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报告 走基层:“走出去”的拉乙亥麻人
看完《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镇拉乙亥麻村支部书记华格加也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五年内,村里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2万元。“说是容易,可咱们要怎么做,才能把收入提高到2万元?”村委会主任娘格加首先有了疑问。
反复读《政府工作报告》后,华格加很是兴奋。“《报告》中的每一句话,都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产生活当中,咱们踏踏实实按步走就行了。”这几天对于村子怎么发展,华格加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新思路,“‘转变’也就是说咱们要‘走出去’,不只是人走出去,思想观念也要走出去”。
1月28日,当记者来到拉乙亥麻村村委会办公室时,娘格加和村里的干部正在开会。他们要选出来20个村民去江苏务工,这是“两会”还在进行中村里党员干部们迫不及待要做的第一项民生工作。今年村里人增收的“第一炮”能不能打响,就看这次选出来的人了,所以会上大家神情格外严肃。
让村里人去江苏务工的事,得从去年说起。书记华格加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新区谭港村挂职的过程中发现,沿海地区经济十分发达,但是人力资源却相当匮乏,而拉乙亥麻村剩余劳动力有很多。“何不让村里的劳动力去发达地区务工赚钱!”在华格加的努力下,拉乙亥麻村和谭港村签订了劳务输出协议,和70多家企业达成了共识,拉乙亥麻村还在谭港村设立了办事处。
这不,连着几天村两委一直忙着确定去江苏务工的人选。不管是会焊接还是会烹饪,得要有点特长。“去了还要能待得住,可不能没干几个月就往家里跑,最好是一家子都去,然后我们村两委和江苏方面商量一下,看能不能解决务工子女的上学问题。”副书记才行朋措建议道,去江苏的人选这几天就要定下来,村上还要请老师培训,年后这批人就要动身在异乡开启崭新的生活。
让村里人去江苏务工,是今年华格加“走出去”战略中的第一步。他计划三年内输出3000多人,建立起属于拉乙亥麻村的劳务经济。“通过外出务工,让大家学本领、涨知识、转观念,等务工回来后,在村里帮助下自主创业当老板。”华格加所言并不是空穴来风,村里30岁的才让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走进才让的共和跨杰汽车修理厂时,才让正趴在一辆车底下修车。才让算是在华格加的带领下,第一批走出村子的人。七年前,一直跟着父母放牧的才让,在华格加的劝导下,开始在县城学习汽车修理技术,两年后自己在县城开了一家小规模的汽车修理厂。如今,五年过去了,才让靠着汽车修理厂,一年有五十多万元的收入,还带动了村里4个人实现了就业,每人一个月有五千多元的工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牧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农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话,华格加当即就转发给了娘格加。
如何加快推进农牧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怎么促进村里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华格加也有着自己的打算。首先要保护好尕海滩的草原,要把村里草原牲畜承载量,由0.27公顷一只羊改为0.53公顷一只,严格控制村里牲畜的数量。“减畜不减收”只能加大养殖结构的调整力度。今年,华格加和山东阿胶集团接洽后,准备投资200万养殖毛驴,以此来让村里人增收。
说到产业的融合发展,华格加更有底气和信心。拉乙亥麻村从2012年就开始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牧民将牛羊和土地托管给了合作社后,一部分人外出打工,另一部分人通过销售农畜产品、开牧家乐和宾馆过上了好生活。
2012年,索南才让看到村里有人在转场的时候,在路边搭帐篷卖酸奶,收入还非常不错。他便将家里的100只羊卖掉后,在县城的金安小区开了家酸奶店,现在一年也有九万多元的收入。因为他制作酸奶的牛奶是从村里15户牧民手里收购回来的,这样一来这15户人家也多了一个新的增收渠道。
“现在,《政府工作报告》把我们该做什么都写出来了,有了政策的支持,下一步就是我们党员干部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干出一片新天地。”华格加说。(丁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