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青海 气象添绿

04.09.2014  21:42
核心提示:  ——青海加强生态保护与气候变化适应气象服务    青海,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三江源头”,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

  ——青海加强生态保护与气候变化适应气象服务

    青海,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三江源头”,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近年来,青海省气象部门围绕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战略和“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规划,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工作,让美丽的青海绿意更浓。

  突出面向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气象服务

  近日,青海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青海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气象部门作为主要参与单位承担“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资产评估和服务价值核算研究”、“建立健全资源环境监测评估预警体系”两项专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举措的编制任务。此前,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的《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期工程规划》,再次将人工影响天气和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工作纳入为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中,青海气象部门开展的人工增雨工程在开发三江源地区空中水资源、增加地表径流、提高湖泊水位、扩大湿地面积和改善植被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以卫星遥感监测为主和以地面监测为辅的生态气象监测评估服务工作,为科学、合理评估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未来,在青海省的生态保护工作中,气象部门将继续积极发挥重要作用。”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所长李林说。

  近年来,青海省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气象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工作,积极寻求气象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切入点,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型人工增雨作业,全面加强生态要素、生态灾害和生态安全事件气象监测评估,深入开展高寒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等生态适应气候变化适用技术试验、示范,不断增强青海生态防灾减灾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在2012年建设完成的“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一期工程”中,气象部门承担完成了“三江源人工增雨工程”建设,推动生态气象综合监测体系日趋完善,人工增雨作业规模显著扩大,生态保护效果评估水平不断提高。三江源地区再次呈现出“水草丰美、草长莺飞”的美好景象。“三江源人工增雨工程”也因此于2012年7月荣获“国家优质投资项目奖”,成为青海省生态建设项目中首次获得国家级殊荣的工程项目。

  加强生态防灾减灾和适应气候变化气象服务

  作为我国生态演变的脆弱带和气候变化敏感区,加强生态气象灾害和生态安全事件的监测、评估业务,做好生态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是青海气象部门防灾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让生态适应日益显著的全球气候变化则是其面临的极具前瞻性和挑战性的课题。

  2010年7月,格尔木市温泉水库因冰雪融水出现重大汛情;2012年1月至3月,青南牧区持续积雪导致特大雪灾发生;2013年汛期,可可西里卓乃湖水患持续威胁青藏铁路安全运行……面对一系列不断发生而又影响重大的生态气象灾害和生态安全事件,青海省气象部门每次都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预案,第一时间赶赴生态灾害和生态安全事件发生现场,第一时间开展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和预报服务,第一时间将第一手决策材料报送省委、省政府。每一个“第一”凝聚了气象业务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换来了一次次生态灾害和生态安全事件防灾减灾的胜利,赢得了群众普遍赞誉的好口碑。

  此外,青海省气象部门探索并不断优化面向生态适应气候变化的气象服务工作,科学、动态评估三江源草地碳汇功能,为将生态保护纳入国际碳贸易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加强气候变化对草地、湿地、水资源影响评估,科学预评估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生态演变的可能趋势,提出生态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开展高寒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与重建技术等生态适应气候变化适用技术试验、示范,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建立高寒生态气象实验基地,开展高寒生态系统碳循环监测等试验,为探索生态演变和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相互反馈机制奠定科学基础。

  谋划面向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气象服务

  尽管已取得一些成果,但青海省气象人从未在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道路上止步。

  “今后,我们将不断加强生态气象服务,努力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青海省气象局局长谢双亭信心满满地说。

  根据规划,青海省气象部门将积极参与地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生态要素、生态灾害和生态安全事件监测评估预警指标体系,制定生态监测评估标准,争取生态气象灾害和生态安全事件气象预警发布权;充分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技术,加强对生态要素、生态气象灾害和生态安全事件的动态监测、定量评估和提前预警,提高生态防灾减灾的气象服务能力;开展生态功能区精细化区划和生态灾害风险评估,努力为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气象部门还将进一步加强生态型人工增雨作业,不断扩大增雨规模和效益,提高空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建立布局合理、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的高寒生态气象试验基地体系,开展高寒生态气象监测试验和适应气候变化适用技术试验,增强生态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开展青海国土气候容量和气候质量监测评估,推进面向城市规划与环境治理的气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