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都有哪些人游夏都西宁
塔尔寺吸引国内外游客驻足。
中心广场成市民欢乐的海洋。雷占荣摄
聚焦2014年西宁市国内旅游抽样调查
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建军强调,要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思路,围绕旅游功能,赋予旅游内涵,依托大景区建设,突出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放大品牌效应,使旅游业成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
市长王予波提出,西宁作为青藏高原唯一一座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久远的历史民族传承一直是海内外游客向往的好地方。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青海湖、塔尔寺这些经典名片外,环湖赛、青海花儿、湟中农民画这些文化元素正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西宁人精神内涵的新表达。西宁更拥有一个独特气候和特色旅游资源,那就是清凉、清静、清心,是一个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
那么,过去的一年,都有哪些人来西宁?去了什么景点?花费了多少钱?西宁旅游又给游客交出一份什么样的答卷?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西宁市旅游局局长雷桂英介绍,日前,西宁市旅游局联合西宁市统计局对2014年西宁市国内旅游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了国内游客构成、停留时间、花费及构成、游客感兴趣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商品及旅游景区、游客对我市旅游服务质量情况的评价、游客对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她向记者深度解读了2014年西宁旅游市场,对西宁旅游信心满满:随着“清凉西宁”品牌价值不断升温,西宁逐渐成长为重要的休闲、避暑、度假旅游目的地。
客从何处来?
陕甘北京人最爱游西宁
现场调查:2014年8月,有“四大火炉”之一称号的西安炽热异常,西安市民陈先生一家在最热的季节踏上了向往的“清凉之旅”,当西宁凉爽的风迎面扑来,再来一碗酸辣的酿皮,陈先生一家连连称“爽”。此次抽样调查显示,全国31个省外游客来宁人数,最大的客源市场为陕西。紧随其后的是近邻甘肃;首都北京的人对夏都青睐有加,名列第三。四川、河南、上海、山东、江苏、浙江、河北分列第四位到第十位。调查显示,男性同胞更容易被西北的粗犷和神秘宗教吸引,来夏都的男性游客要比女性多,男女比例为55.2:44.8。另外,夏都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成为青壮年向往和征服的地方,25岁至44岁的游客占到55.79%,45岁至64岁的游客占到27.66%,65岁以上的游客仅占3.43%。
数字解读:从客源地理位置看,邻近青海省的陕西、甘肃、四川、河南、宁夏、新疆、西藏七省区游客占来宁省外游客总数的42.12%,较2013年增长6.63%。从客源地的经济状况来看,环渤海的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五省市,长三角的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珠三角的福建、广东、广西三省区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占来宁省外游客总数的38.06%,较2013年增长5.16%。青海省的周边省市及经济较发达地区仍是来宁游客的主体。女性来夏都的比重有所提升,与2013年同期比,上升了1.56个百分点。2014年,来宁国内游客25-44岁的同比下降4.97%,而45-64岁之间的中老年游客同比增长3.68%,中青年游客依然是我市国内游客的主要组成部分。
深度访谈:从客源地来看,青海周边的省份地区仍是来宁游客的主体,自驾游成为周边游客来宁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今后在交通瓶颈大环境短期内无法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我市应大力发展周边省份的自驾游,同时要完善自驾游服务功能和体系,加大自驾游市场的开发力度,促进西宁自驾游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来宁游客接待量。
发展方向:巩固排名靠前的周边城市的旅游客源,继续开拓较有发展潜力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火炉城市的客源市场。
针对甘肃、陕西、四川、宁夏、内蒙等周边城市,比较喜好自驾车来宁休闲观光,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火炉城市的避暑消夏游等这些特点,加快西宁旅游市场的转型升级,针对各类客源群体不同的需求和出行方式,为旅游者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用各类特色的旅游产品来满足不同群体观光、休闲、度假、避暑的需求,提高城市吸引力,使西宁成为众多游客的选择。
从年龄结构和旅游目的分析,青壮年将成为我市加快推进旅游产品由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复合型转变的主体,因此针对这一年龄段的需求逐步发展探险猎奇、康体健身、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是不错的选择。同时随着中老年人旅游人数的增长,发展具有高原特色健康疗养成为今后旅游开发的重要部分。
在“大美青海”广泛营销的背景下,充分借助青海省旅游营销平台的辐射作用,针对客源地区和目标游客群,在设计好不同特色旅游产品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精准的宣传推广,使夏都西宁进一步深入人心,并赢得良好口碑和回头率,成为真正的旅游目的地。
客缘何来宁?
