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光明的使者——记送变电工程公司员工张子跃
张子跃,1970年生,中共党员,曾参加过青藏联网、玉树联网和川藏联网等工程建设,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电网公司“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十佳模范党员”、“最美青电人”等荣誉称号。
对于张子跃,我们采访过无数次。提起笔来,他的形象,跃然纸上。个头不高,黝黑粗糙的皮肤,一双灵动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参加工作20多年来,张子跃先后担任队长、项目经理和分公司副经理,带领施工队伍圆满完成了十几个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任务。无论基础浇筑、铁塔组立,还是架线作业,每一项工作他都干得非常出色,不争第一誓不罢休,在他的带领下,所承建的多个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他所在的施工队、项目部多次获得上级组织的表彰。
青藏联网工程,坚持在一线指挥“战斗”
2010年,张子跃担任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直流线路工程第6标段雁石坪—唐古拉山口项目副经理。这一段,地质情况复杂,属沼泽、山区和高原不良冻土地带,基坑开挖时常遇水、涌泉、流沙、石质、冻土、坑内缺氧等。坑内缺氧对人体有极大的伤害,坑深两米左右就呼吸困难,必须在坑内吸氧,两米深时每20分钟就得交替换人一次,否则就会出现头痛、乏力、恶心呕吐乃至昏迷的症状。针对这些情况,张子跃不惧困难,不怕挑战,成立了专题科技攻关小组,深入现场,边干边总结,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出台了针对性、实用性强的《青藏线直流线路工程特种作业指导书》,有效地保障了坑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提高了工效。施工段的近180基塔位,没有出现一起安全事故,而且质量优良。
2010年9月26日下午,负责现场浇注的小组在唐古拉山顶4262号施工时,突然下起了雨夹雪,弥漫的雨雪随风飘舞,很短的时间内,开心岭上已是银装素裹,正在巡查的张子跃为确保浇注中的混凝土质量,冒着风雪带领着现场的员工为基坑口遮盖彩条布,连续作业三个多小时。突然,他在风雪中倒下,同志们赶忙把他抬到车上,及时给他吸氧、输液,直到守护他醒来。这种症状属高原瞬间休克,是强力劳动和风雪中严重缺氧所至。稍作休息后,他不听大家劝阻,仍坚持在一线指挥“战斗”。
作为项目经理,张子跃身先士卒,经常深入施工一线,与员工同甘共苦。哪里最忙、哪里最危险,哪里需要攻坚,哪里就有他的身影。青藏联网工程于2011年7月10日顺利完工,在当年8月份的竣工验收中,该标段以优良的质量在全段取得了竣工验收第一的好成绩。
玉树联网工程,在沼泽地实现“率先、领先”
2012年,张子跃担任330千伏玉树联网工程线路玛玉1标段项目经理,带领施工人员驻扎到了高原千湖之县——玛多。1标段是全线路海拔最高、线路最长、铁塔数量最多、地形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标段,最高海拔4900米,全长110公里,全线多为岩石、沼泽、冻土和塌方的地段。
其中有35基铁塔基础位于星星海地区,均为灌注桩基础,水位很高,基坑最深的达20米,给浇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期初,张子跃分别采用过围堰、旋挖钻机开挖、铺草垫、铺钢板的办法,都失败了。眼看着越涨越高的水位,他和设计、监理单位反复研究,重新制定施工方案,最终,决定采取用碎石子垫底,然后在上面铺上草垫子,再铺上1公分厚度的锰钢板,帮助设备进场。灌注桩基础成孔则采用钢护筒、红泥护壁等方法进行施工。
看着重达7 0吨的旋挖机开到钢板之上,看着一点点下陷的钢板,张子跃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儿,他几乎可以听到心跳的声音。好在钢板入水十公分停止了下陷,试验取得了成功,机械入场方案得到了验证。
基础开挖成功后,他们撤掉草垫子和钢板,再将碎石子全部铲出,既解决了环保问题,也解决了施工人员和机械安全进场所施工的问题,也为这一段工程按里程碑计划如期完成提供了保证。
施工最艰辛的那段时间,张子跃得了严重的眼病,眼底出血,但他仍坚持在一线指挥施工,带领全体施工人员“啃”下了沼泽施工的一个又一个硬骨头,直到沿途最高一级矗立在举世闻名的唐古拉山口。在张力放线期间,他日夜盯在牵张场,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最终,玛玉I标段,仅用45天时间,在最恶劣的施工条件下,在全线6个标段中率先完成了架线施工任务。同时,他负责的1标段在全线10个标段中获得验收第一名。
川藏联网工程,带领大家“啃”下“硬骨头”
2013年8月,张子跃再次临危受命,担任西藏昌都电网与四川电网联网输变电工程16标段(巴塘—昌都500千伏线路工程)项目经理。
16标段全线海拔高度均在3100~4700米之间,高山路段占80%以上,山势陡峭,地势起伏大,气候、地质条件复杂,属全线自然条件最恶劣的标段。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给施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高海拔缺氧加上严寒的冰雪天气,施工人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感冒、发烧、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面临这样的挑战,张子跃没有退缩,没有迟疑,他与医疗保障队伍一道,到每个施工点查看供氧、治疗情况,并将棉衣裤、棉帽、棉鞋等防寒用品带进每个工地。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及时到位,使得队伍稳定,士气高昂,基础工程顺利进行。
由于气候寒冷,总指挥部要求11月中旬全线停工,但这个标段处于邦达草原沼泽地的基础全部为灌注桩基础,只能使用旋挖钻机进行作业,若是等到次年开春复工以后再施工,沼泽地的冻土层融化将无法进行施工。为此,他书面说明了这一情况,在获得批准后,带领项目部技术人员,针对特殊气候编制了冬期施工方案,所有参建人员冒着严寒从早到晚进行灌注桩基础的浇制工作,有时白天浇制没完成的基础,他和施工人员连夜加班。20天后,沼泽地的灌注桩基础全部浇制完成。为来年顺利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舍小家,为大家,铁汉柔情“藏”心底
对于家人,张子跃始终心存愧疚。多年来,他常常风尘仆仆地奔波在各个工程,许多的节假日都是在施工现场度过,经常是几个月才能回一次家,工期紧的时候,回家的期限就被无限期地延长了。
这些年,他已经在工地上过了5个年。没有时间陪伴年事已高的父母,不能陪伴妻儿。他说:“对于父母,我不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对于妻子,我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对于孩子,我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我的心里充满愧疚,但我必须先干好工作,才能对得起家人的支持和付出。”
2014年7月,张子跃的母亲因为关节肿痛,不得已住进了医院,这一住就是两个多月。当时,正赶上川藏联网工程16标段处于立塔和架线转序阶段中,工期刻不容缓,张子跃只能经常给家里打打电话,了解母亲的病情。说到这些,他的眼圈红了,他说:“我想,母亲是理解我的。”
说到家人,张子跃的眼里流露出柔情,他经常会翻看手机里儿子的照片,每天晚上休息时,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询问儿子的学习情况。他说,为了大家,我只能舍小家,只能把对家的牵挂和思念深深地埋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