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弦悠扬传河湟
“清早间出门喜气满面,
好日子越过越舒坦,
看今朝农业大发展,
家中余粮多,
银行有存款,
如今的农民家家换新颜。”
在西宁市彭家寨镇晨光村一间60多平米的房间内,传出阵阵悠扬的曲调,唱腔委婉动听,让人们听得入迷着魔,这就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青海越弦。对于周边痴迷曲艺的人来说这是每天都必到的地方,肖进财和他的伙伴们在这里享受着曲艺带来的乐趣。
“我就是喜欢传统曲艺,一天不来几曲,心里就闷得慌。”肖进财笑呵呵地说道。
肖进财15岁开始拜师学艺,对演唱越弦、平弦等曲艺如醉如痴。多年来,他还推陈出新创作了40多个新编曲目,传唱家乡新变化。2010年在他的带领下晨光曲艺队成立了曲艺茶社,30多名队员有了固定的场所,以曲会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传承和发展着青海越弦这门古老的弹唱艺术。肖进财说:“青海能弹会唱的民间艺人有很多,我只是其中的一个,你只要入乡进村,就能欣赏到代代相传、至今未绝的古老弹唱艺术。”2014年肖进财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海越弦代表性传承人。
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青海越弦,流行于青海东部农业区湟水流域各地。以表现民间生活故事题材见长,这是它为广大群众传唱的原因之一。青海越弦又叫“月弦”、“月调”、“背调”、“越调”、“座场眉户”等,具有民间文学语言特征,词语通俗生动,近如口语,表现力较为丰富,刚柔兼蓄,优美动人。从人物描摹到历史事件、新闻时事、山川景物,均为其表说的内容。青海越弦作为一份民族民间艺术遗产,无论从民俗、文学、艺术形式,还是从音乐、演唱艺术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艺术借鉴作用。
2015年,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宁市群众艺术馆在西宁市、湟中县、湟源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及海东市众多团队中选出包括“晨光曲艺队”在内的4个优秀团队建立传承基地,扩充保护传承队伍,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