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医疗救治,让牧区群众不再“谈虫色变”
三月的果洛草原乍暖还寒,即便是艳阳高照的日子气温也低至零下十几摄氏度,但桑吉的心中却暖意融融。
今年11岁的桑吉来自班玛县江日堂乡。两年前查出患有包虫病。“桑吉家境贫寒,和7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县上的医院不具备做包虫病手术的条件,又没钱去西宁进行手术治疗,所以,她的病就一直拖着。”班玛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张晓丽为此十分担心,“再拖下去,小桑吉将失去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危及生命。”
今年年初,从省上传来一个好消息——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和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要在州人民医院联合开展“三江源包虫病救助公益活动”,为偏远牧区和贫困包虫病患者免费进行属地化手术治疗!张晓丽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桑吉和她奶奶。“孩子有救了!孩子有救了!”桑吉的奶奶喜极而泣。
很快,接受了手术的桑吉正慢慢恢复健康。贫病交加的她和奶奶没有想到,更加完善的保障政策成为驱除她们灰暗生活的曙光。
同样幸运的,还有来自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8岁的包虫病小患者旦智姜才。
今年3月初,青海红十字医院组织医疗队到玉树州称多县开展包虫病义诊筛查和科普教育活动,并将首批筛查出的14名包虫病患者接回医院进行治疗,旦智姜才就是其中的一员。
到了西宁,听说他家庭条件十分困难,青海红十字医院的医护人员自发组织起来为他捐款捐物,帮助他和母亲解决了在院治疗期间的生活困难。
此外,这14名包虫病患者一住进医院,医院就专门找了专职翻译,每天在各个病房帮助他们处理治疗和生活上的各种问题,并指导患者和家属积极与医生护士沟通,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
……
打响防治攻坚战
我省包虫病分布广、病情重,危害大,主要分布在牧区或半农半牧地区,且妇女高发,牧民高发。同时,受地域影响,在局部地区流行仍较严重,仍然是青海省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省委、省政府把包虫病防治工作摆在提升农牧区群众健康水平、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位置,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全省各有关部门和地区认真组织实施《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2016-2020)》《青海省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6-2020年)》,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扩大人群筛查,加强医疗救治,注重源头治理,有效遏制了包虫病疫情流行和蔓延的趋势。
在这场包虫病防治攻坚战中,医疗救治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健全和完善省到乡四级包虫病医疗救治体系,充分发挥省级专家团队技术优势,加强业务指导,扎实开展重点人群筛查和医疗救治工作,2016年完成筛查180万人,已累计筛查260万人,对新发现的2200余名患者全部给予免费手术或药物治疗……”
记者在与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虎的交谈过程中了解到——
省级相关医疗单位不断加强省级包虫病研究所和诊疗中心能力建设,加大对玉树、果洛包虫病诊疗基地的业务指导,规范包虫病诊疗和质量控制,确保包虫病治疗效果和质量。省人民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赴玉树、果洛、黄南帮扶开展包虫病示范手术。
各地以分级诊疗政策为依托,采取省级三甲医院为诊疗中心、州(市)医院为诊疗基地、县级医院为诊疗救治站、乡(镇)卫生机构为诊疗管理站的“四级”分层联动机制,将包虫病患者管理全面纳入基本公共卫生管理,以个人健康档案为载体,严格患者救治随访管理,提高救治质量。
省人民医院组建包虫病巡回医疗队,开展防治包虫病攻坚行动,推进医疗精准扶贫,赴果洛州甘德、达日等10个包虫病“重灾县”进行精准医疗扶贫巡回医疗。在当地医院开展属地化免费手术治疗,使得当地百姓不出家门便可得到省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医院还与达日县人民政府、班玛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包虫病精准扶贫协议”,依托医院强大的医疗专家团队和精良的医疗设备,每年接受包虫病外科手术治疗患者200余例,手术后患者康复率达到98%。通过包虫病精准医疗项目实施,着力开展新技术应用研究,提升医疗救治水平,更好地为牧区群众服务。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成立了青海省包虫病临床诊疗研究中心,在人才引进、经费配制、学术交流、技术推广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创作出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创新性价值和重要社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通过青海省首批“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引进杰出人才1人、引进领军人才1人、引进精准医学研究创新团队1个,培养领军人才1人、拔尖人才1人、培养青海省临床包虫病创新诊疗团队1个。中心共培训医护人员及技师94人次,其中外科医生64人次,玉树州医院12人次,玉树八一医院26人次。目前这两所医院已经可以独立进行简单的包虫病规范化手术治疗。为果洛州医院、班玛县人民医院和达日县人民医院培训人员50余人次。
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不断加强包虫病防治科学研究。运用生态流行病学、空间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分子免疫和分子分类等研究手段确立本学科的研究方向,跟踪国内外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立足本学科和我国寄生虫病预防控制中亟需解决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研究理论和技术,通过分子分种分型方法,在全国率先彻底摸清了青海高原存在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石渠棘球绦虫和加拿大棘球绦虫的流行和分布,为指导我省包虫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补短板 解难题
全省各地广泛动员和调动医疗卫生机构力量,进一步加快筛查进度,集中连片,摸清底数,建立健全各级包虫病筛查登记信息库,为实施救治工作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同时,借助对口帮扶、藏区援助、精准扶贫、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等有利条件,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加快推进包虫病筛查进度,持续推动重点人群包虫病防控各项措施的落实。
今年我省包虫病医疗救治将继续补短板,破解难题。
2017年,我省将争取国家专项资金5700万元,建设两个州级、7个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用房项目,改善重点地区专业防治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包虫病诊疗帮扶长效机制,重点加强玉树州、果洛州业务人员培养培训,切实提升包虫病诊疗能力。省人民医院帮扶果洛州人民医院、达日县人民医院、杂多县人民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帮扶玉树州人民医院、玉树市八一医院、班玛县人民医院,年内分别在两个州级包虫病诊疗基地完成带教手术不少于20例、在县级诊疗站完成带教手术不少于10例,指导基层医院组建能够独立开展包虫病手术的医疗救治团队。同时,我省还将支持高原包虫病病原生物学特性、控制与阻断包虫病传播链新方法新技术、包虫病诊断试剂等应用研究,鼓励开展抗包虫病藏药筛选、疗效研究评价,引进和推广适用的包虫病防治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
