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担当 能落地 见效益 青海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人民日报西宁12月6日电(记者何聪、张志锋、王梅、王锦涛) “玉树玉树,树贵如玉。”当年的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旧址,如今是郁郁葱葱的苗圃。这里1200亩地原本规划为产业园区,在生态保护优先理念的推动下,最终“变”成林木良种繁育实验基地。“呵护三江源头,守护中华水塔,我们义不容辞。”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吴德军在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青海新增造林180多万亩。
地处三江源头的青海在全国生态地位特殊,责任特殊。“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的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等要求,这是当前重要任务,也是我们的长远追求。”青海省委、省政府深感责任重大。
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最重要的是用制度护航。青海相继出台青海省党政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方案、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创建生态文明先行区等40多个生态方面的意见办法,取消三江源地区州县GDP考核指标,增加生态经济林等9项体现绿色发展的指标,做实做细生态保护考核目标,以考核指挥棒引领生态保护工作。
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需要让生态优先理念牢牢扎进每个农牧民心里。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下贡麻乡索合青牧委会,因过度放牧等原因,17万亩草场有4万亩退化成黑土滩,大风一起,黑土扑面。“保护草原是我们每一个牧民的责任!”牧民索桑说。他与127户牧民自发成立饲草种植合作社,已在8000多亩黑土滩上播撒了草籽。青海从过度放牧治理起,草原禁牧2.45亿亩、草畜平衡2.29亿亩,核减超载牲畜570多万只羊单位,为76万多户农牧民发放了草原生态保护奖补资金,让10万牧民像索桑一样,转身从事草原的保护与治理。
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统筹保护与发展、治理与致富。让草山草场减负的同时,青海藏区各县坚持生态立县,走发展生态畜牧业之路,促牧民增收。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在禁牧16万多亩草场、减畜31.6万个羊单位的同时,发展以舍饲圈养为主的生态畜牧业,打造成“高原牦牛繁育基地”,带动全县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3.69万人下降到5000多人,成为全省牧区走出贫困的第一县。
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需要舍得弃、敢于投,立足长远。柴达木有世界最大的镁工业基地,过去盐湖工业主要生产钾肥,含氯化镁等成分的老卤水直接排放,人称“镁害”。新建设的金属镁一体化项目瞄准废物再利用,高标准高起点。“甲醇、纯碱、金属镁等装置已经开始试运行,以金属镁为核心,以钠利用为副线,构筑了较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青海盐湖工业公司总裁谢康民介绍。如今,盐湖开发通过“绿色开采、分级提取、综合利用”,走上“抓住镁、发展锂、走出钾、整合碱、优化氯”的循环经济之路,钾资源利用率由27%提升至74%,实现绿色发展。
有担当、能落地,正带来生态环境见好转、见效益。随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建设、环青海湖地区与柴达木生态保护与环境综合治理等数以千计的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的实施,一片片荒漠化土地披上绿茵,一个个曾经干涸的湖泊碧波再现……最新的卫星遥感显示:三江源地区实施生态保护以来,水资源总量增加84亿立方米,草原植被平均增加11.6%,产草量提高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