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再上新台阶 谱写共建新篇章 海东市双拥共建取得实效

07.09.2016  20:09
近年来,海东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紧紧围绕部队建设和地方发展,通过完善机制、宣传教育和开展一系列拥军优属活动,营造       近年来,海东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紧紧围绕部队建设和地方发展,通过完善机制、宣传教育和开展一系列拥军优属活动,营造了军爱民、民拥军的良好氛围。 2015年,海东市乐都区、平安区、民和县被青海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命名为双拥模范城(县),海东市民政局被命名为拥军优属模范单位,三人被命名为拥军优属模范个人。2016年7月,海东市被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海东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对双拥工作高度重视,把加强组织建设和体制建设当作双拥工作的龙头来抓,对重大事情主要领导亲自安排,亲自推动,亲自督促,有效促进了海东市军地各项建设的协调发展。海东市有1193个拥军优属服务组织和拥政爱民服务小组,366个军(警)民共建点,900多人常年在基层从事双拥工作。海东市进一步完善议军议警、结对共建、军民纠纷调处、军地重大事项处置等工作制度,健全双拥创建目标确定、任务分解、跟踪落实、述职考评等工作机制,军地各级双拥意识、服务意识和执行能力普遍增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双拥宣传氛围浓厚,国防教育广泛深入开展。海东市投入经费300多万元,建立国防教育基地6个,在交通要道设立固定宣传标牌40余块,在多个社区修建国防教育双拥宣传橱窗。乐都、平安区建成“双拥一条街”。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户外大型公益宣传屏等对军民共建和创建双拥模范城工作进行大力宣传,做到报纸常有文、广播常有声、电视常有影,形成了人人关心双拥,积极参与双拥的浓厚氛围。
      拥军优属主动务实,支持部队建设成效显著。为积极配合驻军(警)部队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官兵物质文化生活。近年,海东市投入资金达3000余万元,支持部队新建、改扩建指挥、训练、办公和生活设施。平安、互助、民和、化隆人武部、公安消防部队等单位搬进新营区,基础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制定了现役军人子女中小学入学优惠政策。在海东市旅游景点、车站、医院均设置了现役军人、残疾军人优先服务窗口,公共停车点全部对军车实行免费停放。海东市每年下达抚恤补助资金3700余万元,保障了海东市5000余名重点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普遍开展优抚医疗补助“一站式”结算服务和“爱心献功臣”活动,落实了退役士兵、复员干部的政策待遇以及军休干部“两个待遇”。认真贯彻国家部署要求,及时调整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安置率达95%以上。
拥政爱民紧贴实际,支援地方发展贡献突出。驻军(警)部队参加抗震救灾、灭火救灾、抢险救援等急难险重任务400余次,出动警力1.2万人次。驻军(警)部队积极参与海东市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先后投入兵力700余人(次),开展植树造林、环境整治、清运垃圾等。广泛开展“手拉手、一帮一”的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等活动。先后投入资金500余万元,支援建设循化文都中心学校等3栋教学楼,帮助困难学生、贫困群众及提供医疗救助服务4000余人。海东军分区与夏宗寺等9座寺院签订了“一寺六方”共建协议,实施了寺院照明亮化、景区净化、道路硬化等,平安区夏宗寺、乐都区鹿角哇寺率先升起了国旗。武警海东支队,开展“四帮一建”结对共建活动,帮建14个村党支部、13所中小学、13个乡镇(村)、33名贫困生和5户特困家庭、1个藏族寺院,为支援地方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编  审:王  伟          编辑:贺世瀛      供稿:海东市民政局

用好红色资源筑牢初心使命省民政厅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近日,省民政厅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赴海北州原子城纪念馆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心参观学习,追忆峥嵘岁月,赓续红色基因,丰富学习内涵,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增信走心有新意......民政厅
青海省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
  9月24日,青海省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副省长、省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匡湧主持召开......民政厅
阿更登副厅长调研指导厅系统驻村乡村振兴工作
  10月12日,省民政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阿更登率队深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镇纳家村,调研指导厅系统驻村乡村振兴工作。互助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国栋,县委副书记赵以鸿到村陪同调研......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