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青海篇:筑牢治青理政的坚强基石

14.06.2016  19:30

   【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运筹帷幄、总揽全局,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激励和指引着全国人民投身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

  青海,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准确把握、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青海坚持好拓展好。为集中反映青海改革发展的新实践、新成就、新经验,青海日报特开辟《治国理政新实践·青海篇》专栏,刊发江源平文章、述评等重点报道,以期激励斗志,再创辉煌,把青海建设得更加和谐美丽。敬请关注。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善于抓基层打基础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以前,要是说起‘坐班’,那可跟村干部没有多大关系。村民要想办个事、盖个章,出门前得要先打个电话问问村干部在哪?现在好了,有事直接到村综合服务中心去就行,村干部肯定在,办事又好又快。”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茫曲镇那然村退休老村支部书记妥永清说起现在村里的变化乐得合不拢嘴:“这不仅服务了群众,也让村‘两委’班子做好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提升,更让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在“三基”建设中,像那然村这样进行了“华丽转身”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还有很多很多,它们在调查摸排、逐个会诊、挂牌整治中,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三基”任务,在合力中有序落地

  盛夏西宁,生机无限。2014年7月30日至31日,中共青海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在这里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加强“三基”建设提升执政水平的意见》,将“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作为一个整体系统部署,对“三基”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方法步骤作出了明确部署。

  《意见》提出了“两年见成效、七年大变样”的奋斗目标。第一步,用两年时间,集中解决一批“三基”方面的突出问题,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果;第二步,在两年基础上,再经过五年的持续努力,把问题解决得更好,实现“三基”建设规范化和常态化,对中心工作起到支撑作用,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

  “三基”工作关乎全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加强“三基”,彰显了优良传统的继承,反映了客观实践的呼唤,顺应了改革创新的潮流,体现了完成使命的要求。

  把“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安排部署,在我省还是第一次。这是新形势下实现我省基层组织全面加强、基础工作全面进步、基本能力全面提升的行动方略。这是省委从提升执政水平、实现战略任务的全局出发实施的一项重大决策。

  大雁高飞头雁带,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深入基层一线和工作联系点,蹲点调研、“解剖麻雀”、指导工作;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推动“三基”建设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号角吹响,战鼓雷动。各地各单位党委(党组)认真履职、主动担当,自觉以“严”的要求、“实”的举措,不断推动“三基”建设迈上新台阶。各地各单位迅速行动起来,把加强“三基”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强化组织领导、广泛深入宣传、深化学习领悟、完善制度机制、狠抓任务落实,正确处理好“两年见成效”近期目标与“七年大变样”长期任务间的关系,按照两年重点工作任务“路线图”“时间表”,通过约谈调动“一把手”、成立项目组、编制任务台账和重点项目细化分解表、开展基础工作试点、制定专项工作考核标准等措施,在整体推动重点任务落实的同时,围绕突出问题和群众关切的重点难点任务集中发力,推动“两年见成效”第一步重点任务有序高效落地……

  随即,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青海省村(社区)两委成员绩效考评办法(试行)》、《关于在全省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全面推行坐班制办公的指导意见》、《省直机关效能建设九项制度》等一批制度性文件印发实施……

  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近两年来,抓“三基”、强“三基”,犹如春风吹遍高原大地,更似细雨滋润三江源头。

   基层组织,在锤炼中成为堡垒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

  如果党的建设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基层组织就是根,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党建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

  “可以说,‘三互’活动的开展,有效解决了‘灯下黑’的问题,使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由被动抓变为主动抓。”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山乡党委书记程发栋说。在互查中发现问题,在互评中看到差距,在互学中取长补短,互助县19个乡镇党委“裁判员”,让“三基”建设和基层党建各项工作不留死角,处处开花,全面推进。

  时不我待,刻不容缓。“书记抓、抓书记”,让党建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得到落实。责任于心,使命在肩,“党建工作是最大政绩”在全省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头脑中深深扎根。

  职责所在,时不我待;使命所系,舍我其谁。

  行动自觉来自思想过硬,立一个项目,消除一个弱项,抓一个项目,拉长一个“短板”……全省8个市州、46个县(市、区)委书记和组织部长、365个乡镇党委书记领题立项,以抓经济的思路、抓项目的理念,聚焦基层党建弱项和短板精准发力,有力破解了一批基层党建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环接着一环抓,一步盯着一步走,一锤接着一锤敲……在高标准、严要求中,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了坚强的战斗堡垒。

