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东区县级干部挂职社区办实事 让老字号酿出“新味道”
省城曹三巷中段,有处很有“味道”的地方——西宁酱菜厂。老西宁人心中,这里的产品填补了几代人的味觉记忆。这家1958年建厂的老牌企业,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跌宕起伏后,不断汲取新鲜血液,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成为西宁乃至我省老字号中的“不倒翁”。
6月9日,记者在西宁酱菜厂的豆腐乳制作车间见到管理这家“不倒翁”的厂长崔培跃。在食品业多采用机械化生产的今天,西宁酱菜厂的很多产品依旧延续着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方法,虽然工序多、时间长,但做出来的酱菜味道从未改变。建厂以来的五十多年间,从曾红极一时的国有企业,成为目前顽强生存的股份制企业,西宁酱菜厂依靠丰富的生产、加工经验以及过硬的产品质量,不断研制出新产品,迎合各个年龄层的消费者。
老字号的魅力,就在于任凭外界如何风起云涌,依旧坚守着纯正、考究的工艺,制作经得起检验的产品。然而,要发展,就得适应当下的市场需求,资金短缺是西宁酱菜厂面临的最大问题。城东区联点领导和区经济局的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得知西宁酱菜厂面临的种种难题后,多次与厂长及一线员工交谈,梳理出多条从急到缓的需求,最先帮助西宁酱菜厂解决了30万元的发展资金。这次“输血”经历,让崔培跃进一步意识到,企业发展要用汲取的新鲜血液提升自身造血能力,而这份非常接地气的心意,也让他和员工们干劲十足。
30万元扶持资金到位后,崔培跃立即换掉了已经不能再使用的基础设备,“比如这台磨浆机,以前出浆率不高,磨出来的浆也不细腻,还要再靠工人多次筛浆。现在更换设备后,不仅提高了出浆率,也节省了不少人力。”崔培跃说。在城东区相关领导和经济局的帮扶下,西宁酱菜厂有了更高的发展目标,“我们的酱油和醋都是百分百酿造的,口感多年不变,老西宁人吃习惯了。但是为了今后的发展,我们也在扩展思路,目前已经着手调整产品结构、创新工艺,研制纯正的枸杞醋,增加产品种类,延伸产业链,让老字号企业焕发出新活力。”
为西宁酱菜厂“输血”,只是城东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区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挂职社区副书记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疏通南庄子片区下水、为“三无”老人解决廉租房、让社区平价超市更平价、为购物不便的园山居民新建超市……心为民所想,事为民所办。在众多实事中,东区的百姓和企业都感受到了这份浓浓的情谊。更让大家欣喜的是,这份情谊不会就此停止,联点帮扶、长期挂职为民办实事将成为常态机制,促进东区和谐发展。(周建萍 冶华强 廉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