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筑就青海跨越基石——近期我省经济形势深读之一

08.06.2016  11:13

  眼下,正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湟鱼产卵季节。

  自去年中央电视台联合青海广播电视台对湟鱼洄游进行实景直播后,又到湟鱼洄游季,全省各大旅行社反映,省外报名来青海游玩的游客在大幅增加,呈现非常“红火”的趋势。

  生态好了,游客多了,旅游经营者忙了,显然,对生态环境最具“亲和力”的旅游业,正在成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这是全省上下对坚守绿色发展所带来巨大变化的高度认同。

  青海最富有的是生态资源。作为我国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青海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推进绿色供给、绿色生产,生态畜牧业、生态旅游、新能源等生态经济产业发展蹄疾步稳,“大美青海”的绿色发展之路已逐渐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生态地位决定保护为优先——青海唱响绿色发展主旋律

  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清冽甘甜的源头净水,润泽了半个中国,为全人类提供了不可估量的生态服务价值……

  保护好生态,既是政治责任,更是青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正因如此,绿色是青海经济发展的“底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更是坚定地践行生态保护优先战略,大力发展符合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对不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项目“拒之门外”,使得全省上下劲吹“绿色之风”。

  “这不是自缚手脚吗?”“招商不易,门槛那么高对青海有啥好处?”起初,不理解的声音此起彼落,但青海绿色发展的脚步却越走越坚定。

  有舍才有得,阵痛之后,迎来的是巨大的红利。

  回眸过去的“十二五”,从“傻大黑粗”到“高精新尖”,全省工业制造趋向轻盈灵动;从粗放向集约转变,全省生态畜牧业走向阳光之路;从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到“打生态牌”,生态环境日益成为发展新优势,唱响绿色发展主旋律,全省经济结构正不断变轻、转绿。

  天蓝了,水清了,地绿了,钱袋子也鼓起来了。从被动到主动,从自发到自觉,如今,青海各族人民阔步走上了绿色发展的征途。

  站在“十三五”新起点,省委、省政府更加坚定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契合省情紧扣实现“一个同步”、奋力建设“三区”、打造“一个高地”的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从历史纵深描绘了青海“十三五”各项事业所要达到的新高度。

  有了更为精准定位的青海,开始绘制一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宏伟发展蓝图。

  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治理。

  实施“碧水蓝天行动”、深入开展“家园美化行动”,继续建设一批美丽城镇,再建设300个高原美丽乡村。

  着力发展生态经济。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牧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文化产业,积极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种养、加工、商贸、光伏等产业……

  这是开创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号角,这是青海奔向绿色发展潮头的指南。

  在绿色发展旗帜引领下,青海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青海的发展路径更加科学,青海的发展机制更有活力,青海的发展动力源源不绝。

依托生态构筑绿色经济——加大绿色生产和供给

  一方面,青海的生态宝贵又脆弱;另一方面青海又面临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等问题。如何破题?

  省委、省政府态度坚决:生态保护优先,在绿色、低碳、循环的道路上,推动更高水平的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把青海推向了内陆开放的前沿。日益完善的青海铁路路网建设和航空口岸的开通,拉近了青海与外界的距离,实现青海旅游业升级。

  花海门源,祁连雪景。良好的自然禀赋,游客可在同一季节看到冰川、森林、花海、雪山、草原、戈壁等不同景观。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持续深入,使得青海生态旅游的吸引力愈来愈强。

  作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以氯的平衡为重点,已形成了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从单纯生产钾肥,转向综合利用,开发金属镁等精深加工产品,其效益有望增加8至10倍。

  格尔木“晒”出了一座“光伏城”,近4年产生的清洁电能相当于节约标准煤9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05万吨。

  更令人惊奇的是,曾经荒凉单调的共和塔拉滩,因为光伏电站,成为了绿树环绕、牧草茵茵的光伏城。

  用阳光作颜料,调水、借风,绿色能源“滚滚”而来,青海正在高原写下绿色诗篇。

  这是发展的绿色和底色。青海资源富集,目光瞄准循环经济,从绿色发展中挖掘红利,大力推进绿色生产和供给,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正在青海大地裂变出强大正能量。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青海循环经济和新兴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七成多,高新技术产业、轻工业和装备工业均可实现30%以上的增长率,过去长期倚重的资源类行业占比下降4个百分点。

围绕绿色构建全域参与体系——绿色发展成为全省共识

  阿尼玛卿雪山南麓的赛什塘铜矿是第三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也是全省乃至全国铜资源较为丰富的矿区。

  这个繁忙的厂区,从采矿、选矿,通过粗选、扫选、精选,再经过两次脱水,生产出含铜量达20%的铜金矿粉,每一步都离不开生态环保,其工业用水更是全部实现了内部循环。

  这是制度的约束,也是企业的自觉。如今,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构建全域参与绿色发展体系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

  从乱扔垃圾到垃圾不落地;从房前屋后脏乱差到整洁美观;从粗放型的生产生活方式到精细化方式的转变;从“你要保洁”到“我要保洁”……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卫生保洁已经变成了青海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从特色轻工业到特色畜牧业,再到生态旅游业;从努力建设国家重要的生态产品供给地、生态安全屏障和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到发展种养、加工、旅游等特色产业,建设生态旅游、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示范区……绿色为“底”,产业求“绿”,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省共识。

  一次次实践、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创新、一步步升华,青海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全省发展底色也绿意愈浓。

  今年4月,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启动。“十三五”刚开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利好”就接踵而至,折射出今后五年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厚植绿色发展新优势的决心和信心。(张海虎)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