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脱贫攻坚 走出大通模式

08.08.2017  18:03

聚焦攻坚战

“脱贫攻坚的形势下,精准扶贫哈要抓。第一书记带头的作用大,贫困户高兴者笑哈......”幸福的花儿唱起来,致富奔小康的兴头提起来,贫困群众的笑容多起来。

2016年,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圆满完成了33个贫困村退出、12575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在2016年全省脱贫攻坚绩效考核中名列第一。

2017年,大通县积极探索“产业带动、金融支撑、精准施策、整体提升”等脱贫攻坚路径,着力破除贫困村发展瓶颈制约,打出了一整套脱贫致富的“组合拳”,走出了一条聚能脱贫攻坚的“大通模式”。

“花海农庄”,印出乡村旅游新名片

蓝天下,白色、粉色、红色、蓝色的各色花悄然铺满了山坡;花海间,一座座观光小木屋、一条条木栈道中勾勒出一副迷人的花海农庄韵味;小村边,山花烂漫绽放,农人幸福微笑……

这幅大通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美景,不仅成为了今夏人人心向往之的最美的小乡村,也让这个曾经外村姑娘不愿嫁入的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乡村旅游的“淘金”路上,村民们将贫困的“帽子”远远地抛在了回忆中。

近年来,大通县抢抓国家大力开发乡村旅游的历史机遇,以培育乡村主导产业、提高群众收入为目标,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花海产业,不断加大政策落实和资金投入力度,动员引导农村群众,立足本地区自然、人文、区位禀赋,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

边麻沟村乡村旅游业的成功,为本村和周边地区贫困群众在自家门前致富带来了“新天地”,为全县各贫困村出主意、谋发展树立了标杆,成为了大通县“靠山吃山”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典型战例。同时先后带动了塔尔、景阳、黄家寨、东峡等乡镇开发乡村旅游的积极性,打出了大通县“花开富贵”式的乡村旅游致富牌。

产业发展,织出山沟致富七彩袖

将军沟的土鸡、雪里河的药材、上宽的黑金刚土豆、八里的千亩油菜、藏龙庄的万亩燕麦、宝库的云杉……在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发展产业脱贫的大背景下,大通县看准优势,盯紧市场,鼓励动员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发展特色致富产业,老爷山前正卷起了一股依托产业发展脱贫致富的热潮。

产业是发展的基础,是脱贫的主要依托,选准扶贫产业,成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一带两线”带起新干线。多林镇以党建为引领,依托本地优势,探索出“一带两线”的脱贫发展路,特别是下宽村黑金刚土豆种植和藏龙庄高寒燕麦种植,带来了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又一春;上宽村与大通恒顺金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引进富含锡和花青素的黑金刚土豆优良品系,通过流转土地种植黑金刚土豆,带动贫困群众实现人均务工增收1500元左右。

林下经济谱写致富曲。向化藏族乡将军沟村,充分利用周边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林下土鸡养殖,2016年全村养殖规模达到1.7万羽,当年实现土鸡产品销售收入40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谱写了“全民总动员”攻坚贫困的致富曲。

中藏药材治愈穷苦症。青林乡雪里河村动员当地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由当地企业负责免费向贫困群众提供当归苗和种植技术,并建立药材保护价回收解决销路的利益链接机制,2016年发展当归、冬花、板蓝根种植100公顷,实现年户均增收5000元的良好收益,“企业+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以往大通县大部分贫困户娶不上媳妇、住不上楼房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地区各类有潜质的产业都有了发展的机遇,贫困群众抡圆膀子发展产业的意识和激情高涨,各类产业发展势头正旺,北川大地上正在上演一部踊跃发展产业脱贫的史诗剧。”大通县扶贫办负责人坦言。

金融扶贫,贴息减压融合促发展

金融扶贫作为破解贫困群众产业性发展启动资金筹集难的重要手段,成为了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脱贫的“金钥匙”,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肯定。

贫困群众主动申请金融扶贫贷款的积极性逐年高涨,金融扶贫贷款规模从2014年的6180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33007.5万元,2016年带动5675户19734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通过金融扶贫借款发展了特色种、养业,有效助推了全县脱贫攻坚步伐。

