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医联体试点改革让群众得实惠
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
让群众平时少得病、得病有保障、治病少花钱;
努力实现让技术跑,而不是病人跑;
……
去年8月以来,按照西宁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委会提出的民生领域十项改革安排部署,根据西宁市委《西宁市关于组建紧密型一体化医疗联合体指导意见》精神,在西宁市委书记王晓的亲切关怀下,大通县积极配合西宁市卫计委、西宁市财政等部门,充分酝酿,超前谋划,把组建四级紧密型一体化医药联合体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医疗卫生短板的一项重大任务,积极探索实践,通过启动“五项”改革和建立“七项”机制,让城乡群众感受到了医联体试点改革带来的新变化、新实惠。
完善管理体系 建立“七项”机制
机制一:建立药品耗材采购机制
医疗集团成立药品采购中心,集团内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由采购中心负责,与药品供应商家进行面对面商洽、采购,保障了常用药品和低价药品采购和配送。医疗集团采购中心和三家分院及时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情况,解决了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药品配送不及时的问题。截至目前,三家分院选定的577种低价药品和乡镇卫生院选定94种低价药品,已经实行挂网采购。
机制二:建立人员平行和垂直流动机制
医疗集团总院根据各个分院业务发展需求,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2016年专家下基层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下基层专家绩效考核方案》,下派了内分泌、检验、院感等18名业务骨干到三家分院进行长期帮扶,三家分院选派检验、妇产、小儿、内科、护理专业24名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进行为期1年的驻点指导。
机制三:建立完善资源共享机制
充分利用集团总院的技术、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了县域内特色专科建设。在集团总院的指导下,县级医院开设了血液透析室、康复医学科、新生儿病房。并推行了体外碎石、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过敏原测定等9项新技术。
机制四:建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
按照集团总院要求,各分院成立了双向转诊科,制定完善了双向转诊管理制度及相关流程。建立了总院、分院、乡镇卫生院联合抢救患者和联合开展手术机制,畅通了转诊渠道,开展了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9种慢性病的双向转诊服务。
机制五:建立绩效考核分配机制
研究制定了《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建立了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新的薪酬制度,将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群众满意度进行挂钩,建立了“同工同酬、多劳多得”的激励约束机制。
机制六:建立完善区域信息联网机制
西宁市财政投资700万,建立了区域放射、病理、超声、电生理、胃镜五个诊断中心,已全部上线运行。医疗集团各分院推进“互联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工作,开展了远程病理诊断、影像诊断、专家会诊、手术指导等服务。
机制七:建立完善便民惠民长效机制
医疗集团各医疗机构严格落实“无假日医院”和“午间门诊”,免费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预约诊疗、健康指导和咨询等26项便民惠民服务措施,同时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三无”人员和“五保”等特困患者实行“五免十减”救助措施,通过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控制医药费用,让群众看病就医得到更多便利和实惠。
群众分享红利 得到“六大”实惠
实惠一:实现就近看病
通过医疗资源的整合,有效缓解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获得医疗卫生服务的差距,使90%的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康复能够在县域内基本解决。医疗集团总院的专家在三家医院长期蹲点,群众不需要到西宁三级医院就能得到专家的诊治,缓解了“看病远,看病贵、看病难”的矛盾。截至9月底,各分院门诊量由2015年同期的217857人次上升到改革后的241278人次,住院人次由18891人次上升到21878人次,分别上升10.7%和15.8%。乡镇卫生院诊量由2015年同期的122299人次上升到改革后的128859人,住院人次由4429人次上升到6509人次,分别同期上升5.3%和46.9%,呈现“双上升”趋势。
实惠二:减轻经济负担
医疗集团组建以来,集团各机构统一执行国家基本药物价格制度,并确保群众用上安全、放心和价廉的药品。同时,基层医院康复治疗医保报销比例有了明显提高,又减少了患者到大医院辅助开支,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仅第一分院血液透析治疗一项业务不仅填补了大通县血液透析专科空白。每年为大通县透析患者可节约治疗费用80万元,目前透析患者达到39人。基层患者在家门口可便捷享受到总院专家的诊治,缓解了大医院的“挂号难、看病难”的问题,实现了“花钱少、治好病”的目的。
实惠三:减少患病次数
医疗集团各医院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及时向群众按项目免费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1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积极推行全科家庭责任医生、家庭签约服务和百姓药箱家庭服务“三家服务”模式,全科医生签约率达到30%,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67%。全县累计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人数为415451人,管理率90.7%。从源头上有效预防了群众少得病、不得病、不得大病。从而,使群众的健康有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实惠四:转院轻松省心
医疗集团总院推行了“小病在基层、大病转上级、康复回基层”的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全程管理服务模式,为群众轻松转院提供了方便、省心的人性化服务。截止9月底各乡镇卫生院共上转各分院患者8606人次,各分院向总院上转患者258人次,各分院下转患者1688人次。
实惠五:促进医养结合
三家分院均设立老年科,对老年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开通咨询服务联系电话,切实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集团分院和乡镇卫生院积极与所在地的养老院进行沟通联系,为养老院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全县5家养老机构272名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定期提供健康促进、中医药指导等服务。
实惠六:医患关系和谐
医疗集团及时召开医疗集团内医疗安全分析讨论会,通过对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深度剖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了医务人员的安全医疗意识、服务意识、业务钻研意识,使医疗安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职工信心不断增强,建立了和谐的医患关系,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改革效应显现 带来“八大”变化
变化一:组建首家医疗集团
今年5月29日,率先在全省组建了以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总院,以大通县3家公立医院和27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9所行政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的首家医疗集团。通过组建医疗集团,有效整合和分配了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资源,让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和诊疗范围更加明确,避免资源重复浪费,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变化二:医疗水平明显提升
通过组建医疗集团,彻底改变了由单纯的医疗帮扶向利益责任共同体的转变。各分院进一步加强与总院的紧密医疗合作,借助总院的技术优势和管理服务经验,进一步培植基层医疗机构优势学科,创造自己的“知名品牌”和特色技术,切实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变化三:学科建设得到加强
在医疗集团总院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医疗集团第一分院血液透析室正式投入临床使用,填补了全县范围内无血液透析治疗的空白,减轻了县域内肾病患者透析治疗的负担,方便了患者就诊。
变化四:内部管理更加规范
医疗集团总院通过建章立制、强化科室管理,加强了集团信息化建设。同时,对集团各分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标志、标识和宣传板内容进行了统一规范要求,强化了分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医院管理更加规范。
变化五:人才技术资源下沉
到目前,医疗集团总院开展各类医疗技术培训300余人次,三家分院共选派15名专业技术人员到集团总院进修学习。通过业务知识培训,有效拓展了分院医务人员医学知识和视野,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专家们将优质医疗资源带到了基层,基层医疗机构的医院管理、医疗技术、服务质量等综合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变化六:就诊服务流程优化
医联体各医院对诊疗流程进行了优化,并新成立了双向转诊科,制定了双向转诊管理制度,实现了总院与分院之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对上转患者建立绿色通道,对需要进一步康复的患者下转到相应卫生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变化七:医保基金合理分配
对医疗集团内实行医保资金统一打包付费,在集团内部进行分化,采取慢病和急性病分开管理等模式,使医保基金得到了合理、准确的分配,全面提高了医保基金的有效使用率,大力降低了医保基金的风险。
变化八:信息资源实现共享
实行了医疗集团内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使患者免去了重复检查,降低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建立了集团统一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并建立了远程会诊系统,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断准确率。
(摘自11月21日西宁晚报A2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