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正当时”系列报道之一】边麻沟花开正“艳”

07.11.2019  17:20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本网记者 陈郁 报道)千亩“花海”产值规模17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4822.4元,产业兴旺、村容整洁、人心凝聚、乡风文明的“幸福村”……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边麻沟村以超高的花海颜值实现了小山村的华丽转型。

  边麻沟村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因为偏远、高寒,这里的发展迟缓、动力不足。“我们这里海拔高、降霜早,庄稼不成,村里过去有一半土地撂荒;因为人多、草地少,养殖业也发展不了。虽说当时村里已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但前几年老百姓手里没钱是个普遍现象。”边麻沟村党支部书记李培东告诉记者。

  在青海,一到周末,青海及周边省市的自驾游大军纷纷涌向西宁周边,乡村游成为市民的热门选择,让很多籍籍无名的小村庄变成了炙手可热的旅游目的地,边麻沟首当其冲。  

  2016年,边麻沟村党支部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景点”的设计规划理念,以“花海农庄”旅游品牌为点,以大通县大众农业观光专业合作社和青海万花谷生态旅游开发公司为依托,带动全村农户发展以花海农庄为主的乡村旅游业,先后投入资金1700万元,流转土地600亩,建成以爱情为主旋律的“七彩花田”和“中国梦”主题花海共700亩,修建农家院61个、自助餐营地15个、移动摊位15个,延伸以徒步健身为主的旅游栈道1500米,打造了“以花引客,以花留客”的乡村旅游基地。初步建成了集花卉基地、人文景观、餐饮住宿、娱乐游戏为一体的乡村旅旅游景区,探索出了适宜本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2016年7月,边麻沟花海景区正式开业,仅仅几个月的时间,门票收入就达到210万元。

  “花海建起来后,我自己也开了一家农家乐,每年旺季的时候两三个月的时间我至少能挣2万块钱,村里的花海农庄流转走了8亩地,每亩收入400元,有3200元的收入。入股花海农庄2万元,分红2000元,还有200元的村集体分红,冬天农家乐没有客人,家里农活忙完了我还可以出去打工,这样下来我一年的收入也不少哩!”村民杨胜云高兴的说。

  “村里有了钱,就有能力为大家办实事了。现在全村每个村民近500元的养老、医疗、水费支出,村集体都承包了,这部分支出每年还在上调。”村委会主任李存德说。

  通过花海农庄引领,边麻沟周边的东至沟、花科庄等村也兴起了乡村旅游,与花海相连,连成大旅游景区,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目前,周边发展自驾游8家,农户的户均收入已超过3万元,全村近一半农户吃上了旅游饭。

  据了解,大通县是2017年我省6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试点工作中,大通坚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改革的重要任务,采取多种形式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

  大通县经营管理站站长陈黎告诉记者,全县明确新组建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负责集体资产管理运营,采取入股、租赁、合作和联营等方式,充分利用区位、资源等优势,通过发展农家乐,开办经济实体,开展服务创收等特色产业项目等,拓宽村级增收渠道。

  从2017年10月开始,大通县用了两年的时间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全县共清查核实集体资产7.39亿元,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8.05万人,组建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28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