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谋划三年攻坚——西宁市“缓堵保畅”工作再发力
9月23日18时,南绕城高速路西城大街互通主线桥全线贯通,标志着为缓解城区交通压力的西宁市城市道路“外环内网”建设提质加速。
三年计划投资537亿元、新增道路里程276.03公里,开启西宁交通史上的首次大规模道路建设,将使人均道路面积由现在的7.8平方米增至12.88平方米。
一
随着机动车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日益明显的交通拥堵问题,不仅影响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成了西宁融入新思路、走向国际范的“绊脚石”。缓解交通拥堵、方便市民出行,是建设宜居西宁、幸福西宁的必然要求,也是关注民生的题中之义。
“出行难、行车难、停车难”,百姓闹心、政府牵心。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省委书记骆惠宁到西宁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要求西宁市围绕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活之城、幸福之城的目标,对症下药,综合施策,以治理交通拥堵的实际成效惠及人民群众。省长郝鹏也多次指示西宁市充分利用南北高速环线、构建内网外环的交通新格局,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在年初缓堵保畅“百日行动”取得明显实效的基础上,进入8月份以来,随着“外环内网”路网体系建设等五项计划的实施,省城西宁缓堵保畅工作再度发力,一场系统谋划、三年攻坚的战役在全社会范围内打响。
“短期扭转、长远根治,一个行动、五项计划……”坚持顶层推进,注重标本兼治,以系统化的思维、综合性的措施,实施路网攻坚计划。从分流车辆、规划停车场、调整公交线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城市管网统一施工等方面,剑指交通拥堵这一城市顽疾。
今年以来,省政府常务会议先后两次专题研究,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副省长韩建华牵头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研究推进西宁市缓堵保畅工作。省政协四个调研组专题调研,“改善西宁市区交通拥堵状况”被确定为省政协年度双月协商座谈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回应百姓期待,是西宁的责任与使命。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王晓高度重视治堵问题,要求坚持把群众感受、群众评价作为首要标准,既坚持标本兼治,又要努力以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和空间。
加快建立以快速公共交通为骨架的公交都市创建;推进城市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探索多样化、因地制宜的静态交通建设;以及“城市慢行系统”、优化交通组织方式,强化重点车型、重点时间的管控,持续整治交通秩序等……
二
西宁市委市政府深知:选择直面难题、解决难题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西宁的堵,非一日而成。应对措施不能步步“防守”、单边作战。
如何缓堵?以哪里为缓堵切入口?路修到哪?车辆如何分流?怎样设置停车位?同时要避免越缓越堵?需要的是对城市交通环境的细致分析,需要的是对治理手段方法的统筹谋划、综合布局。
道路增长速度跑不赢高居全国前列的机动车增长速度,日均增长300辆、全市机动车保有量逾45万辆;城市中心区域集中了全市90%以上的高层建筑,集中了全省教育、医疗、养老、商业等优势资源,人口密度高达4万人/平方公里。
面对着山间河谷线形及单一中心城市“先天不足”的地理位置,面对着省会城市人口聚集带来的车辆高度聚集的现实问题,面对着西宁人均拥有车辆高于北京、天津的现状……缓堵保畅这道必须面对的世界性难题在西宁显得尤为窘迫。
强化交通基础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研究,成立以市长为指挥长、各区县和局办负责人为成员的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指挥部。设立三年攻坚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建立指挥部工作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缓堵保畅”工作。
全面制定《西宁市“缓堵保畅”三年攻坚行动计划》,一个攻坚行动携五个分策实施计划共同发力,对症下药、直捣病源。
在省交通厅的鼎力支持下,撤销并调整西宁周边15处高速收费站。抓住收费制式调整、预测分流市区20%以上车流量的窗口期,迅速启建西城大街高架连接线、同仁路朝阳立交匝道改扩建、西塔高速改线、宁互路西宁段拓宽改造等一批主次干路道路建设项目。
“城市道路外环内网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建成外环内网的中心城市半小时快速路体系。计划新增道路里程276.03公里,到2018年全市道路全长779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12.88平方米,达到小康社会交通发展标准。编制外环内网、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方案,不仅仅是对路网的优化,更是对未来城市布局和结构的一次有益调整。
以人为本,保障公交优先。既方便群众出行,又减轻道路行车压力,优先考虑中低收入群众,更加注重普通百姓的出行。近期,精心编制的《西宁市公交线网优化方案》正在广泛征求市民意见。
三
坚持“线路跟着需要走”,结合公交车辆购置、公交专用道施划、公交场站建设等计划的实施, “公交都市创建计划”正加紧布局。三年内,公交线路总数将由现在的73条增加至101条,计划至2017年形成一个主干线、支线、新开线路四通八达,微循环线路、园区线路、夜班线路、市内旅游观光线路互为补充的西宁公交线网。
引进最先进的智能化交通信息管理系统,彻底改变人工信号的落后方式。启动核心区63个路口信号灯控制系统更新、51个路口电子警察抓拍系统和12处交通诱导系统建设,道路隔离、交叉口交通组织、渠化、标志标线建设;以及交通指挥调度系统、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出行信息服务平台等,“智能交通信息计划”将进一步提高交叉口及路段的通行能力。
解决区域停车难,既是一项民生问题,也直接关系交通承载力。针对平均每6辆车拥有1个停车位,每38辆车争抢1个对外经营公共停车位的现状,真正意义上还全市道路空间为公共资源,铁腕治乱,让乱停放、乱收费、乱设卡现象无处遁形。全市公共临时停车场建设管理办法将于11月1日正式实施。
减少停车场出入口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干扰,推动停车场信息资源共享。“静态交通建设计划”将大胆探索停车制度改革,启动高标准、智能化公共停车场改造工程,增加停车场供给,收费纳入市级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
牢固树立“缓堵保畅”不仅是为有车一族服务,更是为广大市民营造安全、畅通交通环境的民本思想,在钢筋水泥、车流人流的城市中,力求倡导一种“慢生活”。
依据西宁独特的地形地貌和生态景观条件,计划建成主城区400公里绿道生态网络,并对新建道路执行自行车道配建要求。 “城市慢行系统计划”积极倡导市民绿色出行。今年计划完成北山美丽园、湟水河、南川河、北川河等区域150公里绿道建设。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一项项举措的背后,意味着西宁正在强力推进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的改革,城市规划、管理的资源重新分配,庞大资金投入、一揽子系统解决措施的背后是暖心的民生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