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渐高原,春雷一响正当时

02.04.2015  14:29
核心提示:     高原极地,一派风光,水塔天成,源远流长,三江同根,与斯滥觞。浩渺东去,润泽八方,羽族炫翎,蹄类竞走,蓊郁苍茫。   ——摘自《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碑碑文》  时至今日,

  

  高原极地,一派风光,水塔天成,源远流长,三江同根,与斯滥觞。浩渺东去,润泽八方,羽族炫翎,蹄类竞走,蓊郁苍茫。

  ——摘自《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碑碑文

  时至今日,站在玉树市境内通天河灵秀恢宏的北岸,面对陡峭的山崖,汹涌的河水,不禁让人慨叹造化的神奇,但俯瞰诺日滩上林草葱茏的那片绿洲,更令人心生敬意,一时间竟不敢相信这是人力使然、泽被后世的一片福荫。

  青海给全国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就是保护和建设好生命之源独特的生态环境。

  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承担者,林业肩负着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态系统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弘扬生态文明的重要职责。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人的愿望。

  咬定青山不放松。为撑起江源的绿色屏障,我省提出了建设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柴达木盆地和东部黄土丘陵区“五大生态圈”,构建“一屏两带”(以三江源森林、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为屏障,以青海湖草原湿地生态带和祁连山地水源涵养带为骨架)生态安全格局,推动生态、民生、创新、文化、和谐“五大林业”的综合治理生态系统的理念。

  回望“十二五”以来,围绕生态体系、产业体系、保障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基础支撑五大体系建设,我省林业部门充分发挥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和恢复湿地系统、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维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的职能作用,先后组织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使我省林业进入了历史上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

  全省累计投入资金59.4亿元,完成营造林任务492.9万亩(人工造林225.6万亩、封山育林267.3万亩);

  完成村庄绿化600个,沙化土地治理面积368.9万亩;

  枸杞、核桃等经济林年产值达10.8亿元;

  完成全省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与价值评估等项目顺利开展。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青藏高原腹地的戈壁上,伫立着一个少雨、多风、干旱的城市,在这个栽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要难的城市,格尔木人硬是把这个生态脆弱的工业城市,改造成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大花园,这是许多人无法想象的,但也能让人们想到许多!

  就在去年,我省启动了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工程,实施草地保护和建设、水土保持、湿地保护等16个项目。完成了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封山育林88.8万亩、沙漠化防治41万亩;完成湟水河流域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建设项目营造林13.8万亩;落实中央财政湿地保护投资7850万元,全省17处重要湿地得到进一步保护;完成防沙治沙面积91.6万亩,在共和、贵南、都兰、海晏县和格尔木市建设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完成治沙造林1.33万亩。青海湖流域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全球环境基金(GEF)青海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外援项目顺利推进。

  一座座绿意盎然的山岭,一条条碧波荡漾的河流,一株株青翠欲滴的林木,一个个热火朝天的造林场面……放眼江源大地,这一切无不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全省林业发展正在实现着前所未有的跨越,林业建设成果为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坚持改革创新,不仅激发了青海林业的活力,更使高原林业实现了新突破。当前,我省102个国有林场、31个乡镇开展公益林、天然林保护补助资金与保护责任、保护效果挂钩试点。积极谋划推进国家公园体制创建工作,青海被纳入国家公园体制创建试点省份,并编制完成《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规划》。全力推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工作,完成了《青海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综合报告》《青海省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体系总体方案》等九大主报告的初稿。积极争取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试点建设项目,新建都兰县夏日哈、乌兰县卜浪沟、茫崖行委、贵南县木格滩4个封禁保护区。青海省已设立封禁保护区8个,总面积达894.3万亩。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湿地被纳入国家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范围,格尔木市、祁连县和门源回族自治县被列为国家湿地保护奖励试点。

  ——高位推动,凝聚合力成为做好林业工作最重要的保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解决具体问题。西宁、海东南北两山绿化工程全面提速,全省形成了党政重视,部门推动,社会参与的整体合力,有力保障了林业工作的扎实开展。

  ——创新驱动,激发活力成为做好林业工作最关键的手段。省林业厅编制上报了《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等38个可研报告,《青海省柴达木防沙治沙综合治理规划》等12项规划,增强了发展后劲,建立完善森林资源管护机制,通过开展绩效考核评比,考出了实绩,考出了干劲,考出了正能量,有效激发了林业发展活力。

  ——加强督导,组织有力成为做好林业工作最有效的举措。州、县都组织人力,深入造林一线,在起苗、运苗、栽植等环节通力协作,定岗定责,全程跟踪,严把种苗质量关、苗木栽植关、造林成活关,提升了管理水平。

  ——依法治林,统筹推进成为做好林业工作最根本的保障。我省在加快培育林业生态资源的同时,更加注重林业执法检查,依法及时有效查处、纠正了违法行为。结合全省生态环境大检查,对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区域进行了全面清查。在推进造林绿化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枸杞、沙棘、核桃、大果樱桃等生态经济林基地建设,为农牧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在加快推进林业工程建设的同时,全面落实“亮牌”制度,严把林业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审批关,注重实地核实,及时开展工程资金稽查,严格按照各类林业标准、规程操作,保证了林业工程质量。

  “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长”“生态价值与兴林富民的双丰收”——通过多年的努力,我省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青海林业科学发展的路子,开创了高原现代林业发展的新局面。

  省林业厅厅长党晓勇介绍,今后三年,我省林业部门将围绕生态体系、产业体系、保障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基础支撑五大体系建设,初步建立起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为主体的森林生态体系,力争到2017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8%以上,营造林面积达到120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6315.4万立方米,林业建设资金投入总量达到130亿元以上。

  眼下,春雷一响正当时,翘首江源大地——万木扶疏,政府和民众正把注意力“凝聚”到一起——山上林海涌浪,绿波卷潮,山下新绿又添,更加郁郁葱葱,共同根植着绿渐江源的阳春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