“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让我们不再害怕包虫病,谢谢你们……”在我省第十七届健康教育万里行活动在玉树启动的现场,牧民群众向义诊的医务工作者竖起了大拇指。
医疗救治,让他们不再“谈虫色变”。
视点短评
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
包虫病,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因死亡率高被称为“虫癌”。该病长期困扰着我省牧区农牧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以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尤为严重。多年来,很多农牧民群众因“虫”致贫、返贫,甚至失去了生命。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重大疾病防控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关键一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包虫病防治工作,将包虫病防治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目标责任管理,制定实施《青海省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6-2020年)》。去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后,省委、省政府及早谋划,立见立行,从加快推进健康青海建设,努力提升各族群众健康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层面对包虫病防治等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做出了重要安排部署。2016年,全省投入2亿元,筛查180万人,对新发现的2200余名患者全部给予免费手术和药物治疗。今年2月,省政府召开青海省农牧区重大传染性疾病和包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对包虫病防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3月初,国家将玉树州、果洛州纳入了西藏、四川、青海三省藏区包虫病综合防治体系,全省“到2020年基本控制包虫病流行”的目标已不再遥不可及。
但是,事非经历不知难。包虫病传播链复杂,加上我省包虫病流行区域经济欠发达,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较粗放,分散屠宰和动物病变脏器喂犬现象普遍,流浪犬只管理难度大等多种原因,包虫病传染源等流行影响因素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包虫病循环传播、重复感染未能彻底阻断,“虫癌”仍旧威胁着广大农牧区群众的身心健康,根治包虫病的需求越来越变得迫在眉睫。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敢啃硬骨头是推进包虫病防治工作的根本动力。多年的防治工作经验表明,包虫病可防、可治。只有充分认识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不要寄希望毕其功于一役来解决,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强化措施,弥补短板不足,通过长期努力,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凝心聚力,强力攻坚。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继续强化对包虫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学习借鉴省内外成功经验,制定完善符合本地实际的包虫病综合防治方案,按照时间节点全面完成人群包虫病筛查,狠抓患者救治、传染源管理、健康教育、环境治理等关键环节,联防联控,共同出击,必能推进青海藏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包虫病防控“十三五”规划目标。
故事传真
千万里我牵挂着你
“樊院长,我们医院刚收治了一名包虫病患者,病情复杂,您能不能来医院做一下手术?”刚给来自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包虫病患者做完手术,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樊海宁的手机就响了,原来是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的电话。
“没问题!”樊海宁欣然“受命”,准备再次“出征”。从今年年初到现在,他已经去了四趟玉树、一趟果洛。
山再高,路再远,都挡不住服务藏族群众的脚步。
“让基层患者来省上做手术不仅要忍受病痛,还要长途颠簸,不少人因此失去最佳的治愈时机甚至失去生命。”作为我省包虫病防治的“领军人物”,樊海宁时时刻刻不忘肩上的责任,带领医院包虫病防治团队,远赴果洛、玉树包虫病高发流行地区,进行包虫病普查防治工作。
包虫病,也被称为“虫癌”,严重危害着我省农牧区群众的生命健康,不少群众因包虫病致贫返贫。
为了让包虫病患者早日解除病痛,2011年以来,青大附院在肝胆胰外科的基础上建立了全省首家临床包虫病外科,联合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建立了临床包虫病实验室,研制预防疫苗,以推进“源头防控”;组建了以肝胆胰外科、麻醉科、影像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的临床包虫病诊疗团队,开展规范化临床救治,实施“下游诊治”。组成包虫病防治团队,深入包虫病流行地区,足迹遍布三江源大地。
包虫病传播链复杂,加之我省包虫病流行区经济欠发达,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较粗放等,青大附院组建本院专家团队,联合省红十字会、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等省内多家单位,多层次、多批次开展包虫病公益救助活动,累计在玉树、果洛等地,开展超声影像学筛查人数5万余人,逐步推进“包虫病救助公益活动”,免费为患者治疗。
在众多免费救助的患者当中,果洛州班玛县的哲瓦周群是一位患病多年的普通牧民。患病之初,她还忍着病痛的折磨,坚持放牧。但疾病一步步侵蚀着哲瓦周群的身体,最终还是倒下了。对于一个普通牧民家庭来说,治疗费用是一个天文数字,放牧是她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哲瓦周群看着年幼的孩子,感觉天都要塌了,觉得老天已经给她“判了死刑”。就在她决定听天由命的时候,青大附院的包虫病诊疗团队在果洛开展筛查包虫病活动期间,主动联系到她,并给予她免费药物治疗和手术救治。哲瓦周群原来愁眉不展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如今,做了手术后的她身体恢复良好。她常常心存感激地向身边的人讲述:“在整个治疗期间,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住院费什么的,我一点钱都没花。”
听到这话,樊海宁却说,我们取得的成绩来源于牧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救治患者固然重要,但提高当地群众疾病防控知识更重要。以后我们医疗队要注重当好宣传队,走一路宣传一路、普及一路,边筛查病人边讲解包虫病防治技术。我们还要继续发挥专家技术人员、临床诊疗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协助基层包虫病专科的建设及相关卫生人员的培训,给当地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