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样板”是表率是方向
绿色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首先,它注重的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其次,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强调发展方式的“绿色”。就是在发展中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习总书记在视察青海时十分殷切地提出了青海在部分领域走在前列的希望。西宁市委提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就是践行总书记愿望的最好体现,也是西宁市委勇于创新、甘于担当的务实之举。样板就是榜样,就是去做值得他人学习和借鉴的事情。所以,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就是要秉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生态建设为支撑来推动经济发展,在环境与资源承载能力许可的范围之内谋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之道。从创新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到产业选择,从社会各项事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节能减排到绿色消费,“绿色发展样板”都应该是表率,是方向。
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体制机制保驾护航绿色发展。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和建设等环节制定的有效环境经济政策,可行的绿色财政、税收、投资政策措施,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等等都可以促进生产和消费的绿色化。此外,相应的统计、跟踪和绿色评价机制,科学预测发展趋势,为更好地制定绿色发展相关政策提供有效支持。
绿色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在产业着力点上通过“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对于传统产业,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安全、能耗、水耗、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标准,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企业规模;依法关闭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的落后产能。同时依据地区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集聚发展,推动特色优势型、循环经济型、创新驱动型和园区带动型生态工业发展。此外,青藏高原超净区的环境、资源、生态优势为高原生态农牧业、旅游休闲、生物医药、健康养生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竞争优势。
绿色发展之道也需要“绿色发展规划”去引领。除了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产业着力点体现的绿色理念和内涵外,规划指标设计中要强化和增加绿色发展指标,缩小经济指标,增强节能减排、污染物治理和绿色生态空间(森林、草场、湿地、水面面积)等方面的内容。并依此形成有助于激励和促进绿色发展的政绩考核体系。这些指标的设计要体现“榜样”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要有一定的先进性。
绿色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更是一种发展理念,并且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将绿色观念融入行动当中。把节约文化、环境道德纳入社会运行的公序良俗,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活动的重要条件,自觉选择节约环保、低碳排放的消费模式。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每一家公司、每一个政府部门开始,身体力行,节能减排,推动绿色发展。
现在“绿色”已成为西宁发展的关键词。近两年来,西宁市通过严格产业准入标准,依法关停高污染企业,采取完善基础设施、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绿植建设等措施,西宁的道路桥梁更多了,大街小巷也拥有了公园般的园林景观。久居西宁的市民明显感觉到西宁的深秋、初冬也能随处见绿,绿景延续时间越来越长。在荣获“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后,今年,总面积达15870公顷的西宁环城国家生态公园(试点)获批建设。依托西宁南北山造林绿化成果的一批环城森林旅游精品项目将为市民提供具有高原森林景观特色的旅游休憩空间。
没有实现绿色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生态文明;没有实现绿色发展,就不可能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没有实现绿色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贯彻落实好习总书记视察青海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发展机制优化好,把绿色产业培育好,把基础设施改善好,把生态环境保护好,把民生福祉提升好,真正“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不断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成绩,让西宁“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