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青海 精彩故事 藏区新貌:兴海步行街上的藏族老板们
兴海县城子科滩镇新建的商业步行街上,牧民龙藏尖措经营的一间摆满银制品的铺面虽然不大,生意却格外红火。来自子科滩镇直亥买村的旦巴达杰是这家店的老顾客,这次是专门来取之前订做的7件工艺品。
18年前,一心想“看看草原外的世界”的龙藏尖措带着祖传的手艺从唐乃亥乡沙那村来到县城,拿着卖了自家12个牛犊筹到的2500元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去年,尖措藏文化银饰艺术有限公司一年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200万元。今年夏天,在政府的扶持政策下,龙藏尖措将自己原来开在桑当路的店也搬到了这条街上。
在这条步行街的100多个商户中,出身于地地道道的牧民家庭的藏族小老板真是不少。
离龙藏尖措的店铺不远,便是索南项秀的藏绣店。和从小就想走出草原的龙藏尖措不同,2006年,家乡曲什安镇莫多村易地搬迁的扶贫政策让这个牧区汉子放下了牧鞭,来到县城做起了生意。“政府专门组织人员对我们进行了培训,让我们学习创业。我就想着把富有民族特色的藏绣做出来,让更多人了解咱们青海,咱们兴海!”
近年来,党和政府在广大藏区实施的游牧民定居、生态移民等工程让藏族牧民搬得出、稳得住、致了富,而牧区传统的养殖、种植业发展也随着政策的“春风”焕发出新意。兴海县一区多园销售点也是步行街上的一家店铺,它的背后是子科滩镇泉曲村拉吉亥社的兴海腾翔畜牧业养殖种植农民合作社。2011年,扎西带头和村里的6户人家成立了这个合作社,经过几年发展,这个当初只有30多头牛的合作社,在2014年到2015年5月,育肥贩运特色藏牦牛386头,利润42万元,84名社员人均红利5000元。“合作社发展到现在,县上没少帮助我们,资金扶持、发展建议、综合开发扶持项目,离开了这些,我们就没有今天的成绩!”扎西高兴地说。而在步行街上,像这样的店铺,不是少数。
刚满19岁的索太加和20岁的更太多杰是地地道道的兴海人,今年6月,他们也成为了这条步行街上100多个老板中的一员。别看年龄不大,但很多商铺的老板都对这两个年轻人称赞有加,原来整条街上大部分商铺的门面设计都出自他们之手。“我们在学校就是学的计算机专业,明年就毕业了。现在想趁着实习期赶紧锻炼一下自己!”索太加笑着告诉记者。对于这两个已经走出家乡的年轻人而言,回乡创业可不是他们一时的冲动。“最近几年,我们草原的变化特别大。看到自己的家乡有这么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就想,为什么不在家门口打拼出一番事业?”接下来,这两个充满激情的藏族小伙子打算在拿到政府的创业扶持资金后,将自己的电子数码影像工作室打造成步行街上最好的摄影工作室。
采访结束时天色已晚,在夕阳的余晖里,整条格萨尔商业街上一间间具有民族特色商铺显得更有韵味,几个关门下班了的藏族老板们,说着笑着,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