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宁的平弦演奏
上世纪30年代左右,西宁有很多平弦演奏团,演奏平弦的艺人都是从各地来的业余爱好者,每当他们演唱时,周边的人便聚了上来,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85岁的杨恺先生说,他小时候附近就有不少平弦艺人,他总是喜欢跟小朋友去西宁城隍庙的厢亭处听这些人演奏。杨恺说:“来西宁城隍庙演奏的平弦艺人有十余人左右,有几位演奏技艺高超的老者每日必到。每天上午10点左右这些平弦艺人便拿上自己的乐器齐聚于城隍庙大殿前叫“厢亭”的平台上,开始演唱时,总惹得周边的人争相聚在厢亭附近欣赏。这些平弦艺人动听的演唱一方面是因为个个都是演唱能手,一方面也是由于手中的乐器好。平弦演奏需要的乐器主要有三弦、扬琴、笛子、二胡,艺人们的乐器都是自制的,有一位制作扬琴技术高超的手艺人叫殷寿安,他制作的扬琴选用松柏木,这种扬琴与现在的扬琴相比较小,一共11个档儿每个档儿有三根弦,音域有限但是音质很好,深受平弦艺人的喜爱。平弦演奏时还需要演唱者手持一个小瓷碟(又称‘月儿’)打节拍,这种瓷碟很有讲究,由于演奏时要求瓷碟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经老艺人们反复挑选,最终认定一种景德镇烧制的豆绿色的瓷碟音质最好,那时候交通闭塞能购得音质优美的‘月儿’非常不易。每逢庙会期间前来听平弦演奏的人就更多了,听众们有时还会带家中的食物、酒、茶等东西带来让艺人们在休息之时享用。这样的演奏每天下午4点就结束了,艺人们将各自的乐器放入厢亭便离开了。”
有时老西宁人在办一些红白事的时候也会邀请平弦艺人来家里演奏,每逢谁家办喜事时总会引来四面八方的听众前来欣赏。“红白事时平弦艺人会演唱三天,这三天由主家招待其吃住,每当婚礼中艺人们开始平弦演唱时,场面便安静了许多,人们都在专注地欣赏每一首曲子。这些曲子有《东吴招亲》《西湖相会》等,曲调悠扬动听往往能活跃婚礼的气氛。而西宁人在举办丧事时邀请平弦艺人演唱有个规矩,就是需在喜丧(家中老人高寿时去世)时才能邀请,一般演唱的曲子有《舍身崖》《劝世文》《八仙办寿》等。无论红事或白事主家在平弦演奏结束后总会给艺人们红包,之后还要让家里的晚辈前去老艺人们的家中提着烟、酒、茶、食物相谢。”杨恺说。
如今,西宁大街小巷的平弦演唱早已不存在了,但那动听的乐曲,仍能被一些老西宁人所记得,平弦演唱仍以另一种方式存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