全县金融扶贫工作按照“3原则、3目标”的发展思路,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银行网点“双基联动”的推进模式,围绕“六个精准”要求,在探索中不断健全完善制度,解决了“穷人”贷款难、贷款贵的的实际问题,走出了“依托金融撬动推动产业发展”的金融助推精准扶贫之路。

“本着产融结合的原则,以提高金融扶贫广度和精度,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为目标,围绕中藏药材种植、饲草料种植和牦牛养殖、藏系羊养殖、土鸡养殖及农用运输等产业。”大通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田广林介绍。

金融扶贫,减轻了贫困户贷款贵的压力,开阔了农村新型、微型产业兴起的路径,加快了产业发展脱贫进程。2017年一季度发放金融扶贫贷款451笔5358.03万元,贷款额度较上年同期增长14.5%,其中贫困户贷款1229.03万元,主要用于特色产业发展。

多年来,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发展,大通县金融扶贫政策体系已基本成熟,贫困户通过贷款发展各类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涨,特别是饲草资源丰富的青林、多林、逊让、宝库等地牦牛养殖、藏系羊养殖等特色养殖产业不断壮大。

林业资源丰富的向化等地贫困户土鸡养殖浪头正涛,耕地资源丰富的朔北、青林等地以当归、冬花为主的中藏药材种植势头正旺。如今,大通县在金融助推精准扶贫的路上走得越来越稳了。(孙海玲 贺盈东)

脱贫脚步

背靠大山,脱贫有路

深居幽僻、远离县城,背靠大山,靠天吃饭……坐落在距离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城30多公里远的向化藏族乡将军沟村若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似乎没有太多的优势。然而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时间里,将军沟村巧借优势,因地制宜,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成功摘下了贫困村的帽子。

夏日,一场小雨过后,山里的气温明显降了几度。环绕着将军沟村的这座大山愈发清秀,一望无尽的绿意透着勃勃生机。“我们村就是靠着这座山致富的,今后还要靠着这巩固脱贫成果呢。”第一书记刘建新指着眼前这座绿意盎然的大山告诉记者。

几年前,背靠大山的将军沟村收成少、农民收入水平低的“贫瘠土地”,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全村的绝大部分劳动力常年在外打工挣钱,村里就剩下老人、妇女和孩子。因为贫困,村里好几年都没有新娶进门的媳妇。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年来,将军沟村借用山上蓬勃生长的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等富民产业,在项目和特色上做足文章。先后发展林下特色种植养殖,依托地缘辽阔、林业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实施了高标准造林项目,林下养殖土鸡等这些项目给全村带来了极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山上林木葱茏,山下土鸡欢唱。摘下贫困帽的将军沟村更有信心、更有斗志。

“如今,我们村村民收入呈现多元化。有林下养殖、林下种植,还有一部分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妇女老人还能在种植区务工,施肥、锄草、采挖都需要大量劳动力。”第一书记刘建新说。

走在乡村道路上,农田一侧正在实施土地整理开发项目。据刘建新介绍,该项目是发挥国土资源厅行业扶贫优势,投入资金实施的项目,项目主要包括修建田间道路和生产道路,平整地块,浆砌石等。项目的实施可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将军沟村的生产生活环境。

为了巩固好脱贫成果,驻村工作队把每一次“家门口就业”的机会都会优先留给贫困户。“每家选一名务工人员,人选方面更加侧重贫困户,男的每天100元,女的每天80元,这样既能巩固好脱贫成果,还能激发劳动群众的内生动力。”刘建新说。

一年前,年过六旬的康海熬老汉还是村里的贫困户,平时他在山里做护林员,自从该项目开工后他就来这里干活,还有村里免费发放的鸡苗,收入来源多了,他们家自然就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村里来了好干部,我们的日子有奔头咯。”康老汉的身体还硬朗,他说,现在日子越来越好,要活上一百岁,好好享受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孙海玲)

