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驻华使馆就西媒体辱华节目发声明致歉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2014年05月23日08:32
人民网5月23日讯 综合媒体报道:据西班牙欧浪网消息,西班牙驻中国大使馆21日发表公开声明,对于西班牙电视五台所播出的节目表示歉意。该网刊载声明称,“西班牙驻中国大使馆发出公开声明:对个别西班牙媒体在一个节目故意丑化华人形象事件,而对华人造成的伤害深表歉意!这种思想并不代表主流西班牙人对华人态度。我们对华人是尊重的,爱护的!”
涉事媒体母公司致歉:无意冒犯
西班牙《世界报》网站在其21日的报道中援引电视五台母公司Mediaset的话说:“尽管我们并无意冒犯任何人,但我们仍然向所有感觉受到冒犯的人致以歉意。”
在《世界报》网站刊登的报道中,Mediaset解释说:”Aida是虚构的作品,是一部幽默电视剧。此次在剧中做出不当举动的是人物马乌里西奥·克尔梅雷诺,该人物是一个种族主义、大男子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者,代表了真实社会中所有丑恶的集合。他的观点不代表我们的编辑原则,恰恰相反,我们是希望通过小丑化这一人物来批评某种思想。”
外交部:有悖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职业操守
针对西班牙电视五台近日再次播放辱华节目一事,外交部发言人洪磊22日表示,有关节目有悖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职业操守,中方要求有关电视台正视自身错误,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西班牙有关电视台一而再、再而三地播放辱华节目,哗众取宠,恶意中伤,有悖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职业操守。
中国驻西班牙使馆:相信该媒体绝不代表西政府
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领事参赞朱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使馆此前已向电视五台提出交涉,指出节目中出现的告示牌以及对华人的描写极为不妥,已引起广大旅西华侨华人和中国国内舆论的关注和愤慨。电视五台节目中再次出现这样的问题,令人难以理解和接受。使馆要求电视五台认真检讨和认识问题,认真对待旅西华侨华人对节目的意见,充分尊重包括中国侨民在内的各国旅西侨民,充分尊重西班牙开放、多元、包容的民族精神。改正错误,切实避免今后再次发生此类事件。
朱健表示,使馆深切理解旅西华侨华人的感受,鼓励并帮助侨民融入西班牙社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他表示,相信电视五台节目中出现的问题绝不代表西班牙政府、广大民众和主流媒体对中国人民和华侨华人的认识。(刘融、刘旭霞)
事件背景:
西班牙电视五台近日播出辱华节目,引起旅西华人的极大愤慨。在这家电视台的一档轻喜剧中,公然出现了辱华类的语言以及“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招牌。此前,这家电视台曾有记者称中国人吃人肉,并在今年的跨年晚会中播出辱华小品。据西班牙中餐业协会主席陈建新向北京青年报记者介绍,中国驻西班牙使馆及旅西华人目前正在协商对策。
这已是西班牙电视五台自2013年4月至今第三次发生类似辱华事件,它们相互之间相隔仅五个月。
第一起:女主播抹黑中餐馆污蔑华人吃人肉
时间:2013年4月
事件:2013年4月,西班牙电视五台曾播出一期名为“中餐馆厨房什么样”的节目。该台女记者艾达·尼扎采访了几家当地中餐馆,并通过对节目的剪辑编排了不实报道。
在节目的开始,尼扎随机采访了几个西班牙人,暗示中国人有吃猫肉的习惯。在一家中餐馆,尼扎又问餐厅负责人:“我听说,你们中国人都很脏啊?”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她又问:“是不是中国人死了以后,他们的遗体就会肢解了,然后运到厨房里来做菜用?”
反应:节目播出后引起华人强烈反感,中国驻西班牙使馆领事部董玉忠参赞向西班牙外交部相关部门提出交涉,避免“辱华”事件再次发生。
结果:最终尼扎在一个月后被解雇。
第二起:跨年晚会小品丑化华人再“黑”中餐馆
时间:2013年12月31日
事件:2013年12月31日当晚,西班牙电视五台播放“平安之夜”跨年晚会,其中小品《两人桌》以中餐馆为故事场景,并安排了一个华人跑堂的角色。
小品中,由西班牙人扮演的华人跑堂,表情古怪、夸张,不仅一惊一乍、阴阳怪气、做如拍打女顾客屁股的轻浮动作,还两次公开用西班牙脏话叫骂“这个中国人是个蠢货”,这被认为是典型的丑化华人形象。
此外,“华人跑堂”在表演中学着中国人外语不好的样子,将猫肉与鸭肉混着说,并夸张地学鸭子叫、猫叫,在客人拒绝猫肉要求猪肉时,用狗肉来打岔,暗讽中餐馆里都是猫肉和狗肉。
反应:节目播出后,当地侨胞紧急召开联席会议,并向西班牙电视五台递交了抗议信。中国驻西班牙使馆致函给西班牙电视五台的总裁和台长,表示强烈不满和严厉谴责。1月9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要求西班牙有关电视台努力采取措施,消除该事件造成的消极影响,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结果:最终,西班牙电视五台发出公开道歉信“表示真诚的歉意”,并表示这是一场误会,“可能是理解上的问题以至于伤害了华人群体的感情”。在道歉信的最后,电视台方面承诺:“在任何情况下,在我们以后的艺术活动发展中,将避免引起任何抗议示威的作品,在所有的作品里将对中国文化保持真诚的尊敬,这将会体现在我们以后的文化作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