上网围栏。

  行走在这条河道旁,记者曾经看到,由于长期倾倒生活垃圾,河道已变得非常狭窄,如果遭遇暴雨,将严重威胁沿岸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此外,随处可见的动物尸体及其粪便,散发着恶臭气味,穿过围栏的空隙,牛羊在河道旁随意游走,对河道生态及四周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近半个多月来,同仁县瓜什则乡党委书记郝仲旭已记不清有多少次,带着乡村两级干部,并会同国土、税务、森林公安、草原管护站的干部,到这14户村民家里,挨家挨户做工作,为他们讲解土地法和草原保护条例法规,给宣传河道治理对草原生态保护的意义。他还动员各村的党员和德高望重的老村民为这些村民做思想工作,劝告他们让出违法占有的集体用地,并在4个村的村委会张贴用藏文书写的公告,公示这种违法行为及其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此外,乡政府还邀请省内的规划设计院,制作了河道治理规划效果图,面向全乡牧民,形象直观地展示经过治理后,四旁植树、道路硬化、小桥流水、亭台小径、路灯一字排开的靓丽休闲景观。

  6月15日,带着轻松愉快的表情,瓜什则乡党委书记郝仲旭再次来到已经开始施工的河道旁,郭进村65岁的久美尖措老人和63岁的多不丹老人早已守候在这里,大家坐在草地上,共同商定了河道画界定桩的最后事宜。

  就在十几天前,这14户牧民终于同意,把圈占的公共土地让出来,修建河堤,拓宽河道,把原来脏乱不堪的河道打造成瓜什则靓丽的景观带。借助同仁县“一事一议”项目资金,98万元河道治理项目资金也最终敲定。

  在记者眼前,一根根界桩,一头系着群众利益,一头系着集体利益,今天,这一根根界桩不再是隔开政府部门与牧民群众的分界线,而成为了融合干部群众情感的交汇点。

  随着河道治理项目的开工,挖掘机在现场轰鸣着,而此时牧民的一栋栋新居,也悄然在河道两旁的宅基地上新建起来。

  正如郭进村村民久美尖措所说的,刚开始我们不理解乡村干部的一片苦心,直到看见了那张效果图,才明白村道被硬化,主干道被亮化,河道被治理,只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了,环境好了,我们才会越住越舒心。

  在西合来村委会大门前,张贴着这样一份通告,上面的河道治理效果图展示着瓜什则乡的远景。

  群众利益无小事,把群众时刻装在心里,通过县乡干部不懈努力,河道治理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由此开发出的公共绿地和河道休闲区,将使全乡百姓受益;并将由此逐步带动全乡的旅游产业,环境改变生发的经济潜力将一步步凸显出来。

  正如乡党委书记郝仲旭所说,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些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项目,一项一项抓落实,把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我们瓜什则乡的实际结合起来,以生态促发展,让群众在实实在在的生态改善中看到未来发展的前景。(姚斌 角巴才让)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