观光休闲避暑是主流
现场调查:河南游客秦先生2014年6月刚刚退休,他把退休后旅游的第一站放在西宁夏都,原来,从小就喜欢宗教的他,一直渴望来塔尔寺,一边避暑一边领略向往已久的宗教探寻之旅。而来自南京的大学生小佳则因同学“20摄氏度的诱惑邀请”约上男友,来感受别样的清凉夏天。抽样调查显示,从来宁国内游客的职业构成看,最多的是企事业管理人员,其次分别为服务销售人员、专业文教科技人员、公务员、工人占前5位,学生和离退休人员紧随其后。
游客为何来宁?调查显示,休闲观光度假是人们出游的最主要的目的,另外生活好了,探亲访友少不了;商务、会议、文化体育科技交流的也不少,还有一部分是来健康疗养和宗教朝拜的游客。
数字解读:2014年以来,以休闲观光、度假为主要出游目的的游客占66.1%,虽仍居首位,但较去年下降4.55%;以探亲访友为出游目的游客增长7.03%;以商务、会议、文化交流等为出游目的的游客占比较2013年变化不大。个性化出游越来越成为“主流”,选择个人或亲朋结伴方式自助出游和自驾游的游客占比为的占72.38%,比2013年上升1.99%;旅行社和单位组织的游客分别占17.84%和8.26%,基本与2013年持平。
深度访谈:从职业构成来看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商务人员成为西宁主要游客群体,学生群体上涨迅速,以暑期清凉游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市场潜力大,需继续推广。旅游组织方式更加趋于散客化、个性化的出游方式为主,特别是结伴自助出游游客明显增多。
发展方向:从职业构成来看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商务人员成为西宁主要游客群体,学生群体上涨迅速,以暑期清凉游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市场潜力大,需继续推广。从来宁游客旅游的年龄来看,青壮年游客依然是目前我市国内游客的主要组成部分,大力开发探险猎奇、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满足这一阶层游客需求,可以为西宁市吸引更多游客。
客爱去哪里?
王牌景区是首选
现场调查:一提起夏都,游客林先生如数家珍,清凉的气候,神秘的塔尔寺,迷人的青海湖,好吃的牛羊肉,美丽的草原,这些都是他此次来青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在夏都他体验了一座西北城市的发展,干净的市容,热情的市民。哪些地方在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夏都西宁呢?游客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游山玩水、民俗风情、清凉气候、美食诱惑各不相同。
数字解读:据调查,我市最吸引游客的是山水风光,对山水风光感兴趣的游客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79.71%,较2013年增长8.35%;对民俗风情感兴趣的游客占62.28%,较2013年增长8.18%;对文物古迹感兴趣的游客占36.60%,较2013年有所下降;其后依次为饮食烹调、文化艺术、旅游购物、医疗保健和节庆活动。
深度访谈:根据调查,游客来西宁旅游的主要目的仍是自然风景游览。对民俗风情、文化艺术、饮食烹调、旅游购物、节庆活动等项目感兴趣的游客也呈上升趋势。从游客对景区景点关注程度上看,青海湖和塔尔寺仍是游客青睐的王牌景区。被调查游客中,对青海湖的关注程度达86.54%,对塔尔寺的关注程度达66.26%,远远超过其他景区。
发展方向:从旅游资源上看,仍是以山水风光为主的自然风景游览,占71.71%;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等市场开发潜力较大。从游客对景区景点关注程度上看,来宁游客的绝大部分依旧将目光锁定在青海湖和塔尔寺两个王牌景区,其他A级景区在知名度、对游客的吸引程度以及赢得更多游客的认可上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今后要继续加强新型景区的对外宣传推介,打造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增强新兴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客花费几许?
