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系列报道之三十四:省城有群“帮女郎”
“美丽‘帮女郎’,天天帮你忙。”
一个“帮”字暖人心,走街串村留美名。几个青春女孩的奔走,拉起了媒体与社会、记者与群众之间信任的纽带,在广大市民的口口相传中,留下了很多动人的故事……
她们,就是青海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的“帮女郎”团队。
“帮女郎”成了马花花家的一员
2011年12月,栏目组接到热心市民打来的电话:西宁市城东区金牛小区附近有个智障女,每天穿着单薄的衣服,挺着大肚子,在大街上游走乞讨,希望记者们帮帮她。
“帮女郎”马晓燕第一时间找到了马花花。当她了解到智障女马花花不仅身世可怜,家贫如洗,而且面临分娩却无钱住院的处境后,晓燕立刻向街道办事处及民政部门反映了这一情况,并采写了“智障女面临分娩却以乞讨为生”的报道,节目播出后,很多爱心人士都伸出了援助之手。自此以后,马花花的命运就牵动着晓燕的心。
2012年1月,得知马花花喜得千金的消息,晓燕又抽出时间看望了她。或许是关爱之情打动了这位母亲的心,分娩后的马花花脑子变得比以前清醒了许多,开始能正常交流了。看着她安详地亲吻孩子、照顾孩子时,晓燕的心里满是激动。随后,晓燕再次跟踪报道社会各界对马花花的关爱帮助,并和好心人一起,给她家送去了鸭绒衣、羊毛衫、婴儿衣物等生活用品。
就在几天前,惦记着马花花一家的晓燕再次前去探望她们,陪马花花的小女儿过了一个快乐的儿童节。如今,马花花一家人已经将晓燕当做了亲人。
对马花花的关爱只是“帮女郎”们的一次平常的行动。在日常的采访报道中,小到一个井盖的丢失,大到政策法规的详细解读,“帮女郎”总会从群众的需要出发,用她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道理去传播党和政府的心声,弘扬生活中的真善美,挖掘普通人的闪光点,帮助解决群众的疑难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为拯救雪豹宝宝寻求“跨国帮忙”
2014年秋天,“帮女郎”杨燕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热线,求助对象跟以往有所不同,是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以单位的名义发起的求助,而受助对象竟然是国家级一级保护动物——雪豹。
三个月前,一对雪豹双胞胎姐妹在野生动物园出生了,这是本世纪国内第二次雪豹顺利产仔的特例。然而,就在雪豹姐妹出生仅仅三个月后,噩耗却相继传来,2014年9月17日和9月30日雪豹双胞胎姐妹相继夭折。这件事令野生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极为痛心,面对雪豹繁殖的难题,饲养员们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由于相关的人工繁育技术资料匮乏,小雪豹夭折的原因一直没有定论。由于雪豹主要生活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线附近,所以国内研究雪豹饲养繁育技术的人才少之又少。失去了孩子的母豹情绪低落,身体虚弱,饲养员们最大的希望就是掌握目前较为先进的繁育技术,将今后雪豹人工繁育的课题做好。
由于目前国内研究资料有限,想要收集更多有价值的资料必须跟国外掌握雪豹繁育技术的专家取得联系,而这项研究最为系统化的地区是美国。经过省林业厅动管部门的同意之后,杨燕在微博微信以及QQ群上发出了求助信息。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了一周之后,一个来自美国的回复让“帮女郎”看到了希望: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工作的青海小伙子王家鹏看到了“帮女郎”发出的信息,他表示愿意为家乡尽一份绵薄之力。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杨燕将一些现存资料以邮件形式发给了王家鹏。经过多方打听,王家鹏联系到了联合国世界自然基金会、panthera organization(雪豹保护公益组织)等大型的雪豹保护公益组织。同时美国雪豹生存计划组织的希尔博士也对西宁雪豹夭折事件表示关注,并对野生动物园提供的资料进行了详细回复。热心的青海小伙子王家鹏经常熬夜将这些资料翻译成中文再发回西宁。
与此同时,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湾工作的天津小伙子刘赫洋,也加入到了为雪豹寻找饲养繁育技术资料的行列中。由于刘赫洋几年前曾经在坦帕湾当地的动物园从事过助理饲养员的工作,所以他的寻找更为顺利一些。根据美国专家的推断,小雪豹的夭折主要是由于母豹带幼崽的经验不足,导致小雪豹过早食用生肉所致。
在长达一个多月的联系过程中,大洋彼岸的信息源源不断地涌向了西宁。在美国专家的指导下,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的兽医师和饲养员们信心倍增,他们积极准备对我国惟一的雪豹人工繁育基地来一次技术和规模上的整体提升。
“帮女郎”杨燕后来也成为了西宁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一员。她说,这件事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能够为自己的团队做出这样的努力感到自豪,因为,需要我们做的事情还很多很多……
帮患血癌女孩挽留美丽生命
今年5月,一则“帮血癌女孩留住美丽”的爱心呼吁在微信朋友圈里被广泛转载。“帮女郎”慧慧看到后,十分惊讶地转发了这条消息,她说:“这是一位我曾经帮助过的农村姑娘啊!”
