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委常委集体“把脉会诊”研究解决牧区农事队群众贫困问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委常委班子深入到贫困地区和矛盾突出的基层一线,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近日,州委常委班子集体走访了海晏县甘子河乡尕海村,现场办公,“把脉会诊”,商讨解决牧区农事队的扶贫问题。
像尕海村农事队这样的农事队,海北州共有26个,涉及1206户4460人。牧区农事队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集体时代,为建设牧区饲草料生产基地,保障畜牧业生产和优良品种选育,提高畜牧业抗灾保畜能力而组建起来从事农业生产的集体组织。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事队逐步退出原来的服务领域,就地依靠有限的耕地、草场和牲畜生存发展。因其特殊性,在实施农牧区建设项目时既不按农村和农民对待,又不按牧区和牧民对待,长期处于“两不靠”状态,成了海北州特有的贫困群体。据2012年年底调查统计数据,农事队人均纯收入只有1762.92元,较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相差5673元,较全州贫困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相差404.97元,群众期盼过上幸福生活的愿望非常强烈。
早在2013年年初,针对全牧区农事队基础条件差、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突出问题,州委、州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牧区农事队扶贫攻坚的意见》,按照统一规划、明确责任、集中攻坚、整体推进的思路,推进牧区农事队扶贫攻坚工作。今年,海北州以全州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到农事队了解群众对扶贫攻坚工作的看法,提出要促进农事队经济发展和群众稳定增收,让群众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实惠。初步安排了2.28亿元项目建设资金,利用两年时间推进产业发展、提升素质和社会保障建设等扶贫攻坚项目。到2015年,全州26个农事队1206户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将明显改善,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人均纯收入达到所在县贫困农牧民人均收入水平。
当天,州委常委班子还看望慰问了10户困难老党员、老干部和贫困群众,为村民送去了价值两万元的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