第一书记心语

扶贫日志

时间:2017年7月10日星期一

地点:大通县向化乡将军沟村村委会

记录人:路睿

又是阴雨蒙蒙的一天,因为迎接检查和入户宣传工作需要,我再次来到贫困户康海元大爷家。早晨九点多,老爷子刚吃过早饭,看起来精神矍铄。我特意过去看老人家早晨吃的什么,他说是城里“亲戚”送来的麦片和点心,我放心地坐下和老人继续攀谈。

“亲戚”二字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康大爷口中说的亲戚,并非真的是他血缘亲戚,而是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省国土资源厅响应全国政策号召,派出机关干部与连点村贫困户进行结对认亲时,认的亲戚。所以大爷经常自豪的说他们是自己城里的亲戚。

康海元家,是我们驻村以来,通过精准识别确定的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当时老两口都已过80岁,身边无儿无女,住在一个老式破旧砖土搭建的旧房子里。家中基本没有什么值钱的物件,我唯一能看到的是一台十几英寸老式黑白电视机。大爷身体还算健康,大娘身体不好,常年的劳累积攒下肺心病、腰肌劳损等慢性病,行动都要靠一根拐杖支撑。鉴于这样的事实,我们将他们家上报为缺劳力、因病致贫的低保贫困户,由政府每月补助一定的低保金为生。

没错,第一件事就是修房子。起初康大爷不愿意盖,一是考虑到支付不起费用,二是觉得自己这么大年纪了没有必要再折腾。为此我们多次入户做工作,告诉他贫困户危旧房改造有4.5万元的补助足够了,盖房、搬家由村委协调。几次动员大爷终于同意了,2016年5月,新家落成,他们激动万分,说没想到晚年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子。但我听了这些心里反而有些难过......

在这里不得不感谢下康海元大爷家城里的“亲戚”——省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局刘岩局长等领导。自2015年年底确定结对帮扶关系后,多次走访入户并送来慰问品。老人新房落成时,他们专门送来一台大彩电贺房。为解决后续发展问题,他们还为老人送去一套炊具,并制作广告横幅租借炊具,想借助乡村的旅游帮助老人家发展。

2016年年底,大娘因病去世,大爷的赡养问题成了我们最担心的事。得知大娘去世后,结对“亲戚”多次与村委和我们协商解决办法。现在他们每次到大爷家慰问,除了送来慰问品,还带着新鲜肉菜,特意在大爷家下厨,为大爷做顿饭,在吃饭拉家常中了解最近的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

最近,我们收到通知,上级部门要入村检查指导工作,要求我们做好贫困户家的思想宣传工作。因为大爷不识字,有时普通话也听不太懂,我有点担心,就特意过来再跟大爷交代下,这就是日记开头说的我来大爷家的原因。说明来意后,大爷说:“细的那些政策和数字我记不住,但问我城里亲戚是谁,你们来了以后怎么帮的我,我心里每笔账都有数。这些你们帮过我的,我肯定不会忘,也不能忘,人要有良心,你放心去吧”。听完我没再多说,起身离开,心里却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省国土资源厅派驻大通县将军沟村驻村干部 记者 孙海玲整理)

政策桥

1、脱贫攻坚“两好”的工作要求是什么?

答:就是省委书记王国生提出的“下好精准发力这盘棋,走出可持续发展这条路,带出基层党组织这支先锋队,上好融入群众这堂人生课”的要求。

2.如何确保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如期实现?

答:省长王建军指出,确保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如期实现,最关键的还是要突出问题导向,列出问题清单,挂图作战,特别是对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难点瓶颈、进度安排等,都要抓深抓细抓实。还要经常想一想,抓工作的路子把准了没有,抓工作的方子开对了没有,抓工作的举措定实了没有,抓工作的典型树立了没有。还有个方法问题,既要苦干实干,又要能干会干。所谓能干会干,就是要对标中央和省里制定的考核标准来干。

3.脱贫攻坚“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是什么?

答:省长王建军指出,要一手抓重点抓典型,一手抓难点抓薄弱,两端发力带动中间。

4.如何持续才能精准发力?

答:省长王建军指出,要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条主线,打好“精准”主动仗,下好“精准”先手棋。一是政策落实要精准,二是扶贫重点要精准,三是工作机制要精准。 (孙海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