  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不断强化——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以前找社区开证明盖章都得走好远的路,你看现在已经是下午6时30分了,不到5分钟,我还能在小区值班室开好所需的证明,真的让我省了不少事!”西宁市城西区虎台街道新西社区75岁的老党员黄敏高兴地说。

  原来,新西社区探索推行的“移动办公桌”工作法,将社区办公桌搬到了居民楼院和小区值班室,“心贴心”的服务温暖了千家万户。

  创新服务载体,密切联系群众,随着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不断提升,让群众真正团结在了党组织周围。

  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带动了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

  刚察县泉吉乡宁夏村则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全村100%牧户参与其中,形成了以生态畜牧业框架下组建联户经营体为主的股份制生产经营模式,为宁夏村带来了生态畜牧业的大发展。

  ……

  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在因地制宜中得到不断提升。

  基层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多禾茂乡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干部来了一批又走了一批。

  随着“八有”乡镇建设如火如荼,包括食堂、健身场所在内的一批基础设施在多禾茂乡拔地而起,让“拴心留人”成为了现实。

  政策向基层走、资金向基层投,让真金白银真正惠及到了基层。在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下,村(社区)运转经费、人员报酬落实力度不断加大,乡镇周转房和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加快,乡镇干部的餐饮、住宿、交通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同时也印证了那句老话,留住人的前提是留住人心。

  目前,全省乡镇运转经费保障标准提高到60万元,人均保障标准1.5万元,居西北五省前列。西宁市在落实村级运转经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为全市145个社区各落实了10万元的服务群众专项经费。

  基层力量有效充实,党员队伍进一步强化——

  招人难,是我省青南地区不少乡镇一直面临着的大问题。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从学历、专业、年龄、户籍、开考比例等8个方面打出一组合拳,通过改进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录办法,有效充实了基层力量。

  优秀不优秀,说到底,还是群众说了算。从源头入手,严把发展党员质量关,全面推广发展农牧民党员“双推双选”制度,激活了农牧区发展党员工作“一池春水”。

  针对牧民党员、大学生党员比例较低的实际,在制定年度发展党员工作计划时,我省对牧区、高校做“加法”,对农区和机关做“减法”,通过一加一减,有力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立足我省实际,细化明确了不合格党员的认定标准,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畅通党员队伍出口,进一步纯洁了党员队伍。

   基础工作,在探索中稳步推进

  “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基础工作作为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石,其成效好坏,直接影响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长期以来,责任不清、底数不明、工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只有以问题为导向,优化内部管理,着力转变作风,才能稳步推动基础工作建设,才能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

  创新实践,基础工作达标试点全面完成——

  统筹谋划和部署基础工作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在我省乃至全国可谓都是一项创新性的实践,为此我省坚持试点先行,探索经验后在全省推开。

  省委组织部、省公安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地税局4家单位立足实际,积极探索,率先开展了基础工作达标试点,首次将党政机关基础工作细化为机构编制管理、岗位责任管理、基础信息管理、管理制度建设、信息平台建设5类10项,为基础工作画了一张“标准像”,为全面推开达标活动趟出了一条路子。

  省委组织部对部机关14个处室、104个岗位的职责进行了梳理、细化、完善,编制了76项重点工作流程图,使工作人员明确“应该做什么”“需要怎么做”“如何做得好”。

  “以前民警在录入、载入人员信息时,基本要花十几分钟的时间。平台优化完善之后,在几秒钟之内就可以录入完成。”省公安厅科技信息处科技科科长李贤荣说。

  省地税局创新绩效管理体系,层层分解指标、逐级压实责任、严格实施绩效考评,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组织与个人绩效管理全面运行的总格局,使绩效管理在传导压力、激发活力上见到成效。

  省国土资源厅建立了以青海省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为基础,涵盖土地、矿产、地质环境和综合事务在内的业务流程管理一体化监管格局,推动了国土资源行政审批服务模式的转变,初步实现了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天上看得见、网上管得住、流程查得严”。

