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理念根植辽阔的玉树草原

19.03.2018  09:35

一群赤麻鸭正向河中走去。

  绿染江源。

  青海新闻网讯 曾几何时,冬日的玉树给人的感觉荒滩枯草一片;而今,目睹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和长江源园区的大美风光,往日的印象被彻底改观。

  走进杂多县的昂赛乡,随处一瞥,都能有林海茫茫的感觉。奔流的澜沧江,冬夏分明,落叶乔木与灌木共生;西部的曲麻莱大草原,牧场连片,即使是雪后,放眼望去,裸露处也尽是充满生机的厚厚草甸。

  客观地说,由于高原气候和地理环境原因,尤其在冬季,玉树的大部分地方缺少绿。物以稀为贵,就是因为绿的稀缺,玉树儿女才对绿有着特别的钟爱。

  有了对绿的渴望,就有了保护绿色的行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启动,玉树人和众多青海人民,遵照习总书记“将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三江源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的嘱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力以赴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用严格的制度守护绿水青山

  与我国其他地方相比,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玉树藏族自治州既有气候因素的制约,又有天然的优势。这种优势,在于这里不搞工业,也不搞大开发,一直将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在一起。也就是说,这里在直接造绿。

  当然,做好“绿色”这篇大文章,努力走出生态美好、经济发展、群众富裕的生态小康之路,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情。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尚属新鲜事物,青海又是第一个试点省份。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模式,亦没有成熟的方法路径。

  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启动以来,玉树不断完善园区组织机构,明晰园区和州县各职能部门的权责分工,发挥“条块结合”作用,积极构建各尽其责、协调运行的体制机制。坚持保护与收益相挂钩,通过刚性约束机制,让群众就像经营自家生计、办自家事情一样开展管护。建立健全生态项目实施监督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相应的责任考核评价机制,实现“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互促共赢。

  时间的指针拨回2016年9月24日,在曲麻莱县举行玉树州生态保护区民兵建设试点现场观摩会,将民兵队伍建设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谋划,将分散在各乡镇、村社的生态管护人员,按照“县建连、乡建排、村有班”的编制模式,全部纳入民兵编组,探索具有地域特点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实现生态管护员组织管理和民兵队伍建设双促共赢。

  同时,玉树认真贯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党政“一把手”负责、属地化管理责任、绩效评价、离任审计、问责和责任终身追究机制。

   用底线、红线捍卫碧水蓝天

  生态,还是生态,生态是玉树的命根,更是玉树的自豪。

  作为“中华水塔”,这里维系着全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

  不管以何种方式解读玉树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早已深深扎根在牧民群众心里,用玉树当地牧民群众朴实的话语表达,那就是生态就是民生,雪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

  在“雪豹之乡”的杂多县,昂赛乡年都村老支书罗军多了一份工作,那就是成为一名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管护员”,每个月有1800元的补助,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情,如同眼睛里揉进沙子一样,罗军一刻也不放过。

  2017年8月,《玉树州河道“河长制”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出台,全州共设立河长142名,承担辖区主要河流、湖泊的日常巡查管护。

  “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玉树作为三江源重要的守护地,紧抓生态文明建设不放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必学课目,营造懂生态、学生态、讲生态、爱生态、护生态的良好工作氛围。

  同时,紧紧围绕“四个转变”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在推进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申请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实践工作中,把生态文明理念教育作为新玉树转型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家园美化”行动、校园“垃圾换文具”等,通过厚植生态文化,在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中,让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用绿色行动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过去的一年,玉树和北京大学的专家、三江源的老百姓一起搞了一个项目——自然观察。

  在澜沧江源园区杂多昂赛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发现了7只金钱豹、24只雪豹,还有熊、猞猁等一些大型食肉动物,甚至还有水獭。这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都不曾见到,且数量很多,这在世界上都十分罕见。

  消息传出后,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来了10个体验和观察团。参与项目的15户老百姓,每家挣了6000元钱,年都村挣了31万元,村里用这些钱把全村的养老保险都交上了。基层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雪山冰川也是金山银山。

  而另一方面,根据全省水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部署,在加快境内河道治理的同时,玉树连续两年举办三江源水文化节,初步搭建起三江源头与入海口及其流域的水文化合作平台,让越来越多的地区关注三江源生态、参与三江源保护。同时全力推进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项目,让文化积淀中的生态传统得到传承和弘扬,把生态文明理念教育作为新玉树转型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坚持算生态账、打生态牌、吃生态饭,让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为实现三江源生态保护活力有序而持久释放,玉树全域开展环境治理、有序推进“卫生城镇”创建活动。“生态文明县(市)”“生态文明乡(镇)”“生态文明村(社区)”建设,生态保护的社会潜在因素激活激发,生态文明价值理念不断巩固。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为使得“中华水塔”坚固又丰沛,玉树州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