2013年9月,栏目组接到了来自共青团湟源县委的特别求助。湟源县日月乡本炕村的女孩马静被确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7型”,治疗费用很高,急需社会各界的关爱。当慧慧赶到医院时,看到年仅11岁的马静因为化疗,而脱光了秀发,虽然带着厚厚的隔离口罩,但是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格外有神。
而与小马静有着同样命运的,还有她的湟源同乡、18岁女孩张馨妍。
张馨研家住湟源县寺寨乡西扎湾村,也因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住进了医院。无情的病魔给两位花季少女带来的不仅是病痛的折磨,还有内心的痛苦和焦虑。反复的住院出院,面对高额的医疗费用,家人的脸上愁云密布。
为了挽救两位花季少女的生命,“帮女郎”慧慧开始与湟源县有关部门联合行动,为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年轻生命寻求生的希望。
“帮女郎”与湟源县有关部门在及时发出捐助倡议书的同时,还为两位白血病少女精心准备了一场爱心义演,开始了一次“全县总动员”的爱心接力。据该县红十字会统计,这次活动共募集善款359225元。
共青团湟源县委的同志说,微薄的爱心汇集起来就是战胜病魔的强大力量,这是正能量在传递和延续……
“选秀”加入“帮女郎”
2013年7月6日,“我是‘帮女郎’——2013青海经视出镜记者选拔大赛”在西宁拉开帷幕。
晋级赛中,60位晋级选手以青海经视“民生调查员”的身份,就各自所关心的民生话题展开广泛的社会调查。随后,60份沉甸甸的民生调查报告纷至沓来,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和媒体之间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经过激烈角逐,脱颖而出的艳珍和小敏成功加入了“帮女郎”团队。说起自己第一次当“帮女郎”的经历,两个姑娘记忆犹新。
互助土族自治县蔡家堡乡的泉湾小学,是“帮女郎”小敏参与帮助的第一个学校。这里地处浅山地带,教学条件十分艰苦。学校师生常年饮用的是“窖水”,不少孩子的身体发育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了解到情况的“帮女郎”开始四处奔走,争取爱心人士为泉湾小学安装了大型的净水设备,解决了孩子们年年月月吃“窖水”的现状。
而小敏并没有停下奔忙的脚步。她知道,互助县山区还有很多常年吃“窖水”的学校。后来,“帮女郎”小敏带着爱心人士又一次来到了互助县蔡家堡中心学校,为中心学校近千名师生安装了大型的净水设备。到目前为止,爱心人士为互助县一些学校购置了大小净水设备8套,解决了1000多名师生的吃水问题。
很多时候,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对越来越多的求助和来访,“帮女郎”也曾感到力不从心,但她们明白,走过了几年的艰辛之路,记者的责任时刻告诫自己,要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因为她们知道,一个个感激的电话,一次次“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的“喜讯”,不是沾沾自喜的资本,而是鼓舞她们继续前行的召唤!今年3月,省委宣传部、省直属机关工委授予了“帮女郎”团队“青海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省直属机关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的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