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校园枪击案凶手:杀人越多越能成为焦点

03.10.2015  16:57

10月的第一天,美国再次陷入了沉痛的悲伤。

枪击案!又是校园枪击案!

这一次,悲剧发生在俄勒冈州罗斯堡的乌姆普夸社区学院。当天上午,一名枪手闯入了学校,向教室里的师生们开火,造成至少10人死亡,7人受伤。在与警察的交火中,这名枪手当场身亡。不幸的是,这场惨剧中的死伤人数很有可能继续攀升,有报道称在事发学校附近,仍然有不少焦虑的家长还在等候生死未卜的孩子。

这里插播一个地理小常识,俄勒冈州位于美国西海岸,和岛妹所在的北加州接壤,同属于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管辖。获悉枪击事件后,岛妹第一时间联系了旧金山总领馆,得知目前尚未有任何中国学生伤亡的消息。中国家长可以暂时放心了。

俄勒冈州地理位置

在中国人的印象中,这个持枪合法的国家,每年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枪击案。伤亡少则数人,多则几十人。这个号称每个公民都有武力反抗政府的国度,枪支的广泛持有,早已成为社会毒瘤,号称保护自我,其实让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暴力的威胁中。

美国的枪击事件到底有多可怕?

推特上,一个估计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大叔发文说:“在澳大利亚,只要新闻报道的开头是‘发生了又一起枪击事件’,我们根本不用问是哪里,肯定是美国。

一家网站根据媒体的报道,罗列了2015年在美国境内发生的大规模枪击事件。数据显示,2015年截至9月29日,274天,294起大规模枪击案。赫芬顿邮报也列出日历表:仅仅是校园枪击案,全美今年已经发生了45起。

岛妹来美国才3个月又19天,就已经在媒体上目睹了多起让全世界震惊的血腥枪击案:6月,南卡罗来纳州一个黑人教堂遭枪击;7月,美国海军后备中心发生枪击案;8月,两名记者在弗吉尼亚州进行早间直播连线时遭枪杀;9月底,芝加哥发生了连续的枪支暴力;10月才第一天,俄勒冈州乌姆普夸社区学院又上了头条……

这哪是奥巴马说的“美国是全球唯一每隔数月就会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的发达国家。”这根本就是每天都有大规模枪击事件好吗?!

过程

先说回这次的俄勒冈州惨案。凶手是谁?有何动机?

外媒报道,凶手是一名26岁的男子,克里斯 哈珀 默瑟(Chris Harper Mercer),并非事发学院的学生。1日上午,他穿着防弹衣,带着3支手枪、1支步枪和大量弹药,走进了乌姆普夸社区学院。

此次枪击案的凶手为26岁的白人青年哈珀·默瑟

据18岁的女学生阿纳斯塔西娅 博伊兰(AnastasiaBoylan)回忆,默瑟走进教室,对正在上课的教授说:“为了今天的行动,我已经等了很多年”,他随后击毙了教授。惊恐的学生们全部趴在地上躲子弹。在换子弹的间隙,默瑟命令学生们站起来,并且询问他们是否是基督教徒。

默瑟说:“太好了,你是基督教徒,一秒钟之后你将会见到上帝。

然后,无情的射杀。

博伊兰后背受到枪伤,躺在地上“装死”,最终得已生还。

接到枪击案消息后,道格拉斯县的警员们赶到现场,与默瑟爆发了枪战。交火中,默瑟死亡。警方随后在至少两间教室里发现了死者和伤者。

乌姆普夸社区学院不是一家传统学院,和一般的大学不一样,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是成年人。2013-2014学年,该校有13600名学生,平均年龄是38岁。学校所在地罗斯堡只有约22000名居民,治安一直很好。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2年,这里没有报告过任何一起袭击、性侵犯、私藏武器等犯罪,甚至连抢劫都没有。唯一记录在案的犯罪是入室盗窃。

如此一片“安乐土”,居然发生了这么血腥的枪击事件,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当然,再也不会有人知道,26岁的默瑟为什么会策划如此残忍的行动。岛妹只能从他身边人支离破碎的评价,来帮助大家勾勒一个“无情枪手”的肖像:

他有点古怪,对事情很敏感”——戏剧课同学;

他常常独自一人在黑暗的阳台上坐着”——邻居甲;

每天穿同样的外套,一件白色T恤、军装裤、战斗靴,光头,深色眼镜,不善社交”——邻居乙;

他看似是一名愤青,内心充满仇恨”——邻居丙。

同样留下无限疑问的是在网络空间中的5篇博客文章,其中一篇是致敬韦斯特·弗拉纳根的——弗吉尼亚州枪击两名新闻记者的凶手。调查者发现,这些博文作者的电子邮件地址和默瑟有关。

8月31日,那条对弗拉纳根带着近乎变态的崇敬之情的博文写道:“我已经注意到了,这么多人独自默默地喜欢他。当他们洒一点点血时,全世界就会知道他们是谁。一天之内,他从默默无闻都家喻户晓,他的面孔从每一个屏幕上闪过,他的名字从这个星球上每个人的嘴里蹦出。似乎你杀的人越多,就越能成为众人的焦点。

