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教师青南支教感人故事多
秋风阵阵,是西宁支教教师奔赴青南三州的匆匆脚步!秋叶飘飘,是西宁支教教师在为我省民族地区教育播撒大爱!自2013年9月我市广大教师积极响应省委号召赴青南支教以来,连续三年,每年都有200余名西宁教师分赴我省果洛、玉树、黄南三州支教,那里环境艰苦、那里高寒缺氧、那里离家很远、那里紫外线很强……可一年又一年,西宁支教教师们的脚步不仅没有缓下来、停下来,反而去得更疾了,更加密集了。什么原因呢?一切都源自于省委、省政府支教青南教育决策的英明!源自于市委、市政府立足西宁、服务全省的大局意识!源自于西宁广大支教教师对民族地区教育和孩子们的拳拳爱心!正是这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绵绵不绝、日久欲浓的爱心,才使得青南三州的玛沁、达日、班玛、甘德、玛多、久治、玉树、同仁、河南、泽库、尖扎、杂多、囊谦、称多等地诞生了数不尽、道不完的感人肺腑的支教故事。
-支教故事选登1:
老师们各显神通冲破语言障碍
班玛县海拔3600米。这里的孩子汉语水平较差,有些孩子连汉语都听不懂,这让我们这些老师犯了难,要是连交流都成问题,以后的教学还怎么进行?
终于有了:让孩子们教我们藏语,我们教孩子们汉语!事实证明这是个很有效的方法。孩子们都因给自己的老师当老师,学习积极性高涨,放学或者周末不回家的时候,都会主动跑来跟老师交流学习!
与此同时,老师们开始在课堂上唱歌、跳舞、进行图片展示等,可谓各显神通啥招都用上啦,课堂氛围终于活跃起来。不少孩子对英语这门课程提不起兴趣,我就以给他们起英文名字作为诱惑……这一招在西宁的学校已经不怎么管用了,在这里竟然很有效!
尽管在高海拔地区上课感觉累,活动量太大还气喘得不成,但因跟孩子们交流无障碍了,就特别开心。 (晓泉小学:马跃华)
-支教故事选登2:
支教路上“格桑花”美丽绽放
刚刚踏进玉树市第三完全小学时,我被强烈的高原反应折磨着:头晕!流鼻血!四肢无力!晚上睡不着觉!坐在椅子上都觉得特别疲倦……可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神,却在不断刺激着我内心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根据牧区孩子的特点,向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老师你明年还来吗?”时不时就有学生问我这个问题,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们,只是孩子们越这样,我内心就越惭愧,唯有更加卖力地教他们,方能换取内心的片刻安宁。
一天,当我站在操场上望着远处的雪山想家时,一个小女生走过来问:“老师,你想家了吗?”我知道这女孩在大地震中失去了亲人,是个孤儿,不由心头一紧抱住她问:“你是不是也想爸爸妈妈了?”小女孩却说:“这就是我家,在这里很好。”
在玉树支教的每一天,发生的每一件事,看到的每一幕,都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无小事,育人需精心”。 (贾小庄小学:贾娟)
-支教故事选登3:
榜样的力量是这样的神奇
九月中旬,踏上了去果洛甘德民族中学的支教之旅。甘德的海拔是4050米,早晨醒来,我感到心跳加速,胸闷气短,提一桶水上楼,时不时要歇上一会儿才能到达我们居住的三楼。由于缺氧,我甚至连一句完整的歌都唱不了。
因大多数孩子汉语水平有限,我上课只能讲浅显易懂的话。没多久,我就跟孩子们混熟了。
每天清晨雾霭谢幕,有一个人总会准时出现在校园,他就是龙排校长,他在这里已默默耕耘40个春秋了。40年来他每天都陪孩子们晨读、上操。到后来,我只要一看到他、一想到他,所有的苦在心里马上就都是甜了——此生有机会在这里教书育人的那种甜!
看,孩子们随着优美、粗犷的音乐,跳着奔放的锅庄,他们那执着于欢快的神情,激励着我们,开始了又一天忙碌却充实的支教生活。 (大通三中:祁怀林)
-支教故事选登4:
成就感让支教生活很幸福
我在玛沁县大武镇第三民族小学支教,我所带的两个班的孩子学习基础都不是很好。我上课时尽可能放慢语速,并努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下课后,看到总有孩子迫切地追着我问“老师,你看这样做可以么”、“老师,这节课我听懂了”、“老师,你再给我讲讲吧”……这一刻,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往往让我感觉支教生活其实很幸福。
一年很快就过去了。永远忘不了走进教室时,孩子们眼中的期待和渴望。我知道自己的力量很小,但我希望能给孩子们带来一份希望,一种意识:只要努力,就能改变自己。 (南大街小学:王金虹)
-支教故事选登5:
支教,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我的支教学校是果洛州久治县民族寄宿制小学。
初到久治,总是感到呼吸困难、头痛、乏力、皮肤发紧……这里没有电,烧牛粪,喝冰雪融水,大半个月不洗澡,我有一阵子基本上都处于上火、感冒、拉肚子的状态,三天吃的药比10年吃的加起来还多,可皮肤溃烂和剧烈咳嗽仍顽固地缠着我,白天,我不停歇嘶哑着嗓子上课,晚上基本两三点才能在咳嗽中睡着,当时真的想放弃算了,可又怕我的离开会让孩子们难过……让我骄傲的是,我战胜了自己,咬牙硬坚持了下来!
