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院里猫腻多维权难度大
青海新闻网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更美的容貌成为现代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然而,很多人并不了解生活美容与医疗美容的区别,一些美容院趁机越界经营,非法开展医疗美容。
惊!仅一成医疗美容有资质
记者从西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了解到,我市80%的美容院都是以个体经营户的形式进行工商注册登记,注册的经营项目也只限于美容护肤的范围。但是,如果美容院要开设医疗美容等项目的话,需在工商部门注册以服务类未列明项目为名的工商注册登记许可证;除此之外,还需要专门的公司进行申请,申请方要有合法的医疗机构资质。据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从事医疗美容的医生,必须具有《医师执业证书》和《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证书》,二者缺一不可。
而通常情况下,普通美容院的硬件根本达不到手术的要求:例如,没有符合条件的无菌手术室,手术就在按摩床上进行;消毒设备也仅有消毒柜或者根本不消毒。而器械的重复使用,很可能会造成一些疾病的交叉感染。另一方面,任何手术都有一定禁忌症,需要事先检查了解才可以安全动手术,而这些步骤在一般的美容院里全部被忽略了。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我们的生活中,诸多美容院经营医疗美容项目,而真正有资质并按规定注册了工商登记的医疗美容院,在我市仅有一成。也就是说,我市只有少数几家美容机构可以“动刀”。
叹!生活美容店里猫腻多
●免费为诱饵实为强制消费
【消费案例】大学生小王是大四的学生,前不久,发现学校附近新开了一家美容院。由于是新开张,美容院打出免费护理的优惠吸引顾客。走进美容院,小王提出只做免费的护理后,就开始了美容护理。所谓免费护理就是只是卸妆、洗脸。但洗完脸后,要擦的爽肤水、乳液、隔离等就得收费。小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完了护理。得知其他化妆品要收费后,她不得不花200多元买了爽肤水、隔离以及其他化妆品。据小王介绍,她所买的化妆品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档化妆品,而且都是十几毫升的试用装,根本不值200多元。
●VIP卡成了空头支票
【消费案例】市民刘娜家住的小区附近新开了一家美容店,去年中旬,刘娜在美容师的介绍下,办了一张VIP卡,按照卡的优惠条件,消费者先行预付2000元,就可得到一张价值4000元的储值消费卡,可不限时间在该店所有的服务项目上进行消费,于是她就花2000元办了一张卡。开始,确实如商家所言方便又实惠,然而国庆过后,这家小店就再没正常开门营业。没过几天,这个美容店已人去楼空,而这时刘娜手中的储值消费卡上只刷掉了500多元钱。
●多数美容院越界经营
【记者走访】采访中,记者随机走进位于海湖新区的几家美院店内,发现很多美容院除了普遍的脸部按摩、全套皮肤护理、问题性皮肤分析中医饮食美容等外,还有刮痧、拔火罐等。与此同时,在美容项目中,还有文眉、丰胸、除眼袋、隆鼻、穿耳洞、除疤痕等,但经营此类项目的美容院却没有可经营医疗美容的执业许可证。当记者询问是否美容院可以“动刀”时,一名美容院老板表示,美容院做医疗美容手术已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
维权难度大消费者需谨慎
●辨清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
据了解,早在2006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第1号消费警示:国家规定普通生活类美容院不得开展整形美容项目。像漂唇、割双眼皮、绣眉、去眼袋这些美容项目都属于医疗美容,需要相应资质。然而,生活美容的项目仅限制一般的美容护肤方面,也就是说:如“动刀”就属于医疗美容。生活美容院在没有任何医疗美容资质的情况下,就不能“动刀”。所以,消费者在日常消费时,要时刻保持谨慎,认清生活美容与医疗美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消费场所。
●维权投诉需要全民参与
采访中,省工商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美容院由于店小流动性强,许多甚至根本就没有办理工商登记等有关手续,因此令管理机关在查处时无从下手。所以,消费者在美容院消费时,应该慎重地选择一些正规、大型的美容院。同时,在遭遇一些“美容陷阱”后,要及时进行举报,不能自认倒霉,助长不法分子的非法行为。
与此同时,据市消费者协会负责人介绍,针对美容院的办卡消费陷阱、越界经营、强迫消费等行为,消费者要理智选择,谨慎对待,认真衡量商家的信誉度和可靠度,不要轻信街边小店随意的承诺和优惠,令自己蒙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