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湟中 转山转水转佛塔:上新庄黑古城
在西宁至久治公路28公里路西约200米处,有一座古城堡,名曰黑古城。古城墙呈苍黑色,虽历经岁月沧桑,但保存较为完整,现城内生活着六十四户村民,一座古城就是一个行政村,这就是湟中县上新庄镇黑城村。
该城堡四周紧邻耕地,西100米处明长城(俗称边墙)逶迤而过,北边和青海安多藏毯发祥地加牙村和新城村为邻,与南川伏羌堡(今徐家寨)遥遥相望,南面为连绵拉脊山脉。
该城南北向,平面格局呈长方形,周正规整,四周有宽厚高大的城墙,经实地考察,东西长210米,南北宽232米。黄土加少量沙砾夯筑,夯层厚0.10至0.12米。墙基宽约6米,顶宽0.5米至1.2米,残高5米至7米,设南、北二门。
沿水泥硬化路从南门进入古城,南门处有瓮城遗迹,但已看不清瓮城城门门向,据村里的老人回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是呈“凸”字形全封闭状态,有后来夯筑堵起来的痕迹,这大约是城堡开始住进居民时,为管理方便,把南门有意封闭起来了。村民讲述,一百多年前,田、丁、汪、周姓四户人家,花了200两白银,在古城内买到了宅基地,有地契为证(现藏湟中县博物馆)。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城堡居民为走田地便捷,重新挖开南门,到后来,凸出去部分两侧的墙体,及南门左侧的一段城墙都被挖去,做了肥料。当时的四户发展到2014年的64户281人。2013年整村推进项目中,有十一户搬到城外南门周围居住。
进入城内,城墙下有1986年5月27日公布的青海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黑古城”碑刻。
2011年,建设党政军企示范村,先后改造村貌,一条宽阔的主干水泥大道为中轴线贯通南北,大道两旁,一座座仿古青砖院落,整齐划一。院外杨树成荫,草坪花圃被白色护栏围护着,花池繁花似锦。大道中段有一栋二层小楼,是黑城村综合办公服务中心,楼前是一个小广场,安装了众多健身器材。2013年,有关部门投资120万元,修建下水管网。一派现代气息中夹杂着古香古色。
大道北端是北门,为主门。以前有城门洞及城门楼,两扇厚重的木板门扇,通过青砖台阶可登上城门楼。城门外面有一面墙,村民说是照壁,并说东侧完整封闭,西侧有通道,这是否也是瓮城遗迹,有待考察。城门楼于1958年拆毁,木材在大食堂中做了燃料。改革开放后,原坐落于城堡中心的土地庙搬至北门“照壁”西侧,门面与墙垣在一条线上。小庙西侧,有湟中县人民政府于1985年5月立“湟中县文物保护单位黑古城”石碑,隐藏在树木花草丛中。
上新庄地区地理位置特殊,东南有王沟尔峡,正南有拉脊山捏耳朵峡(贵德峡),西南有门担峡和磨石沟,皆为直通青海湖地区的孔道。该地距离西宁五十多里,为西宁门户。早在唃厮啰政权时,就在这里“夯土筑,北向门”,修筑了一座边长约300米的正方形古城,叫溪兰宗堡,作为军事防御体系。
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后任威州团练使的王厚收取青唐城(西宁城),改青唐为西宁州,同时,改溪兰宗堡为清平寨,设知寨、兵马监押、主薄各一名,管辖防御事宜。
据《西宁府新志》载,“乾隆三年,经西宁道佥事杨应琚以贵德所改隶郡治。所由磨石沟一带,素为生番出没之地,议请移南川都司一员,把总一员,驻扎于此防范。筑土城一座,女墙用砖,设南、北二门,周回计长二百三十二丈八尺,高二丈二尺,根厚一丈八尺,顶厚九尺。”乾隆四年(1739年)四月十五日开工修筑,次年九月二十六日竣工,由于是在清平寨原址修筑而成,遂名黑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