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舂麦仁漫“花儿”
农历十二月为“腊月”,“腊”是岁终的祭名。汉应劭《风俗通义》谓“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不论打猎以祭祖,还是新旧交替祀神灵,皆要祭祀,故腊月是“祭祀之月”,它是一年之岁尾。此时河湟地区正值寒冬。严冬不窝冬,腊月不邋遢,是老西宁人的一大特点。
为了吃好腊八粥,河湟两岸庄户人家从腊月头起,早早就在厚厚的河面坚冰上,抢占坚冰高地,再抽空凿下一个个光滑溜圆尺许深的冰窝窝,它们就是专门用来舂麦仁的“冰窝窝”。舂麦仁的场景,很有生气,充满动感,把一个寒冬腊月闹得生机勃勃。
白茫茫的河面上,大姑娘们穿红戴绿,打逗嬉闹;尕媳妇们高高抬起舂杵子,使劲舂着麦仁儿,哼着曲儿。这时候的河谷里是女人的天下,到处是她们清脆的嬉笑声,此起彼伏的欢歌声,一片欢腾。舂麦仁时,头一天先要精选麦子、青稞,用筛子和簸箕滤掉秕粮食,留下长得蹩绽的“绽颗儿”。拿到冰面上的粮食,颗颗饱满,粒粒圆浑,将它们一点点按需要倒入提前凿好的“冰窝窝”里。再拿上洗干净的舂杵子,这是木杵或石杵,石杵是秋天用来夯打土墙的用具,用它捣舂,力度大见效快。妇女们上下左右地用力夯舂麦粒,直到把包裹在麦粒上的外皮,即麸皮舂掉。舂掉麸皮的麦粒,闪着柔柔的亮光,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分外靓丽。
届时,宽长而弯弯曲曲的河面上,有节奏的舂杵声,银铃似的欢闹声,欢快的“花儿”声交织成一片,给寒冷的腊月头赋予别样情趣。因为此时和农家的六月天一样,是女人们偷得暂时解放的良机。憋在心里的歌儿,终于有了绽放的机会。此时如果男人们贸然去帮忙,就会猝不及防地掉进女性漩涡,大胆的女人会捏着嗓子,轻声漫出一声声“花儿”:
腊月里到了者舂麦仁,冰窝儿,深深儿刨镢俩钻下;
你许的日子我没消停,心上人,端端儿冰滩上站下。
冰滩上的牡丹不长久,你和我,毛线上吊着的斧头;
天大的胆子嘛你没有,小阿哥,冰滩上当一回连手。
随着一串串的欢声笑语,一窝窝的小麦也蜕光了麸皮,乳白色的麦仁儿在琼玉似的冰窝里晶晶闪光,犹如一窝窝珍珠。人们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打道回府了。冰河道又恢复了宁静。
以麦仁儿熬腊八粥,一般要在腊月初七夜就开始熬。若配上红的蕨麻,粉的肉片,绿的葱末,香的佐料,则香气四溢。腊八这天,人们围坐在热乎乎的火炕上,吃着黏糊的麦仁饭,抿上香喷喷的酩馏酒,还有的人家或品着野味儿,或啃着手抓羊肉,城乡炊烟袅袅,鸡鸣犬吠,洋溢着别样的喜悦。此外,腊八还有献腊八冰、吃腊八搅团的习俗,照样是喜气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