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西区着力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22.04.2015  11:11

  青海新闻网讯 居住在西宁市城西区虎台二巷的李海林,自从两年前迷上健身,每天都到离家不远的体育休闲园锻炼。让李海林开心的是,这几年就连农村也有了健身路径,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健身。

  虎台二巷只是城西区全民健身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城西区的群众体育工作在省、西宁市体育局的大力支持帮助和城西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积极贯彻实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群众体育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群众性体育组织逐步完善,群众体育的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增加,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人民群众的体育意识普遍提高,体育人口逐年增长,人民体质得到有效改善。

  如今,遍布城西区的健身场所就像一个个磁场,吸引着众多热爱生活的人,走出家门,投入到健身运动的行列中,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健康是高质量生活的标志。健康的体魄来自于持之以恒的锻炼,这也使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生活之余投入到健身活动中去。城西区深知,体育设施是群众体育工作的基础和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载体。城西区从省、西宁市体育部门申请配发建立户外体育健身路径共计40余处。区委、区政府逐年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2012年,区委、区政府投资240万元在苏家河湾地质小区、彭家寨张家湾村、王府花园小区、彭家寨火西村修建了全民健身广场。2013年,投资300万元新建6处全民健身广场,建设总面积4000余平方米,共安装健身器材50余件,篮球场地四块,乒乓球台六张。2014年,转变全民健身工程的修建方式,结合“十分钟健身圈”,为辖区32处楼院面积小居住人员多的小区安装健身路径,投入140余万元,安装器材370余件。 据统计,城西区现有全民健身广场、路径137块,健身器材1200余件,篮球场地100余块,乒乓球台70余张,参加体育锻炼人数逐年增加。2015年,城西区还将投资100万元,新建三处农村健身广场。在不断建设体育设施的同时,城西区还大力加强对已经投入使用的健身广场器材的管理,定期对体育设施检查评估,对于损毁的设施维修、拆除重新安装,并将器材的看护权下放至器材所在社区、村委会。设立专人管理器材,建立器材使用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让居民安全使用每一件器材。

  ●精心组织各种赛事让全民“动”起来

  “基础设施完善了,还要有人组织、指导,群众体育活动才能真正热起来。”城西区科技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此,城西区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精品赛事及活动,使百姓真正参与其中。城西区也将一些在群众中影响力大、反映良好的活动做成持续性的长年开展的体育赛事活动。

  2013年,城西区首届西北地区徒步邀请赛令徒步爱好者王勇至今难忘。王勇回忆,城西区举办的徒步邀请赛的报名通知一发出,不仅得到我省众多徒步爱好者的响应,也吸引了甘肃、陕西、宁夏等省区的专业徒步运动员参与。在活动中,他不仅享受了运动的乐趣,还认识了许多外省的徒步爱好者,收获颇多。而对于城西区来说,徒步邀请赛是根据地方自然、人文特色开展全民健身的一次新的尝试,也是城西区旅游文化体育融合发展的一次创新。“首届西北地区徒步邀请赛不只是一场简单的比赛,我们也借此向外推介了我们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现在看来,借运动员的口宣传美丽西区、美丽西宁,是有效果的。”城西区科技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不仅如此,城西区还相继开展了一些群众参与度高的体育活动。比如,组织国内街舞高手汇聚夏都西宁,举办了全国街舞高原挑战赛。组织自驾游爱好者结合旅游,开展“越享高原穿越青海”自驾游活动。并长年组织开展以“穿越城西回归自然”为主题的野外徒步赛事。在以大型体育活动为主题的基础上,城西区又提出了“月月有活动,活动样样精”的理念。在这一理念的催化下,垂钓比赛、自行车越野赛、社区居民运动会、体育舞蹈比赛也逐渐成为在人民群众中反映好、认知度高的体育精品活动。

  ●积极探索做好新常态下的群众体育工作

  现在,在城西区的广场、公园、绿地、街边,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随处可见锻炼健身的人,这其中,既有耄耋老人,也有稚龄儿童,全家齐锻炼的景象,更是屡见不鲜,同时,政府组织的、人们自发组织的秧歌、健身操、跳绳等各种项目的健身团队也应运而生。

  然而,城西区不满足于此,对今后的发展有四个“进一步”清晰的规划。

  进一步完善群众身边健身设施,扎实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城区体育健身广场、体育健身工程建设。

  进一步建立健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完善构建多元化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形成以街道(社区)和乡镇为主体,以直接服务群众的健身指导站、文体活动中心、晨晚练点、体育俱乐部为支撑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进一步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落实《全民健身条例》、传播健身技能、提倡科学健身活动方面的作用。

  进一步丰富活跃群众体育活动,开展体育“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六进活动,推进群众健身活动经常化、普遍化、多样化、科学化,形成全社会多层次、多形式的全民健身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