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整体生态环境向好 呈现“三增一减”优化格局

16.10.2016  20:06
      记者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近日,2016年度陆生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初步完成。监测调查显示,在全省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青海湖整体生态环境向好,呈现出“三增一减”生态优化格局。

  “三增一减”具体表现为:青海湖湿地面积、水位、湿地指示性物种增加,沙漠化土地、裸地、盐碱化土地面积减少,生态效益显著。

  2010年到2015年,青海湖湿地面积累计增加148.67平方公里,2016年面积更是达到4436.98平方公里,水位达到3194.88米,比去年最高水位高了23厘米,为16年来之最;湿地指示性物种水鸟种群、旗舰物种普氏原羚、黑颈鹤种群数量增加,植被生物量、覆盖度逐步增长,植被总覆盖度64%,其中优势种覆盖度34%;沙漠化土地、裸地、盐碱化土地面积减少41.75平方公里。

  目前,青海湖已经建立起较为系统、全面的集监控视频系统、网络视频系统、监控视频管理应用系统为一体的监控网络系统,主要应用于野生鸟类禽流感实时监测、科普观测在线体验、鸟类行为研究等,覆盖面积达350公顷。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与中科院等部门携手努力下,已基本掌握了青海湖主要夏候鸟的迁徙路径。同时,系统观测整个湖泊水深分布状况,完成青海湖水深分布图。

  我省已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开发“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研究基础数据库”系统,包括鸟类资源调查数据库、候鸟监测视频数据库、环湖植被样地数据库以及相关的科研资料数据库,如禽流感数据库、候鸟迁徙GPS数据库、基础地理数据库等;充分利用青海湖鸟类视频监控系统对青海湖夏候岛集中繁殖地实时远程监控,开展青海湖禽流感疫源地重要候鸟的迁徙动态与预警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初步构建了青海湖“水、土、气、生”信息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青海湖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朝着更为成熟、系统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