夏都特产吸引人
现场调查:2014年夏天,在莫家街经营青海特产的老马特别开心,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从早到晚光顾,店里的青海特产枸杞子、牛肉干等经常卖断货。而对面的小吃店前更是排起了长队,地方特色小吃让游客开怀,更让商家的钱包鼓了起来。调查显示,2014年我市国内旅客的平均停留天数为3.67天,比2013年上升0.52天。2014年国内游客在西宁人均花费为2201.43元/人次。
数字解读:2014年游客较2013年的花费增长8.15%。从花费结构上看,来宁国内游客的总体花费中,购物支出仍居首位,占25.41%,较2013年下降4.94%;住宿花费占23.36%,较2013年上升4.98%,位居第二;长途交通支出占全部支出的19.47%,餐饮开支占13.72%、游览费开支占9.7 %,基本与2013年持平;娱乐费开支占2.43%,较2013年下降1.78%。
深度访谈:漂亮的民族服饰、羊皮背包、牛角梳子、精美唐卡、藏靴、特色小吃、牛肉干、酸奶,青海的特色商品和风味美食不胜枚举,各个旅游商店、餐饮饭店门前游客排起了长队,来青海旅游,不仅要玩得尽兴,还要为亲朋好友带去最美味最有纪念意义的青海产品。游客在一个地方的消费额高低,是衡量这个地方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不光要让游客在西宁逛美景,还要想办法让游客在西宁消费,拉动内需,增加本地旅游收入。2014年,旅游业对交通、住宿餐饮、商业销售等相关行业拉动力进一步增强。在夏都游客的花费要素中,购物支出占首位,为25.41%,其次为住宿、交通和浏览、娱乐支出。
发展方向:调查显示,对我市文物古迹、民俗风情感兴趣的游客不断增多,更有很多游客期盼西宁市有更多的文化娱乐活动来充实夜间生活,因此做好文旅的有机结合,对于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增加旅游消费有着重要的意义。2014年国内游客花费基本集中在吃住行三个必要方面,而娱乐和游览费用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大力发展旅游和文化相结合,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娱乐产品,丰富游客的夜生活,以及大力开发景区的附加产品提高景区的附加收入,是提高旅游消费的主要手段之一。要在深入挖掘我市多元文化、地域特色和城市文化内涵及丰富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找准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的切入点,积极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途径,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资金的杠杆作用,助推文旅体产业深度融合,以达到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增加旅游消费的目的。
游客建言西宁旅游
在此次调查中,游客对我市旅游服务也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主要建议改善交通状况,如出租车难打、道路指示牌不清;城市物价较高、消费较高等方面;城市信息化程度较低,如景点、购物、餐饮点的网络查询,自驾车游客电子导航,网络覆盖等;改善旅游景区(点)设施,如景区内环线设置、内部交通以及各类服务设施设置等;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如:购物场所和餐饮场所服务人员、导游及司乘等服务人员服务质量。此外,游客希望能加大城市的宣传力度,增加城市夜间购物场所和各类文娱活动等。
旅游部门热切回应
作为全省旅游的大本营和青海旅游的目的地和集散地,一定要突出“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工作理念,从游客的感受与建议中不难看出,西宁市软硬件服务和管理水平均处于较低水平,长此以往将会对西宁旅游造成不良的影响和破坏效应,因此,基于西宁市创建旅游标准化城市的大环境下,进一步加大行业监管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服务质量成为今后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2015年,我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转型,加强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
●开展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加强旅游标准化的宣贯和落实,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中的作用,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提升旅游管理服务水平,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提升西宁市旅游咨询和信息化程度,加快建设西宁市游客服务中心和旅游信息网络平台,提高西宁旅游网的知名度和点击率,使其真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加强宣传与合作,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充分利用兰新高铁开通的契机,推动我市与丝绸之路节点城市的区域旅游合作,实现共赢。
●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完善城市公共厕所布局;加强景区旅游厕所、停车场、游客中心、游步道、环卫设施、安全设施、引导标识牌、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等建设。
●加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水平,为游客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