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的故事给基层带来怎样的启示
11月28日,中宣部在央视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时代楷模”马善祥的先进事迹。今年58岁的马善祥,是重庆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办事处的首席调解员,群众都习惯叫他“老马”。
老马是个有故事的人。26年来,他爬坡上坎、走街串巷,调解了各类矛盾纠纷2000余起,这里面的家长里短、邻里纠葛、人间百态、矛盾冲突,都成了老马心里的故事。现在,老马得到“时代楷模”的荣誉,他自己的故事,也成为一个重庆经典,成为一个值得叙述的中国故事。
老马的故事,有真诚,有智慧,对调解基层群众矛盾,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产生极大的时代价值。
说起基层,不少人会有“基层真苦,基层真累,基层真难”的慨叹。问题是,做起基层工作来,干部不应该抱怨“真苦、真累、真难”,否则,以这种心态来为群众办事,结果肯定不乐观。对此,老马说,“对群众感情不真不深,做起来肯定难,用心用情去做就不难。”群众眼睛是雪亮的,一个干部对待群众是不是真诚的,一眼就能看得出。就像一个歌手在舞台上唱歌,如果不真诚,观众很容易就能听得出,看得清,感受得到。那样的话,就算声音吼得再高,姿势摆得再酷,也打动不了人。
老马的真诚,体现在平等地对待群众,将心比心,用心换心,同悲同喜。比如,他总是耐心倾听每一位来访群众,经常陪来访群众一起落泪,一起欢乐。来访者离开时,他都要送到楼下大门口。曾有一对再婚老两口和他们各自子女在继承房产问题上产生矛盾,老马调解时,既讲道理依法“断案”,又推心置腹,聊家庭,聊亲情,最后,这一大家子在调解协议上签了字,一起笑着离开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基层工作最需要的,也还是一颗对群众真诚的“心”。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干部与群众的“思想性隔膜”,让党心和民意产生共鸣。
调解基层群众的矛盾,不仅要真诚,还应该有智慧,讲办法。老马之所以能成为群众的“情绪调节师”和“明星和事佬”,就在于对基层的工作方式方法有创新,有突破。老马有148本、520多万字的工作笔记,那里面写的多是“方法论”。老马也设计出一套思路、语言、动作,都是用来为解决问题服务的。诸如“群众可以情绪化,干部不能情绪化”、“谦卑融入群众,解决问题要自信”之类的心得体会,既是态度,又是办法。作为“老马工作室”负责人,老马还带着一个从事基层调解工作和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团队,创造出“老马工作法”,形成“基层工作经”。
解决基层工作难题,就需要这种水滴石穿的精神,需要这种精雕细作的功夫,需要这种经验资源的共享,需要这种创新思维的突破。反观现在有的干部,在做基层工作的时候,有畏难情绪,有时还会把问题往外部推,给自己找理由,而没有意识到,基层群众之间的矛盾,本身就有着一个重要的缓冲地带,需要通过发挥情感和智慧的力量来进行调解。干部也只有真正沉下心,做到以情动人,不断创新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才能不辜负民意期待。
老马的故事启示我们,与基层群众打交道,不应该做“遥控器”,而应心贴着心,去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来缓释一些群众内心被压抑、待纾解的情绪。同时,还应该利用好日益丰富的时代资源,来真正提高自身对待群众的回应能力,切实解决好群众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干群关系不会出现“民意赤字”现象,才能避免社会心态的淤塞和板结,使基层这个微循环系统更加健康,更有活力。
老马是基层群众工作的楷模,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典型。现在,老马那些非常温暖人心的故事,就是应该向广大干部群众讲好的中国故事;老马那些很有启发意义的话语,就是在向全社会传递有价值的好声音。愿老马的故事能给基层带来更多有价值的启示。单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