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研究不能滥用数学
【核心提示】经济研究中是否应该使用数学、应该使用多少数学的讨论由来已久,但焦点并不完全在数学本身。支持也好,反对也罢,实际上反映出人们对于经济学的性质、任务和方法的不同认识与理解。只要人们在这些方面存在着不同观点,关于数学在经济学中使用的讨论就不会停止。数学被大量地应用到经济研究中,不仅仅是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改变,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导致了经济学语言的转变。
经济研究中是否应该使用数学、应该使用多少数学的讨论由来已久,但焦点并不完全在数学本身。支持也好,反对也罢,实际上反映出人们对于经济学的性质、任务和方法的不同认识与理解。只要人们在这些方面存在着不同观点,关于数学在经济学中使用的讨论就不会停止。数学被大量地应用到经济研究中,不仅仅是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改变,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导致了经济学语言的转变。
说数学是经济学的一种工具和方法,恐怕没有人能够提出异议。具体而言,数学与历史分析、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一样,是为了使经济学理论趋于精确和完善,而对特定研究对象所采用的技术性方法。事实上,数学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语言形式,是一种由符号系统组成的语言。因此,数学的优点不仅在于其精确,还在于它的简洁、明了和高效。在演绎推理方面,数学符号也有极大的便利性。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讲,数学语言远比文字语言晦涩难懂,但对于那些痴迷于数理的人来说,数学则常常是一种优雅的符号语言。因此,抛开方法论不提,人们是否支持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使用,似乎也取决于他们对数学的偏好。虽然有些人对数学了解不多,但他们并不否认数学在经济学中的重要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恐怕没有人会反对在经济学中使用数学,毕竟经济学很大程度上要研究经济运行量以及这些量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数学具有很强的优势。既然不太会有人真正地反对在经济学中使用数学,那么人们反对或者说反感什么呢?其实,人们反对或反感的是经济学中过分地使用数学,滥用数学。数学本身没有什么过错,无论经济学使用还是不使用,它就在那里。
当前经济学分支越来越细化,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技术和方法层面,经济研究需要数学工具的支持。国内经济学研究已经很注重数理分析,注重计量研究。不过,现阶段更多的是在以问题为导向的基础上,模仿和借鉴国外经济研究的分析方法。即使人们努力寻求创新,多数也是在既定的研究问题上寻求技术与方法的创新。当然也不乏有人以发表为目的,主观上比拼技术,比拼方法,更有甚者不惜将简单问题复杂化,要么使用复杂的数学模型推理出一个简单的常识性结论,要么使用各种计量手段反复“拷打”数据,得出一些貌似精确但不符合实际的结果。一些人主观上并不想给他人留下“故弄玄虚”的骗子形象,但由于自身水平有限,无法真正地掌握和理解自己所使用的数学工具,导致明明已经过分地使用了数学,自己却浑然不知。
无论是主观意图,还是客观盲从,现代经济学中数理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数学水平的高低不能成为衡量经济学水平高低的标准,那种认为“经济学论文中数学运用得越高深,模型越复杂,越能体现出论文的高水平和高质量”的观点是不可取的。我们赞成在经济研究中运用数学,尤其是在那些与经济运行量密切相关的研究中,但是数学不是经济学唯一的研究方法。已故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做过测试,在经济理论的表述中,数学语言与文字语言基本上旗鼓相当,而在深层次的逻辑上二者是严格一致的。最典型的例子恐怕要数杰文斯和门格尔了。杰文斯的效用理论是数学应用于经济学最成功的典范之一,然而,门格尔没有大量使用图表和数学公式却也得出了相同的理论。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似乎没有必要过分纠结于经济学到底是应该使用数学,还是应该使用文字语言。相反,我们要关注的是不同情境下经济学语言的精练程度,换句话说,要关注经济学语言与经济学的节约和均衡原则之间的关系。经济学的语言应该首先遵循经济学的原则,在确保表意准确的前提下,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达到最有力的说服论证,并使其保持这一状态,进而达到均衡。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