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青海 创业正当时 “要想富,跟着苏振涛养獭兔”

15.06.2015  09:44

  青海新闻网讯 “要想富,跟着苏振涛养獭兔”,这是在大通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苏振涛是谁?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桦林乡獭兔养殖基地,记者见到了他。

  一米八几的个头,瘦高的身材,一脸灿烂,眼前这个戴着眼镜的小伙儿就是“大通县瑞贝獭兔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苏振涛。“看看这些活泼可爱的小兔子,浑身都是宝,我真的要好好感谢它们呢!”苏振涛第一句话就夸起了他的小兔子们。有些意外的是,这个带领乡亲们“养兔致富”的年轻人,是个大学本科毕业生,而且,曾经是一名公务员。

  走进占地面积15亩的养殖基地,整洁的厂房、宽敞的空间、一群颇有干劲的创业实习生……,刚刚出生的、半大的、待售的小兔子分别圈养在大小不同的笼子里,没有刺鼻的兔粪味儿,苏振涛说,这是团队的功劳,大家伙儿轮流每天要清扫两次。

  2004年,一心想干一番事业的苏振涛拗不过家人的坚持,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并顺利获得了一份乡镇文秘工作。时隔数年,不甘庸碌的性格,让他“再也坐不住了”。一次偶然的机会,苏振涛和刚刚毕业于河北工程大学的卢刚、钱晓军、苏建栋三人谈起了就业创业,四个年轻人一拍即合。2011年2月,苏振涛毅然辞去公职,梦想的大门打开了。

  有了想法就马上行动!一个月后,四人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桦林乡关巴五村,引进了优良獭兔种兔100只,在废弃民房改造的兔舍里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实验养殖。

  “起初,养殖设备和技术都严重缺乏。我们四个经常在兔舍里一待就是五六个小时,一边看书一边观察,逐渐掌握了獭兔的生活繁殖习性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照顾兔子比照顾我们自己还上心。累是真的累,但是每当有一窝小兔降生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无法形容”苏振涛摸摸一只小兔的头笑着说。

  通过近7个月的实验,养殖“小基地”仔兔成活率保持在了85%以上,在销售了首批528只商品兔后,苏振涛看到了獭兔养殖的美好前景,“这条路没走错!”

  开弓没有回头箭,实验养殖成功后,他们多方筹措、东拼西凑,“倾四家所有”,苏振涛甚至变卖了西宁市区的一处房产,历时三个月,四人终于筹得启动资金165万元。新养殖场的建设过程中,为了减少开支,苏振涛和他的团队成员全部充当小工,跟工人一起作息。“不夸张地说,我们在养殖场每一个角落都洒下过汗水、泪水甚至血水。”钱晓军充满感慨地对我们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4月23日,大通瑞贝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同年10月,养殖场建设完成投产,添置了各类养殖设备,同时引进了优良獭兔种兔,养殖场当年实现总产值90万元。2013年被认定为青海省畜禽规模化养殖小区,年产值达到130万元。之后,养殖场的发展快到“根本停不下来”,合作社于2014年4月注册成立了青海瑞贝现代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和青海特沃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公司被列为创业园园外孵化企业。养殖基地还被认定为“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和“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基地”,苏振涛本人更是得到参加农业部、中组部培训班的机会。苏振涛告诉记者:“一个小小的实验养殖基地发展到今天,光靠我们自己是不可能的,在市委市政府、省总工会的争取下,省扶贫办、省农牧厅、县委县政府及各级相关部门都给了我们非常大的支持。支持不仅是资金上的,还有技术上的。”

  近几年来,苏振涛的养殖基地共争取扶持资金355万元,仅2014年就有330万元。“大部分都是扶贫资金,盈利后我们再给农户分红。政府的主要目的就是带动农户脱贫。这些钱全部用于建设基地,发展规模。”苏振涛翻开账本介绍起来。

  如今,养殖基地共有獭兔9700只,年出栏量32000只。苏振涛富了,没忘记他的乡亲们。在农牧局、扶贫局等单位的共同扶持下,养殖基地吸收桦林乡瓜拉大庄村214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并开办大通县第一届农村獭兔养殖实用技术培训班,对其中积极性比较高的55户农户进行獭兔养殖技术专业化培训,和其中愿意从事獭兔养殖的农户签定商品兔保护价回收合同,农户们看到10只能繁母兔就可年增收600元以上,深刻感受到“是时候改变现有的增收方式了”。

  现在苏振涛又动起了脑子:我们下一步决定开始涉足獭兔肉食品深加工、獭兔皮草初加工、獭兔粪尿有机肥加工和有机蔬菜种植等产业”,谈到未来,苏振涛信心满满,“脱贫致富志在必得,话说得大一点,希望早日带领家乡父老乡亲踏上科技兴农的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