我教的是体育课,为使孩子们爱上体育,有一个好的体质,我上课总是很拼。那是一个太阳很烤的下午,我正挥汗如雨地给孩子们讲解示范动作,一个孩子请假说要去一趟厕所……当他回来的时候,竟递给我一瓶水说:“老师,这是我妈妈给我带来的,给你喝吧。”
在和支教学校师生相伴走过的日子里,我无时无刻不被这里老师们的敬业精神感动着,被孩子们的朴实感动着。支教,是我人生经历的一笔财富。 (劳动路小学:史平章)
-支教故事选登6:
我被山顶上孩子迫切需要着
2015年9月,我来到黄南州开始了自己的支教生涯。
在我支教的大山顶上,除了周边几个村子外,满眼都是荒山。崎岖的山路蜿蜒盘旋着,没有班车上下山,想要到镇上,开车的话需要三、四十分钟,走路大概需要三个小时。这偏僻闭塞的地方,有一群特别可爱的孩子,还有几位甘于平凡的老师!
深深震撼着我心的是,在这个山顶上,有一位教龄30多年的老教师,他从没到过繁华街市,将自己整个生命的光华都留在了山顶上,如今,他已老去,却仍然在这极缺老师的山顶学校里默默燃烧着自己!哦,不只是他,这里的每位老师都是“身兼数职”,在超负荷工作着,因为孩子们需要!强烈的责任感,使这里的老师们生病了都不敢请假,因为一请假,就意味着有一个班的孩子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或是几门课将无法正常进行了。
在这里,你会发现自己被孩子们迫切地需要着。两个多月来,我面对着这一切,心里总在暗暗地想: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多进步一些,学到更多的知识。 (西宁第二十八中学:王振娅)
你们辛苦了!
一封情真意切的来信,将西宁和玉树隔空相连,也深深激励了广大支教老师!
你们辛苦了!
你们在青南地区支教,令人感动和牵挂。
你们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不畏艰苦、克服困难,将爱心洒向青南地区的孩子们,履行了教书育人的使命,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付出了辛勤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发自肺腑、满怀关切、饱含赞许和鼓励的话语,摘自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晓《致赴青南地区支教教师们的信》。日前,欣闻市教育局党委慰问组将赴青南看望慰问全市广大支教教师的消息,王晓在亲切询问了解广大支教教师的工作、生活等情况后,被我市广大支教教师们克服重重困难奉献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精神深深打动,代表市委、市政府欣然提笔给全市广大支教教师写了这封信,向他们道一声“你们辛苦了!”表达了市委、市政府对广大支教教师的亲切问候、关怀和殷切期望。当这封信被市教育局党委慰问组送到赴青南各支教点支教教师手中时,广大支教老师们眼眶湿润了。
是啊,赴青南支教很辛苦,但却使命光荣。自2013年9月我市广大教师积极响应省委号召赴青南支教以来,连续三年,每年都有200余名西宁教师告别家人,告别熟悉的工作、生活环境,克服高寒缺氧、身体不适、语言沟通、生活习惯、教材衔接等各种困难和障碍,肩负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重托和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重任,争先恐后分赴玉树、果洛、黄南三州一坚守就是一年……令广大支教教师倍感温暖的是,市委、市政府没有忘记他们,时刻都在惦记、关心着他们的支教工作和生活,关心着他们的点点滴滴。
正如王晓书记在信中说:你们转换岗位、身处他乡,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市委要求各参与单位主动了解你们的困难和需求,努力帮助你们解决实际难题;另一方面,将切实加强分类指导、过程指导和靠前指导,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为你们全身心投入工作创造良好条件。王晓在向广大支教教师表达亲切问候、关怀的同时,还特别向大家提出了四点殷切希望:
希望大家在虚心学习中提升境界。
希望大家在干事创业中增长才干。
希望大家在服务群众中锤炼作风。
希望大家在艰苦奋斗中砥砺品格。
连日来,王晓书记《致赴青南地区支教教师们的信》迅速在广大支教教师中传阅开来,并在全市教育系统引起强烈反响。
在果洛州达日县民族小学支教的姚志强老师说:王晓书记来信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关怀与鼓励让人倍感温暖,来信不仅给我们指明了支教工作的方向,也对支教教师寄予了深深的厚望。城东区“红烛支教团”全体支教老师给王晓书记回信说:收到您的来信,我们深感作为一名支教教师所肩负使命的光荣,我们一定不负嘱托,身体力行去诠释支教精神。支教老师岳明说:细读了书记的信,我们“红烛支教团”成员决心做到:视艰苦为挑战,乐观应对!视经历为财富,全心投入!视关怀为动力,自我鞭策!在玉树支教的赵元玺说:王晓书记在信中提出要注重为当地培养一支“本土化”的教师队伍,可见他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是多么重视,我们一定不负重托,全身心地投入到玉树的基础教育事业中去,和玉树同行一起成长。我市不少教师激动地说:王晓书记对广大支教教师的4点希望,同样是对全市广大教师的要求和希望,是西宁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精神风貌,也是全市广大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果洛州支教的马耀红老师动情地说:书记的来信,更坚定了我们支教青南的信心和决心,为我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尽一份力,为这里的孩子们奉献一片爱心,既是我们支教的目标,更是我们此生的责任与光荣。在黄南州支教的王振娅老师说:王晓书记说得对,我们不能以“过客”的心理对待支教,不能想着就一年我们改变不了什么。我们要抱着改变一点是一点的想法去努力,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每个支教的老师在支教过程中都能做自己能做的努力,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相信一定会有起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