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8藏毯展:草原帐篷生活“搬进”体验馆
6月3日,走进青海国际会展中心C馆,不少游客围着果洛藏族自治州白帐篷前擀毡的藏族妇女,对她擀毡的样子好奇不已。果洛州不仅搭建了一座白帐篷,更在其中重现了藏族群众的日常生活。这样近距离感受藏族群众生活的场景引来了无数游客围观。
从牛毛到粗线再到粗布的变化,擀毡、织布是市民游客不熟悉的工序,但却是藏族妇女的日常生活劳动。最后织出的黑布一片片搭成了帐篷,帐篷内也展示了藏族群众的日常起居生活,打酥油、煮熬茶。“你去草原上看到的帐篷也是这个样子的,我们不仅把帐篷搬到了这里,也把帐篷里的生活搬来了这里。”果洛州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马文成介绍。现场,还有不少家长带着小朋友与在体验区前的牦牛标本合影,“这项体验活动让人特别长见识,别说小孩子不知道怎么擀毡,我都不太知道。”前来观展的李先生说。
有毛线编织而成的碗,手工毯,班玛黑陶茶具,藏茶,酸奶……琳琅满目的小玩意儿摆满了体验区两侧,不时有游客过来咨询价格。据介绍,这些产品都产自果洛参展的14家本地企业。这14家企业售卖的衍生商品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果洛的艺术文化,让游客进一步领略了果洛独特的文化魅力。(陈 晨)
相关新闻:
新疆地毯抢抓藏毯展会商机
“收据上帮我把地毯的图案、颜色、道数写清楚些,收货的时候我要仔细检查的。”在2018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新疆展区,顾客再三叮嘱展商对自己订购的地毯多上心些。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又有一位顾客过来询问一块红色地毯的价格,并准备购买。
和田地毯作为今年藏毯展新疆主推的产品之一,在展会上颇受欢迎。据和田地毯协会的负责人介绍,今年他们带来了2200平方米地毯,已经卖出了800平方米,还有2000平方米的订单。这几年销售量都不错,每年都有增长,预估今年的成交金额在50万元左右。“不仅现货成交量高,许多顾客对地毯的颜色、图案更有自己的喜好,要求定制,定制的货物我们会从新疆邮寄过来。”
和田地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地方色彩,被称为独具一格的“东方式”地毯,以几何图形填充丰富而多变的纹饰,结构严整而富有韵律,华美的图案设计颇受消费者青睐。铺毯、挂毯、座垫毯等多种样式也满足了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喀什地毯在灯光的照射下看起来熠熠生辉,丝质的地毯泛着柔和的光泽,美不胜收。喀什丝毯作为国内知名的高端地毯代表,毯面光泽平滑,色调鲜丽,也有不少顾客来询价。其负责人介绍,去年展会喀什地毯销售额达到二十万元,今年又带来了2000平方米的地毯。
新疆地毯在今年的展会上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顾客的关注,以“藏毯展会”为契机,青新两省区将更深层次地加强两省区交流与合作,实现合作共赢、优势互补发展。(陈 晨)
经纬穿梭,美丽藏毯跃然眼前
6月5日,在青海国际会展中心A馆内,一架高2米、长4米的巨大织机吞吐着彩线,插绒机构从绒轴架上色彩斑斓的配色绒毛插入经纱中间。随后割绒刀前进,把喂入地毯的绒毛割断。工人拿起专用的梳子将剪断的绒线怼齐,不消几个来回繁复的花纹图案便跃然于眼前。
为探求图案的形成,记者走到机织后面,看到五颜六色的绒线筒摆了满满两排,两位配线女工正忙着把绒线码好。被码得整整齐齐的绒线,色彩跳跃,很难从排绒线的摆放中猜出前端正在织的地毯的形状。配线的女工说:“配线就是在把设计好的图案摆出来,这两架机织仅是做展示用的,一般在工厂里是20台织机共同运行,我们根据需求配线,一组线可供20架织机使用。”
机织极大解放了劳动力,配好线,就可以直接上机器了,不再需要一根一根挽线了,现在可以一次性把一整排的线给挽了,比手工要快十几倍。
据参展商袁小丽介绍,织机不仅生产一款毯子的效率高,这样一台长4米的织机还可以同时织四乘六英尺大小、图案各不相同的三块地毯,机器的更新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展馆内的客商纷纷表示感兴趣,拿走了设备的折页介绍书。(陈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