  ……

  在党政机关开展基础工作达标试点的同时,各市州也分别选择了一个乡镇(街道)、村(社区)同步开展了乡村基础工作建设试点,将乡镇(街道)基础工作分类确定为4类8项,对村(社区)基础工作分类确定为3类6项,为下一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基础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高效运转,机关效能建设全面推开——

  效能是检验一个机关单位办事是否高效、运转是否协调、行为是否规范的核心指标。

  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了解时事新闻、掌握机关动态、巩固学习成果、增进沟通交流……西宁市的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夏都机关在线”手机客户端,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阅读和信息聚合。

  以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机关效能建设的创新举措,这也是我省机关效能建设向市州延伸工作开展以来的一个缩影。机关效能建设在省直机关全面铺开,并逐步延伸到州县,随着效能建设“九项制度”的深入实施,各单位以“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以“服务承诺制”提高服务质量,以“一站服务制”提高服务效率,以“一次性告知制”明确服务要求,以“责任追究制”严肃工作纪律,初步实现了以制度管人管事。

  随着规章制度不断健全,履职水平不断提高,能力素质不断提升,使一些机关单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肠梗阻”等影响执行力、落实力的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基本能力,在实践中整体提升

  磨刀是为了更好地砍柴,知难是为了更好地攻坚。

  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干部队伍中也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问题。

  有的对省情认识不清、任务目标不明、工作落实不力;有的拖拉疲沓、敷衍执行,干工作“雷声大、雨点小”;固长板与补短板,加强干部基本能力建设,是党和政府的希望,也是广大群众的期盼。

  越是在艰苦地区、民族地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是需要能力做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明确了加强党的建设的关键和重点,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为我们大力提升党在多民族地区的执政能力提供了基本遵循。

  标准办法基本成型——

  能力测评历来是管理科学中最尖端的科学,也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通用基本能力和档案、文秘、财会等7个岗位的基本能力标准、评价标准、测评办法和训练大纲的编制工作,有效解决了“测谁、谁来测、测什么、怎么测”的问题,在建立“先培训、后上岗,先测评、后任职”的基本能力准入机制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试点工作圆满完成——

  7个岗位的专业基本能力“两标准一办法”到底是否科学、能不能准确测评出干部的基本能力水平,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海南藏族自治州等3个市州、省政府办公厅等7家省直单位毅然承担起了先行先试的艰巨任务,全面检验“两标准一办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测评7类岗位党政干部基本能力水平。

  “去年,我行一共举行了两次全行范围内的测试,一次是‘三定’考试,一次是岗位竞聘。通过这些考试和考核,夯实了我们的业务能力,提升了我们的基本素质,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新气象。”青海银行职工刘素雅说。

  精准培训全面实施——

  炼好金刚钻,好揽瓷器活。坚持立足实际,着眼于“干什么学什么”,以行业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工作规则程序、任务执行为重点,面向本系统干部职工进行专业基本能力轮训。针对性地加强县、乡、村党员、干部基本能力建设,重点提高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化解矛盾纠纷、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海北藏族自治州实施“千名干部能力提升工程”,以干部教育培训、干部挂职锻炼、专业人才培育为抓手,培训培育全州各级各类干部人才3000多名。

  实践锻炼有效加强——

  坚持和完善轮岗交流制度,注重干部实践锻炼,通过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实践锻炼机制,使干部通过不同环境、不同岗位的历练,丰富阅历,提升能力。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县两级领导干部下沉两级到45个乡镇和274个村(社区)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海南藏族自治州选派74名州县直机关年轻干部,脱产到基础工作薄弱村担任村官;果洛藏族自治州开展机关干部“结对认亲”帮扶工作,7136名机关干部与困难群众、“三老”人员结成对子,做到重要节日、婚丧嫁娶、生病住院等“六必到”,在密切联系群众中提升基本能力。

  17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一批配套政策印发实施,抓“三基”、强“三基”形成共识,“三基”建设对各项中心工作的驱动和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有力支撑起青海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厦,“两年见成效”的目标初步实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三基”建设正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为把青海建设得更加和谐美丽贡献力量,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青海展现独特魅力和蓬勃生机。(莫自才 李彩芸)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
省政协“委员讲堂”开讲
  按照党史学习教育计划和《2021年省政协理论学人民政府