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试验员”种好“试验田” 瞧,后菊花村这群“领头雁”

25.11.2017  17:56

  “咱们在这儿说吧,这儿暖和!”11月21日,当记者赶到后菊花村时,已经是下午3点。起风了,原本阳光明媚的天气多了些寒意。村支部书记杜金鑫利索地把几个凳子搬到了综合服务中心的过道里,招呼记者坐下。

  地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龙羊峡镇的后菊花村是个移民村。自从1986年搬迁到这里,300多户村民的日子一直过得不温不火。

  “大概从2011年开始,村上慢慢有了些变化。”看着眼前修葺一新的文化广场,杜金鑫掰着手指数了起来:2012年,村上开始实施危房改造项目,到现在除了四五十户外,都改造完成;2013年,实施党政军企共建等项目,村上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2016年,村民家的大门、围墙都翻新了……

  “对,这几年住房条件改善了,基础设施也跟上了。”一旁的村委会主任沈永山笑着接话道。

  就在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有个问题一直压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心头上:咋样才能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呢?

  随着参加培训学习的次数逐渐增多,杜金鑫渐渐有了些想法。

  “我们是个半农半牧村,但牧业比重不高,以种植业为主。通过开会讨论、市场调查,大家认为后菊花村应该搞规模化种植,主要就是种植蚕豆。州农科所先提供种子,从种到收都有技术人员跟踪指导,还免费发放农药和化肥。”可是,即便如此,因为担心产量,村民们还是有些打退堂鼓。

  2015年年初,把全村的33名党员召集到一起后,杜金鑫说出了他的想法。

  “作为党员,先锋模范表现在哪?带头作用体现在哪?老百姓不敢种,我们敢不敢带个头?”杜书记问。

  “一旦失败了,影响我们的收入啊,我们的日子也得过。”话音未落,党员中就有人提出异议。

  “那就一人带头种一亩,就算有风险也没有太大影响。”沈永山说完这话,大家点头同意了。

  党员看支部,群众看党员。就这样,2015年,后菊花村33名党员带头种下了33亩蚕豆。而这33亩地,也成为了全村1222名村民关注的焦点。

  “一种到地里我就看着呢,想着要是产量好,第二年我也跟着种。”二社的贾学光看党员杨发辉家的蚕豆亩产达到600斤,在自家的地里,都种上了蚕豆。

  “一斤5块钱,还上门收购,比种小麦收入高多了。”老贾笑着说。

  有好收成作保障,在“试验员”的带领下,2016年,全村的蚕豆种植面积一下子扩大到了26.27公顷,而今年,这个数字增加到40公顷。

  党员崇尚伟是村上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2010年,回乡创业的他开始养殖獭兔,在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后,他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一方面指导10户贫困户自己养殖獭兔,一方面吸收村上的劳动力到合作社打工挣钱。2016年,他开始流转德胜村的20.4公顷土地,发动村民种植露天有机蔬菜,把“试验田”辐射到周边村社。

  戴金良是村上的贫困户。除了80多岁的老母亲之外,还有一个年幼的孩子,哥哥因为残疾无法从事劳动,就这样,一家四口全靠戴金良种地为生。在崇尚伟的獭兔养殖合作社成立后,他就开始在家门口打工,一年下来,最少也有三万多元的收入。在合作社,像他这样的员工有二十多个。

  “通过双‘试’工程,除了蚕豆,村上现在种植花椒、梨、苹果、杏等经济林作物7公顷,养殖獭兔5000余只,生猪养殖300头,开办农家乐2家,党员参与率达100%,年均可创收430余万元,利润达17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2000元左右提升至现在的5000多元。”杜金鑫笑着说出这项工作给村上带来的最直观的变化。

  “后菊花村充分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主动承担发展路上的风险与损失,为群众致富增收寻找了新思路,开辟了新道路。”正如共和县组织部副部长杨果说的那样,这些党员树立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朴实形象,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发展基础,充分实现了党建与经济发展共赢的良性互动。(咸文静 林玟均)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