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生态向好 自然之美成“主角”

21.12.2022  00:30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王瑞欣  报道)青海省森林覆盖率达到7.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8%,湿地保护率达到64.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0%。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召开的青海林草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新闻发布会上,这组数据很亮眼。

  记者了解到,青海通过制定实施“十四五”林草发展规划和森林、草原、湿地、自然保护地、野生动植物保护发展等专项规划,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和林草湿生态系统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野生动植物保护、林草有害生物防控、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公益林建设和天然林保护、古树名木保护等生物保护性重大工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务实举措不仅带来了“绿量”与“绿质”的增加,也有效改善了物种栖息地生态环境,让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随之增加。据统计,目前青海省藏羚由不足3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普氏原羚从300多只恢复到近3000只,雪豹增加到1200多只,青海湖鸟类由164种增加到232种,青海湖已成为候鸟的重要栖息地。

  同时,青海省不断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持续开展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重要生态系统调查监测和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监测,逐步摸清了林草资源本底状况。创新开展的全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实现了以国土“三调”数据为统一底版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资源全覆盖监测。目前,全省已建立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6个,林业和草原国家长期科研基地6个,为强化生物多样性科研、监测、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撑。林草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的逐步完善,促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不断显现,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情也跟着高涨起来。记者了解到,随着我省先后发布《关于加强林草科普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青海国家公园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全国科普基地、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设立第一批31处国家公园示范省自然教育基地……越来越多的自然科普平台在青海“遍地开花”,初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与资源优势的科普教育体系。除此之外,利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世界湿地日”“六五环境日”“世界雪豹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和林业生物灾害防控宣传周”“草原普法宣传月”等主题日,借助各类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知识宣传普及,社会各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和参与度稳步提升。

  林草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持续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任重道远。下一步,青海省林草局将围绕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目标,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为引领,持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不断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确保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青海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