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国地税联合推进稽查选案成效初显

01.04.2016  10:39

青海省国税局、地税局按照税务总局统一部署和安排,以税收风险防控为导向,以重点税源监控对象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联合稽查选案工作机制为突破口,用“互联网+”精准选案,强化信息支撑和数据分析,不断提升稽查案源管理水平和稽查工作质效。

一是完善选案机制,规范稽查流程。青海省国税局、地税局依照总局印发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结合工作实际,在《青海省国家税务局稽查办案规则》、《青海省地方税务局稽查工作规则》中对稽查选案信息来源和获取、选案分析以及案源处理进行了统一规范,特别是对选案分析的基础工作如数据采集、选案机制确定、待稽查对象筛选以及选案指标计算、功能及分析方法等内容做到口径一致,制定了在常用通用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强化参数分析应用力度和分税种选案的总体方法。同时还研发应用《双随机抽查管理系统》,国地税局双方以金税三期税收管理系统和地税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为基础,强化信息数据支撑,积极推进稽查选案的信息化和数据集成化管理。

二是强化动态分析,确保选案准确。省国税局、地税局通力协作,将稽查选案分析工作与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等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分税种对涉税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对税收政策执行及税收征管活动做出客观评估,揭示影响分析对象税收增减变化和税收负担的因素,找出涉税违法行为风险点,有效提高了稽查选案工作质量。省国税局坚持“一案一选”工作方式,首先由省局统一组织进行稽查行业、区域整治项目选案分析,其次由各级国税机关按照分级分类检查制度的规定,依据税收征管资料、金税三期数据、纳税人相关财务指标等动态数据,最后结合各辖区税收征管情况、税源分布、发展情况以及稽查工作需要,进行具体的选案分析,不给合法企业添负担,更不让违法企业钻空子。

三是加强指标分析,优化选案方法。在联合选案时,省国税局、地税局充分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并引入纳税能力估算分析理论,通过行业税负平均值测算、税负相对综合指标测算、同业税负基本指标分析、纳税能力估算分析综合评价等内容的科学分析,积极探索同行业选案方法,提升行业税收稽查监控力度。今年以来,省国税局、地税局充分利用稽查信息交流平台开展联合稽查选案工作,利用同业税负分析稽查行业选案模型,对电力、金融、烟草等13个省内重点税源行业展开分析,对其税收负担率、行业平均利润率和进项税额比率等指标进行比对分析,克服和避免了经验选案、盲目选案问题,提高了选案精准率,确保稽查执法工作有的放矢。

四是强调方法应用,创新选案思路。省国税局、地税局利用联席工作会议、联合评估、进户执法检查和情报交换等工作,积极搭建稽查选案工作经验交流平台,在互评中交流、探索和推广科学的选案分析方法,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和借鉴,有力促进稽查选案工作科学发展。双方从税源管理角度出发树立以税收与经济税源状况对比分析为基础,把应税收入(所得)与相应的经济、财务指标变化是否向匹配作为分析关键点的稽查选案基本思路。同时强化税源细化分析,充分利用工商、银行、统计以及行业主管等外部门数据,细致测算判断企业税源状况,并利用管理优势,对相关税种和税源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宏观经济和企业财务经营状况与税收、税源等作关联分析,提高选案结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五是注重效能发挥,夯实稽查基础。在坚持实施分级分类稽查的前提下,通过不断提高稽查选案工作水平和质量,青海税务稽查案源管理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基本实现了对全省重点税源的全方位稽查分级监控,为查处大案要案创造有利条件。2015年,省国税局围绕重点税源企业、征管薄弱行业,积极与地税稽查部门沟通协调,拓展案源信息,广泛收集和深度挖掘稽查信息、风险管理推送信息等,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并过滤筛选疑点信息,着力提升稽查案源管理针对性,确保稽查执法工作有的放矢,选定的54户重点税源企业和房地产企业,均发现有问题,选案准确率达到100%,其中:100万元以上案件43起,同比增长34%,查补税收2.66亿元,同比增长3倍,增加1.88亿元,实现了税务稽查执法精准打击。

        (责任编辑:李钰)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