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花事两相映——第二届西宁牡丹诗会小记
五月的青海,百花争艳。这是青藏高原最富青春色彩的季节,也是古城西宁诗意涌动的时刻。17日上午,醉人的霏霏细雨中,一年一度的“西宁牡丹诗会”在省城文化公园如期举行。
这是一场来自诗歌的约会,更是一场文化的大餐与精神的盛宴。带着高原寒意的雨点抑制不住诗人们的万丈豪情,相反,倒为诗会增添了些许浪漫与柔情。
紫的丁香、黄的连翘……雨中的文化公园到处飘散着花的清香,到处闪动着花的倩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是那雍容、娇艳的牡丹。来自各行各业的四十多位诗人、歌唱家就这样汇聚在牡丹花旁,于满园花香中浅吟低唱,共叙诗情,用他们的诗作和歌声为五月的高原增光添彩。
诗人郭建强以激情澎湃的《河源渡》朗诵拉开了诗会的帷幕:“一瞬/千壑崩崖,万物花开/大地开始朗诵你的行迹,这是一种倒读/从东到西,那入海口一寸寸钳合/一尺尺抬高,直奔高原,直入雪山/……”
怀着尊崇与敬畏之心,诗人马非深情地礼赞了青海湖,带着听众一起伫听青海湖的宁静与喧哗:“青海湖是大海的父亲/我们的父亲/老了之后也是如此/……” 80后诗人曹谁用一首《桃花谣》表达了对故乡的缱绻与怀念:“我在秋天思念春天,是因为桃花/我在远方思念故乡,是因为桃花/我在无桃花的地方思念桃花,是因为你们/……”
随后,牛学军、马海轶、赤桑华等二十多位诗人各自用其母语朗诵了他们的代表性诗作《生命如歌》《河流》《冬天的翅膀》等,诗人龙仁青、阿朝阳等还即兴演唱了富有特色的民歌民谣。
牡丹,寄托着艺术家的情怀和梦想,引发了他们的诗情和歌声。歌唱家董福元的一曲浑厚大气的《牡丹之歌》,让现场观众如痴如醉。歌手王克秀委婉动听的一支花儿,更是引来掌声一片。
女诗人赵秋玲在她的新作《迷幻心门的澜沧江之源》中这样抒发她面对江源时的无限感慨:“苍茫的雪山像一面镜子/屏住呼吸转身回望,比雪还寂静/这摄骨的寂静让我重新看见自己/生命一场盛大的迎接/它震慑,它洞穿//看着眼前的山河草地/我必须果断转身,亲密又孤独的河源之行/把伤痛和力量注入生命/与日夜交替的光阴永存心头/……”
诗人清香作为残疾人,坐在轮椅上为大家送上了她的诗作《中国梦,我的梦》,那铿锵有力的朗诵,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强大和坚毅:“曾经,我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关闭了自己的心扉/也封闭了通往外界的路径/我流着泪/对着黑夜一个人喊痛/……突然,一个梦/乘着新时代的快艇/驶入我封闭已久的心扉/这个梦/是春天的一粒种子/是烈日下的一处树阴/是冬日里的一缕暖阳/是我将要窒息时的呼吸机/是我飞翔的翅膀/……”
诗歌是洗涤思想的清泉,诗歌是抚慰灵魂的琴弦。
草木葳蕤的公园里,汉、藏、蒙三种语言不时交替穿插。和着细雨,和着花香,诗歌在青翠的绿草、怒放的牡丹的氤氲中更加动人,文化公园也因为诗会充分展示了牡丹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诗意盎然。
由主持人张军令朗诵的著名诗人昌耀的诗作《堂吉诃德军团还在前进》将整个朗诵会推向高潮,诗歌所表达的热烈感情和丰富想象让现场观众久久沉浸在回味和遐想之中……
由省委宣传部、省作协、城西区委、城西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本次诗会,以“诗咏中国梦,花开盛世情”为主题,分为“青春摇滚”、“乡村民谣”、“原野牧歌”、“中国交响”等四个乐章。尽管朗诵的诗作内容各不相同,尽管诗人们有着不同的民族和文化背景,但他们,分明都怀着同样一颗诗心而来,为着同样一个梦想而来。诗歌,寄寓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期冀与憧憬,诗歌,是他们情怀和梦想的粲然绽放!
诗会在藏族诗人热巴深情款款的《思念》歌声中落下帷幕。
五月的文化公园,就这样充溢着诗意的芬芳……
五月的西宁,就这样让浪漫和梦想四处飞扬……
五月的高原,就这样,让牡丹与诗歌激情交汇、相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