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稳步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建

08.11.2019  18:31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记者 樊永涛 报道)11月8日,记者从农业农村部、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建青海绿色有机农产品师范生推进活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建正在稳步推进中,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马清德作相关情况说明。

  马清德说,创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主要围绕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建立健全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体系、做强农畜产品特色品牌、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进农牧业循环发展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善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和智力支撑等六大任务,部省协作,上下联力,横向发力,扎实推进。创建以来,我省集中精力、财力、物力,精心组织,合力推进,共建工作方案明确的六大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大力培育高原特色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具体表现在,实施《牦牛和青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着力将牦牛青稞产业打造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扶持建立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141个,认定省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16家。进一步完善特色农畜产品标准体系。今年,省上下达农牧业地方标准项目计划43项。修订了牦牛、藏羊等9项绿色食品地方标准。支持湟源、互助、乐都、玉树建设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了10个首批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联合体,带动121个新型经营主体。已获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621个。5个牦牛产业示范园、青藏牦牛博物馆正在建设之中。建设了浩门农场小油菜、湟中马牙蚕豆等7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祁连、河南、泽库等12县通过有机监测认证的草原面积达6916万亩,建设有机生态畜牧业生产基地63个,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

  启动牦牛藏羊追溯体系建设。具体表现在,投入中央、省级财政资金7000万元,实施“121”追溯工程。按照试点先行、分步推广的原则,在兴海、祁连、泽库、甘德等10个县、200个合作社和规模养殖场、10个屠宰加工企业对210万头(只)商品牦牛藏羊实施原产地可追溯试点工程,补短板、创品牌,实现高品质有机牦牛藏羊产销可对接、信息可查询、源头可追溯、生产消费互信互认,力争在3-5年内率先在全国建立牛羊可追溯体系。

  “青字号”品牌创建扎实推进。具体表现在,坚持把牦牛产业作为农牧业第一品牌来打造,编制了《2019年品牌强农计划项目实施方案》。我省养殖的鲑鳟鱼已出口欧洲、日本等地。发布了玉树牦牛、柴达木枸杞等16个青海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玉树牦牛作为全国农产品特优区参加了全国品牌农产品推介活动。祁连藏羊、共和冷水鱼、贵南青稞等已成功申报中国农产品特优区。完成青海牦牛第一公用品牌高端策划,制定了《青海牦牛品牌策划实施方案》。成立了牦牛产业联盟、三文鱼产业发展联盟和青稞产业联盟。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有序有效。具体表现在,省级财政投入资金5.5亿元,在19个县(区),针对11种农作物落实田间试验59个,政府采购有机肥22.04万吨,完成全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点行动计划面积114万亩。全省化肥用量比去年同期减少24.4%。“三江源”地区的玉树、果洛两州基本实现了化肥零使用,化学农药用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1.3%,有机生物农药用量同比增长70%。制定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探索开展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保险试点。

  强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体表现在,推进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与残膜回收,回收残膜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89%。在民和、乐都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试点建设,对不同畜禽、不同规模、不同模式的粪污处理技术进行示范和典型培育,不断提高粪污处理利用水平;在海西、海南、海北禁养区外省级认定的110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提升改造,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68%。设立兽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点338个。

  推进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和智力支撑。具体表现在,省农牧业科技创新三级平台围绕部省共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要求,重点突出农药化肥替代技术研究攻关、绿色高效技术研发和集成,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畜禽、水产、农作物良种化率分别达到62%、95%、97.5%。“昆仑”系列优良青稞品种得到快速推广,牦牛一年一胎、藏羊两年三胎等高效养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培育出世界上第二个“阿什旦”无角牦牛,审定了雪多牦牛、大通牦牛等遗传资源。创建了14个包虫病防治示范县。培训新型职业农牧民1.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