表态

枪击事件发生后,全美陷入一片悲伤。俄勒冈州州长凯特 布朗当即下令,直到10月2日日落之前,俄勒冈州所有公共场所降半旗,以纪念在这次枪击事件中的受害者。

最崩溃的是奥巴马。在白宫网站上的视频中,他阴沉着脸,发表了任期内第15次与枪支暴力有关的声明。对,你们没有看错,是第15次!讲话讲了15次,下面人还没有落实自己的讲话精神,甚至连立个法都通不过,也难怪他把沮丧、悲痛、挫败全写在了脸上,甚至罕见地露出了“愤怒”的表情。

在超过12分钟的讲话中,他向遇难者表示了哀悼,再次呼吁通过严控枪支的立法,以避免枪击惨剧反复发生。他使用了“惯例”一词,来形容不断发生的枪击事件、枪击事件之后媒体的相似报道以及他本人多次呼吁“控枪”。奥巴马很无奈地说,希望在总统任期结束前不必再发表类似的讲话、不必再向枪击案受害者致哀,但多年的总统工作经验告诉他,现在没办法做出这样的许诺。总统做到这个份上也真是够郁闷的,“不能对枪支管控立法”注定要成为他总统生涯中top 1 的遗憾了。

再和岛妹一起来看看一个特殊群体在媒体或者社交媒体上的表态。

希拉里 克林顿:又一起令人沮丧的枪击案发生了。我们需要进行合理的枪支管控、拯救生命,我会尽一切努力去实现这一点。

杰布 布什:为乌姆普夸社区学院的遇难者、受害者以及在这起惨绝人寰的悲剧中受到伤害的家庭祈祷。

唐纳德 特朗普:向恐怖的罗斯堡、俄勒冈枪击案中的遇难者及其家属致以我最温暖的哀悼。

本 卡森:枪支管控并非解决问题的方案。问题是人们的心理。我们需要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捕捉预警信号,提前识别这些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

马丁 奥马利:发推特不能停止这样的悲剧,思念和祈祷也无法停止。只有真正的枪支改革可以停止几乎天天发生的大规模枪击事件。

伯尼 桑德斯:必须停止互相指责,马上开始制定好政策的艰难工作。

……

名字看上去很眼熟吧?没错,他们是美国2016年大选的候选人。正值美国大选期间,各候选人对枪击事件的表态,非常耐人寻味。

有哀悼的,有反思的;有明确呼吁控枪的,也有顾左右而言他的。岛妹提醒各位关注几个看点:

1.强硬的希拉里女士和奥巴马是站在同一条战线的,旗帜鲜明地呼吁枪支管控;

2.大嘴特朗普居然没有向任何人开炮!他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温情了?!

3.“总统世家”混出来的杰布 布什甚至根本都没有提到“”这个字眼;

4. 传奇医生卡森提出了舆论关注的另一个话题,“美国人的心理健康”;

5. 联邦参议员桑德斯不小心说了实话:在美国制定与枪支相关的好政策是“艰难的”。

各位,看明白了吗?在几乎天天发生枪击案的美国,在已经有这么多无辜生命丧失在枪口下的美国,关于枪支议题的舆论还是割裂的,意见还是有很大分歧的,严控枪支的法律还是怎么都通不过的。

甚至连总统谈一下这个话题,都会面临着各种质疑。奥巴马发表声明后不久,就有媒体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指责白宫把俄勒冈州的枪击事件“政治化”。质疑者们攻击说,白宫不仅没有向仍然在困境中的州政府提供联邦援助,反而还有闲心来呼吁枪支管控的立法,奥巴马真是懂得利用一切机会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奥巴马显然早有准备。在声明中,他就表示,一定会有人批评他把枪击案“政治化”,但现在这个问题应该被“政治化”,美国应该做出正确的政治选择,选民应该把枪支安全作为自己的当务之急,催促议员们也来表达这样的观点。

无解

俄勒冈州惨案,再一次挑动了美国人最脆弱的一根神经:枪支管控。

在美国,公民持枪是宪法修正案赋予的权利。美国有14万个合法枪支销售点,是麦当劳数量的10倍。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4.4%,但民有枪支数量占世界民有枪支数量的一半,美国平民持枪超过2.8亿支,几乎是人手一枪,数量还在持续上升。

枪在美国的确很普遍,甚至可以说是根植在美国的基因中、渗透在美国的血液中。从国内刚到美国,岛妹还是有点“谈枪色变”。但一个朋友告诉岛妹,美国人对于枪的概念和我们对于枪的概念很不一样,在美国买枪就和女人买包、男人买车一样普通寻常。甚至在有些地方,男孩成年的标志就是在生日那天收到父亲送的一把枪。真是匪夷所思吧,听上去就像是给儿子买了一个玩具。

当然,除了历史和文化因素外,持枪者背后的利益集团对决策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其中,最牛的一个组织叫全国步枪协会。据说,每年活动经费动辄上亿美元,组织严密,游说能力非常强,对国会都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协会官员甚至声称可以在三天之内向国会发出50万封信件。会员众多,手上握着选票,政客们哪敢轻易得罪这个协会,更别说轻易谈控枪了。

一项民意调查显示,2000年至2014年,认为持枪能使住所变得更安全的民意比例从35%上升到了63%。2014年,支持禁枪的民意比例是26%,远低于1959年的60%。

但此刻再看这些冰冷的数字,岛妹真是觉得讽刺。明明是本意要让人产生安全感的枪支,最终却带给美国社会最大的创伤。

枪击案——谴责枪击案——呼吁控枪——不了了之——再次发生枪击案——再次谴责——再次呼吁——再次不了了之。

美国怎么样才能走出枪击案的怪圈?

没有人能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